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因章丘,邹平,长山,新城地势高,夏季暴雨北泄导致博兴锦秋湖暴涨而成灾,故修支脉河泄洪。该河从博兴城南向东北偏西蜿蜒而去,在今吕艺镇胡家台(古济水南岸一古建筑)向东入支脉河(古济水故道;古人巧妙的利用了这一低洼地势)向东流向大海。
我的家乡在古济水之阳(北岸),祖父常年在村西种菜,儿时常听当时已八十多岁的祖父指向西南方向一片低凹地带说;以前这是一条西南,东北向的河,河东是夹河村,也称夹河滩,河西岸是胡家村,也称小胡家,河西岸有董永坟,河东岸叫西崖,是龙河村西防洪的屏障。这条河叫“没(mu)娘河”。又指着东南一片低凹地带说,以前这也是一条西南,东北向的河,叫“龙注河”,这两条河都在我村西,村东流入支脉河东去。
听祖父讲;为啥叫没娘河?因为该河没有源头,像没娘的孩子,时常干枯,有时南山发大水,锦秋湖暴涨,时常漫滩,是一条典型的季节河。
而龙注河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黄河发大水,当时的“水寨”(今龙河村)大水如注,似龙濆水,二说是当年淄博,邹平,长山山水下泄北流,洪流直冲水寨,(龙河村)大水如注,似龙濆水。我赞成第二种说法;一是黄河离龙河近50里,即便决口,到此亦是强弩之末,水势不会那样大,而我县的地势是南高北低,龙河处于低洼地带,山水难阻,排水不畅,当地即然不下雨,客水到来也难以防范,1964年淄,邹,章大水北泄,全县北部全部被淹,就是实例。
最近;无意中翻阅了康熙年间的博兴县志,证实了祖父的说法是正确的,只是名字不同。
(见博兴县志复印件)


为啥河名不同?本人认为;可能没娘河名字欠雅,故楷音改为木鸟河。更改河名,村名,在建国前后,特别是民国时期,是很常有的,以现在的吕艺镇为例,好多村名多有更改,如原灰堆子改为寨李村,阵亡庄改为正寨村,段李家(与断李楷音)改名兴和村,桑科村(与丧楷音)改名庄科村,土官庄改为高阜村。
我的家乡在古济水之阳(北岸),祖父常年在村西种菜,儿时常听当时已八十多岁的祖父指向西南方向一片低凹地带说;以前这是一条西南,东北向的河,河东是夹河村,也称夹河滩,河西岸是胡家村,也称小胡家,河西岸有董永坟,河东岸叫西崖,是龙河村西防洪的屏障。这条河叫“没(mu)娘河”。又指着东南一片低凹地带说,以前这也是一条西南,东北向的河,叫“龙注河”,这两条河都在我村西,村东流入支脉河东去。
听祖父讲;为啥叫没娘河?因为该河没有源头,像没娘的孩子,时常干枯,有时南山发大水,锦秋湖暴涨,时常漫滩,是一条典型的季节河。
而龙注河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黄河发大水,当时的“水寨”(今龙河村)大水如注,似龙濆水,二说是当年淄博,邹平,长山山水下泄北流,洪流直冲水寨,(龙河村)大水如注,似龙濆水。我赞成第二种说法;一是黄河离龙河近50里,即便决口,到此亦是强弩之末,水势不会那样大,而我县的地势是南高北低,龙河处于低洼地带,山水难阻,排水不畅,当地即然不下雨,客水到来也难以防范,1964年淄,邹,章大水北泄,全县北部全部被淹,就是实例。
最近;无意中翻阅了康熙年间的博兴县志,证实了祖父的说法是正确的,只是名字不同。
(见博兴县志复印件)


为啥河名不同?本人认为;可能没娘河名字欠雅,故楷音改为木鸟河。更改河名,村名,在建国前后,特别是民国时期,是很常有的,以现在的吕艺镇为例,好多村名多有更改,如原灰堆子改为寨李村,阵亡庄改为正寨村,段李家(与断李楷音)改名兴和村,桑科村(与丧楷音)改名庄科村,土官庄改为高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