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御制穹览寺碑文》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中秋节,康熙皇帝驻跸在波罗河屯行宫(今隆化县城北),挥笔书写了《御制穹览寺碑文》。这篇碑文镌刻成碑后,立在穹览寺里。此碑现存避暑山庄博物馆。
碑文如下:
哈喇和屯者,蒙古名色,释之即乌城也。乃古兴州之所辖,因世久事殊,前朝未及设官分职,皇舆等书遍察难考。
朕避暑出塞,因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故驻跸于此,未尝不饮食倍加,精神爽健。所以鸠工此地,建离宫数十间。茅茨土阶,不彩不画,但取其容坐避暑之计也。日理万几,未尝少辍,与宫中无异。万机偶暇,即穷经史、性理诸书,临池挥翰,膳后即较射,观德以安不忘危之念,此其大略也。
因有离宫,随侍人员共祝万寿而建寺,不日即成。又求匾额,以垂永久,朕赐书云“穹览”,取沈约“骧首览层穹”之意。在行宫之巽位,寺势虽微,莲社梵音,铃铎经声,巨细皆备。内有三大士相,仙衣飘扬,瑞园涵影,以空寂为本,慈悲为教,汲引四生,津梁三界。清钟夜闻,远近罔弗皈依;月殿朗辉,中外靡不瞻仰。况右倚层岩,左带大河,口外诸藩,来往进贡,皆由经过。三庚无暑,六月生风,地脉宜谷,气清少病,诚为佳景。
前朝以戍边不暇,何得驻跸?今四海为一,八表同风。自京北至万里,如家人父子,岂有他术哉,以诚而已。今臣下归福于朕,朕日:天下皆福,朕之福也;先忧后乐,朕之职也。所愿者,年丰岁稔,烟尘永息,余之念兹在兹之意足矣!无以妄求,佛有所知,自有保护。
康熙四十三年岁次甲申秋八月中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