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吧 关注:97,562贴子:643,267
  • 0回复贴,共1

严峻的社会问题--视力“低龄化、重度话、快速化”的发展趋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严峻的社会问题--视力“低龄化、重度话、快速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的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且呈现了近视“低龄化、重度话、快速化”的发展趋势。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达到45.7%,中学生达到74.3%,高中生已为 83.3%,大学生达86.4% !
眼科医生最忙的季节应该就是每年的暑假了,每天因为屈光不正前来就诊的孩子明显增多,已经占到了眼科病人总数的80%。近视眼患者主要是少年儿童,最小的近视眼患者还不到两岁。现在两岁不到的幼儿眼睛已经发生了近视,度数进行性增加,发育期发展更快,很多学生一个学期就增加100~ 200度,刚上初中的孩子眼镜度数就已经达到了 1000多度,并在数量上逐年上升。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任由孩子们近视的程度不断加深,那对社会和国家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由近视导致眼盲已经仅次于白内障和青光眼而居第三位了。但当前,人们对近视的危害性还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近视是个小毛病,眼不红不肿,戴上眼镜即可,18岁以后还可以做手术矫正。就连不少医生也存在错误认识,其中不乏“近视不是病”的无所谓观点和“近视没办法预防”的无作为观点,不断加重了近视在青少年中的蔓延。日复一口,年复一年, 近视就成为了威胁青少年健康的头号敌人。
专家分析指岀,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出“先天不足、体制障碍、管理不力、轻防重治、治疗误区”五大特征,具体包括教育高峰与眼球发育高峰重叠、研究投入不足、缺乏有效预防、伪科学产品泛滥等。流行病学调査表明,近视随着文化、科学的发展趋势而增多,而中低度近视最多发于学龄时期,这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时期,刚好与眼睛发育相重叠。学生的眼睛就像一部专用于看远的照相机,由镜头角膜、光源瞭孔、调焦系统睫状肌晶状体、底片视网膜组成。它被大自然设计成看距离5 米物体是的成像最清楚。让它看距离一尺的书和电脑,这部照相机就必须调焦,要不然就看不清楚,如果长时间总让这部相机看近处的东西, 眼球的调焦机制就会损坏,最终失灵不再调焦,固定在看近处时最清楚的状态,这样远处就看不清了变成了近视眼。
现在的学生每天用眼负担非常重,看的都是近距离的东西,包括看书、 玩电脑、看电视。长期近距离写字,会使眼睛过度调节,睫状肌紧张。如果长期调节过度,睫状肌就会变得不能灵活伸缩。过度的调节还会加强集合作用,加剧眼外肌的紧张,使眼球的前后轴变长。一旦眼轴过长,超过了正常值就会形成轴性近视眼,即所谓的真性近视。人的正常眼轴前后径是24毫米, 眼轴如果加长1毫米,约产生300度的近视。这在理论层面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近视眼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度数越来越高。
近视防治专家徐广第教授曾指出,假性近视只有半年的时间窗。这是因为在对猴子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眼睫状肌一旦发生痉挛,通常在2 到4个月后眼球的轴长就会增加,就会产生真正的轴性近视。
这就是在说,近视的防治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控制,而一旦错过最佳防控时机,收效就大打折扣,一旦发展为高度近视眼,各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就非常高。要知道,这些并发症大都发生在眼球的后节部位,治疗难度也十分大。近视眼防治专科人士还提出,近视性黄斑病变风险43%源于中低度近视,所谓“生理性”近视是不存在的,病理改变始于低度近视,不同程度近视的病理改变具有相似发病机理、且为连续性。
所以广大家长们一定要对近视控制手段有所了解。近视及早治,受益一辈子;近视不早治,拖累孩子一辈子。


IP属地:广东1楼2025-03-17 10: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