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七孔,是指在传统六孔笛箫的基础上加开一个低音孔3。如果做成笛子,就类似于东洋的“篠笛”,做成箫的貌似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在折腾,下面说一说我的一些体会。
七孔笛(篠笛)因为多做成无尾,所以平衡性比较差,也就是音准容易漂移,而且筒音及第一孔的音容易发闷、音量小。这两个是最大的问题。
音准漂的问题是天生的,想要改善的话可以象传统的六孔笛一样加个尾管,这是个折衷的办法,不过就失去了不少“篠笛”的味道。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演奏时按一孔来解决(演奏上把位音时)。
筒音和第一孔声音发闷的问题,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就尽量规避。解决的办法是吹口和音孔尽可能做得大一些,我的体会是吹口做到12mm(纵径),音孔在10mm(平均)左右的话,筒音及一孔发闷的问题就会有较大的改善。
另外一个就是下把位指孔布局的问题。因为多了一个低音孔,"五本"以下的笛子下把径按孔就会有难度,我的解决办法是提1孔,降2、3孔,但是提1孔的话,孔径就要减小,声音发闷的问题又会浮起来,这是一对矛盾,没有办法,只能在能按住孔及音色之间进行平衡。
最后一个就是关于七孔短箫的问题,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比笛子好做,不用为下把位按孔的问题烦恼,音色、音准更好平衡。
嗯…就分享这么多吧!


七孔笛(篠笛)因为多做成无尾,所以平衡性比较差,也就是音准容易漂移,而且筒音及第一孔的音容易发闷、音量小。这两个是最大的问题。
音准漂的问题是天生的,想要改善的话可以象传统的六孔笛一样加个尾管,这是个折衷的办法,不过就失去了不少“篠笛”的味道。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演奏时按一孔来解决(演奏上把位音时)。
筒音和第一孔声音发闷的问题,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就尽量规避。解决的办法是吹口和音孔尽可能做得大一些,我的体会是吹口做到12mm(纵径),音孔在10mm(平均)左右的话,筒音及一孔发闷的问题就会有较大的改善。
另外一个就是下把位指孔布局的问题。因为多了一个低音孔,"五本"以下的笛子下把径按孔就会有难度,我的解决办法是提1孔,降2、3孔,但是提1孔的话,孔径就要减小,声音发闷的问题又会浮起来,这是一对矛盾,没有办法,只能在能按住孔及音色之间进行平衡。
最后一个就是关于七孔短箫的问题,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比笛子好做,不用为下把位按孔的问题烦恼,音色、音准更好平衡。
嗯…就分享这么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