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503贴子:1,148,692
  • 23回复贴,共1

星期天没上班,闲来无事试译道德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献给伟光正的精神导师——老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16 18:36回复
    第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
    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16 18:36
    回复
      第一章的翻译:
      上德不持德,是以有德;下德持德,是以无德。上德不持从而自身无以此有所作为,下德作为时从而自身有以此作为,上仁为而不持从而自身无以此有所作为,上品的威仪作为时从而自身有以此作为,上品的礼法作为时得不到配合,就会强加于人。
      所以失去道就会导致下德,失去上德导致下仁,失去上仁导致上品的威仪,失去上品的威仪从而导致上品的礼法。
      礼法出现之时,说明忠信几乎没有了,从而导致社会混乱的罪魁祸首。
      只会一味向前看,不会反观其内在虚无状态者,是道的目之所及之形态,从而导致愚昧的根源。是以大丈夫居其内在虚无本质,而不居其看得见的形态(居其实而不居其华同理),所以要去前识而取虚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16 18:37
      收起回复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
        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16 22:23
        收起回复
          一: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三种特征浑然一体的道
          发:动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17 00:51
          收起回复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候王没以一为高贵将恐怕会跌倒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17 00:51
            回复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17 01:13
              收起回复
                我认为通行版好一点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3-19 15:14
                收起回复
                  第三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费。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23 22:48
                  回复
                    第三章的翻译
                    上品的谋事人听闻万物的真相后,努力依着目标行事。
                    中士闻道,好像有德,但其实没有。
                    下士闻道,嘲讽大笑,不笑不足以依此为道。
                    因此真言能有:真正的依道而行如同损身求道,依道而行的人如同看不见此人一样,所有的外道如同同一个类型。上品的正确思想如同深暗幽谷隐匿其踪。
                    广大无形显露于世的事实如同此人受尽污辱,广大无形的正确思想如同不漏出跟脚,建立的真德如同指路明灯(建德若揄),真正的内在品质如同变化无常难以言喻,广大无形的方没有菱角,广大无形的器具先天而成,广大无形的音没有声音,广大无形的相没有形象,真正的道隐匿不现世,难以命名。唯有道善于创造且会成功(善始且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24 05:55
                    回复
                      第四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30 22:22
                      回复
                        第四章的翻译:
                        向内看是方法在施行,薄弱若无是方法用此来施行。
                        天下所有可感知的事物都生于行动,行动生于虚无。
                        方法里产生虚无,依虚无而有可感知和虚无两种状态,这两种又能产生多种事物,多种事物产生万事万物。
                        万物有不可感知的一面和可感知的一面,两种状态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和谐的一体。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3-31 07:43
                        收起回复
                          第四章下文:
                          人所厌恶的唯孤家寡人不善,而王公以此为自称。
                          所以万事万物或损强取弱反而得到更多,或取强去弱反而受到损害。
                          人教我的,我也这样去教人。
                          强横无道的人不得其善果,我将这个为教学纲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3-31 1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