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与传承—— 中医药优势凸显
中医药学作为传统医学的突出代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惠及东方、影响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在继承和发展的同时也 遇到了一些用现代科学、西方科学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和认识的现象。这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中西医学的不同认知。
我们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靠经验和直觉,人们一开始就想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先将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主要是沿着“实证+推理”的方式 来发展其认知方法的。在这两种文化背景和认知方法下发展的医学也大不相同。西医遇到病人会考虑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病变,通过检查可以精确 到具体病变部位,进而深入微观搞清什么是致病源。中医考虑的是病人处于什么证型,是饮食不当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进而为病人进行整体调理,重新恢复机体平衡。正是中、西医学在观察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中医药学和西方医学的不同认知,搞清这两种认知方法的关系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医。
中国传统医学充满着古代智慧和哲学思辨,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理念和应用选择。比如说,中医研究团队通过对中医药典籍的研究、学习,在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就受到这一思想的启发,通过诱导分化的方法让部分恶性细胞“改邪归正”,并应用现代方法对能够诱导恶性细胞分化的化合物进行筛选,找到了三氧化二砷和维甲酸的协同靶向治疗将“坏细胞”转化为接近正常的细胞,这种效果优于单纯的杀死恶性细胞的方法,而其中对三氧化二砷的使用就体现了传统医学“以毒攻毒”的治疗思想,用维甲酸诱导细胞分化成熟则是转化医学的一个典型。这两种药物联合使 用让自然病程只有几周的最凶险的急性白血病中85%—90%的患者能够基本治愈,且5年不复发。而最近的研究显示,通过这种方法治疗的患者生存了10年以上且未复发的病例已达到了500多例。
2013年的SARS, 大家应该印象很深。中国历史上曾遭遇无数次疫病侵袭,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几百万、上千万人,主要原因是中医药在防治大疫上屡建奇功。2003年,SARS 袭击了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 染病者5327例,占世界的60%以上。全球SARS 病死率为9.5%,中国内地为6.5%,台湾为12.5%,香港和新加坡为17%。中国内地治疗效果之所以好, 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介入了治疗过程(中医参与治疗的患者占 58%),中西医配合治疗发挥了特殊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中医药挽救了大量SARS 患者的生命;在预防和恢复期治疗方面,西医迄今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中医有其独到之处;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 是安全的, 潜在效益很大;要总结中医药治疗SARS 成功经验,提练出带规律性的方法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2020-2022年的新冠病毒也是中医取到很大作用
此外,大家都知道的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为有效的抗痢疾药,而青蒿素的发现就得益于1600年前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抗热病作用疗效的记载。
中国传统医学是个宝库,这些古代智慧应该得到尊重并应用于现代医学体系。可以说,东西方两种认知的交汇,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广的视野。
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了一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国 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了中医药临床诊治的能力和人才队伍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医药大学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岐黄""仲景""时珍"三大工程,覆盖了从基础理论核心问题到防病治病能力,再到中药创新研发的全链条,中医药产业规模也不断壮大。
中医药学作为传统医学的突出代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惠及东方、影响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在继承和发展的同时也 遇到了一些用现代科学、西方科学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和认识的现象。这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中西医学的不同认知。
我们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靠经验和直觉,人们一开始就想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先将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主要是沿着“实证+推理”的方式 来发展其认知方法的。在这两种文化背景和认知方法下发展的医学也大不相同。西医遇到病人会考虑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病变,通过检查可以精确 到具体病变部位,进而深入微观搞清什么是致病源。中医考虑的是病人处于什么证型,是饮食不当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进而为病人进行整体调理,重新恢复机体平衡。正是中、西医学在观察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中医药学和西方医学的不同认知,搞清这两种认知方法的关系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医。
中国传统医学充满着古代智慧和哲学思辨,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理念和应用选择。比如说,中医研究团队通过对中医药典籍的研究、学习,在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就受到这一思想的启发,通过诱导分化的方法让部分恶性细胞“改邪归正”,并应用现代方法对能够诱导恶性细胞分化的化合物进行筛选,找到了三氧化二砷和维甲酸的协同靶向治疗将“坏细胞”转化为接近正常的细胞,这种效果优于单纯的杀死恶性细胞的方法,而其中对三氧化二砷的使用就体现了传统医学“以毒攻毒”的治疗思想,用维甲酸诱导细胞分化成熟则是转化医学的一个典型。这两种药物联合使 用让自然病程只有几周的最凶险的急性白血病中85%—90%的患者能够基本治愈,且5年不复发。而最近的研究显示,通过这种方法治疗的患者生存了10年以上且未复发的病例已达到了500多例。
2013年的SARS, 大家应该印象很深。中国历史上曾遭遇无数次疫病侵袭,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几百万、上千万人,主要原因是中医药在防治大疫上屡建奇功。2003年,SARS 袭击了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 染病者5327例,占世界的60%以上。全球SARS 病死率为9.5%,中国内地为6.5%,台湾为12.5%,香港和新加坡为17%。中国内地治疗效果之所以好, 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介入了治疗过程(中医参与治疗的患者占 58%),中西医配合治疗发挥了特殊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中医药挽救了大量SARS 患者的生命;在预防和恢复期治疗方面,西医迄今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中医有其独到之处;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 是安全的, 潜在效益很大;要总结中医药治疗SARS 成功经验,提练出带规律性的方法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2020-2022年的新冠病毒也是中医取到很大作用
此外,大家都知道的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为有效的抗痢疾药,而青蒿素的发现就得益于1600年前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抗热病作用疗效的记载。
中国传统医学是个宝库,这些古代智慧应该得到尊重并应用于现代医学体系。可以说,东西方两种认知的交汇,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广的视野。
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了一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国 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了中医药临床诊治的能力和人才队伍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医药大学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岐黄""仲景""时珍"三大工程,覆盖了从基础理论核心问题到防病治病能力,再到中药创新研发的全链条,中医药产业规模也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