随拍吧 关注:4,634贴子:15,937

本来无一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3-17 12:46回复
    了解本心,了解一切相都是虚幻。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3-17 12:50
    回复
      「相」如电影,看过就好,很多人知道电影内容是假的扮演的,笑过哭过也就不在意了。却不知我们现实生活也是脑海投影出的「电影」,也是假的,所以何来执着?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3-17 12:51
      回复
        做善业功德,做物质施舍,是碰到缘就去做,不是故意为了什么愿望的实现而去做。故意为善,期待积功累德有所回报有所实现,属于「爱见悲」。在虚空假设自己帮助了很多无形众生。
        若偶遇灾难随手拿出钱就捐,这是「随缘悲」。捐出舍出就忘了,不会特地拍照发朋友圈去和别人说明自己有多善~又作下什么善事。去期待别人点赞夸赞,去期待有所回报。
        若起了这心,并且发现并无回报显化,又生出“早知道没功德就不捐了”……这是「随缘悲」转变成很大的「爱见悲」,两者虽做同样一件好事,发心却完全不同。只能说这样的人福报非常薄,因为没有入本心、空性。
        虽然灭渡无数量众生是菩萨的本怀,但更重点在于后面那句话:实无众生可灭渡者。
        这在大乘了义经里面你都还没进入究竟法的门槛。所以我和吧友说:布施别求回报,既没有众生,也没有回报,修的是你自己的心。
        他们却回复:没回报我们干嘛要布施?你说没回报就是断我们慧命,让我们没有了坚持布施的动力。
        我听完只能笑笑,连个基础都没有,门槛未入,即便布施千次万次为0。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3-17 13:16
        回复
          虽然因果不空,有业有报,但是不管在这世界里怎么报,怎么让你受委屈,显化这个现象出来没有错,但它都是假的,一切相都是虚假的。我们凡夫众生,一直执着在现象之中,认为得到摸到拿到痛到就是真,这种「真」其实也是投影。觉悟不是知道有因果关系,而是在知道有因果关系之后还能同时明白一切关系也是假的。
          第一层:不明白,不信因果报应
          第二层:悟,知道一切关系都是因果轮回报应
          第三层:觉悟,虽有因果,但因果循环也是投影而已,假的。你不造就没有因,也不会有那个果。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3-17 13:28
          回复
            一个人在梦中或者打坐中见到的各种坲菩萨/神仙,其实是自心取自心。他们并没有来,你也没有去。若一辈子没接触过坲菩萨/神仙~他接触的是+字架,那他在自己梦里/打坐里显示的一定是+字架。因为这就是自心取自心产生的影像显现。
            般若三昧经里说定中见坲,其实坲本没有来看你,之所以你能梦到看到,那是众缘所生而已。众生打造出坲坲是这样的外貌形象,于是你才能“见到”“梦到”,其实坲坲菩萨各种神本无身相的,并非长如此。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3-17 13:45
            回复
              所以人生剧本的影像都是假的,当下不管你的人生扮演什么角色,做什么行业都要无所谓。你或许会说为什么老天爷要你扮演工人,别人扮演老板。这就是各人的缘,是因缘所生法~世间法。你要明了的是无论你是工人还是老板~是没有高低贵溅之分的。如是因,如是果,都是暂时的,要去随缘,不抱怨自己拿了什么人生剧本,在这个世间缘世间法里做好你的角色,这叫行大悲。即使你没有成功,无法成为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但是小人物也可以帮助利益众生,不一定要做什么大事。大人物推动世界做大贡献,你打扫街道做小贡献,但是坲法本就没有区分什么「大」和「小」,没有所谓大功劳小功劳,你在随缘工作付出的每一个当下,就是行大悲!大人物做大善是菩萨,你做小善也是菩萨,都是平等的菩萨。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3-17 14:02
              回复
                一个人修行,修道学坲,如果学到最后浑身不自在,感觉束缚,感到悲苦。那这不叫修道学坲。我们修的正是心灵的解脱法,对的方向只能让你越来越愉悦、轻松、自在、激发出满满的爱和不求回报的付出。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3-17 14:05
                回复
                  人有「德」者天赋,得道也快。
                  无「德」之人学习「道」他学不了。
                  大道悬于德,道德道德,德道得道。
                  大道离不开德,有德才有道,无德便无道。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3-17 18:36
                  回复
                    体悟自己的心,它不离开你的自性,它将投影出这个人生剧本中的你。
                    比如你很好铯随意调汐女子,那投影出来你的相就是个流/氓。
                    比如你修行养性,待人彬彬有礼,懂得自划界线,那投影出来你的相就是一个君子。
                    一切都是心在造,在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你是导演、是编剧、也是演员。当你写完你的人生剧本,会有上天来阅读和评分,由此分数决定你下一世的资源。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3-17 18:54
                    回复
                      外境不影响你,才叫修行。修行并非为了所谓的“改命”。命运就如太阳东边升起西边下山,它不会因为你修行了就明天从西边升起。
                      坲坲告诉我们:生老病s,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本是自然。你能改变你的内心,圆觉~自受用就他受用了。虽然因果和命中关卡已然注定~但它也不过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也是空空,也是幻相,不要为这个幻相去起什么烦恼!也别妄想通过修行就逆天改变幻相,幻相就让它是幻相,你要让自己的心不住在幻相里,放下你的攀缘心,各种缘也只不过是梦幻泡影,你如何为这梦幻泡影般的人事物去烦恼去期待呢?如果你天生具备上等灵性领悟,一句“了然”即可!从此不再外求什么缘份什么命运。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5-03-17 19:14
                      回复
                        何处惹尘埃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3-21 05:44
                        回复
                          本性自然清净,原本无烦恼的,皆因有所外求,才产生出无尽的烦恼与痛苦。
                          人间的生死得失有什么关系?谁不死?谁最后能带走什么?活的不过是一个体验,把每一天都活好,把每一天都奉献给众生,活得有质量比活得长命更有价值!
                          没有贡献,只盼望索取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03-21 16:46
                          回复
                            去渡愚昧之人容易自毁灵根,劝堵/鬼回头、教巨婴翻身、扶烂泥上墙、给蠢货指路……这不是积德,是拿三昧真火🔥烧自己的命灯。蠢人渡不动、巨婴扶不起,他贪任他贪,他废任他废,他恶任他恶,他孽任他孽……阴阳鱼转,只渡开窍者,玄门虽广,难救装睡人。记住这个天规!宁作闭口煞,不当烂好人。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5-03-23 17:23
                            回复
                              六祖说,上上根器,有修行慧根的人,不是天天拜坲布施诵经,修行之道不在这些表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方能彻底开悟。你们可知道经文为何物?经文只是修行的指南,指路的明灯,但它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它如同指向明月的手指。大部分人却理解错了~把修行重点执于经文本身,日日诵经,只看到手指,忘却了明月。满口经文不及当下见性,长年坚持苦修的人为何诵经?为何跪拜?为何做善?若只是循例行事,即便诵遍所有经文,也不过是随声附和,世人往往以为修行就是拜坲诵经布施…却不知真正的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搬柴运水、待人接物、举手投足,样样是禅。修行不可执着于形式,诵经是为了明理和净心,借着前者智慧帮助自己了悟经中真义,很多人却在念诵中迷失了自我,表面看起来精进,其实方向走错了:内心充满妄想和祈求,如同蝴蝶虫执迷寄托于茧壳的保护~永远也无法展翅高飞。修行无它,不必刻意追求形式,唯在觉照,修行不是在寺庙中,修行不是在诵经里,生活处处是道场,举心动念皆是修行。修行在于明白自身本具坲性,不假外求,坲法求不来,它就在本心,外求犹如捧着宝珠到处求宝,经文中并无解脱之道,不要忽视了自己的本心,击破那些修行刻板印象,心不可住,就是不执着于任何境界,追求达成某种境界反而陷入了另外一种执着,修行却不执着修行,不急功近利,不执着得失,这种想法做法本身就是障碍。无所求,无所得,当下就是本自具足,把心安在当下,不追逐过去,不期盼未来,不要攀缘外境,不祈求庇护和赐予,无论得失多少都时刻保持善良,这就是最好的修行。修行并非要你艰难刻苦坚持,修行是顺其自然,回/~归本性,反照本心。复杂的反而不是修行。修行不是为了成为别人,修行不是为了成为坲菩萨,修行是为了成为最好的最真实的自己!用功太多反而增长我执,认为修行之后能达成实现某种目的和愿望~这本身就是一种执迷,当你明白一切本空的道理,执着自然就放下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5-03-23 1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