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子曰:“君子不器。”
人造物,都是有一定的目的而对人有一定用处的,为器;自然物之间能利于人类的生存而彼此因人互为工具,互为器。;作为实现一切名利目标的互相成就的人也在近似的意义上可称为器。
作为工具的物质,都是为具体的也就是为特殊而个别去使用的东西。螺丝刀虽然可以用到不同的器物上,但它是为螺丝而存在的,
作为社会意义上存在的人,都是为特殊的或叫个别的人或集团(法人)而有用的,虽然可以自由的为不同的人或集团服务,但都离不开某一个具体的利益而受约束~交换就是约束。
器:条件,被动,有限。
人的肉体要生存于社会,人人互为条件,人物互为条件,必受约束,必有限,必为“器” 。
不器:不受条件限制约束,不被动,存在于无限之中,怎么可能?
不器,那是什么?和器物相对的无非自然意义上的人或自然。
人无非由行为和精神(思想)构成,行为的不被动不被条件所限是不可能的,因为身体要生存于社会,身体的行为也属于社会的一部分,要生存就要适应社会。然而我们的思想却似乎可以自由的思想,思想的独立自由而非身体的不能适应性乃是孔子所说“不器”的真意所在。
某个人可以说成是政治的工具,可以说成是某类利益(名也是一种利)的工具,但没有听说过人是友爱、高尚的工具,是真诚、智慧的工具。人可以作为友爱真诚的模范、标准,人与人道德之间可以相互成就,甚至“道成了肉身”,但人不是道德的工具。因为“道”“仁”“最高善”是绝对的因而是普遍的,是绝对的普遍~“独立而不改”、“万有之上”,不因人也不为人而存在,道德因此也不能成为人的工具。这里的不因、不为是指‘不可说不可说’的意思,它超越了人类的语言和经验。
要做人,可以做大写的人、做有道德的人,可以成为“仁”的代言者~君子。小写的人,世间碌碌者自利心重,必为人之器。
要和自然相通,和自然融为一体,就要成“道”,成“仁”,要传道,要行仁。
“道法自然”~毕竟人的法则也超不出宇宙的法则,就是宇宙的法则,是无法分别的。
肉体需要物质的支持,肉体的不器就是物质上的自由,物质上意欲自由思想必不自由。思想自由的理想者就不能幻想物质自由(物质任性)~要么被动要么自己主动地去“割、舍”才有可能。
肉体不器,思想必器;思想不器,肉体必器。
借假修真~有理想的人一定是自觉、主动面对生活现实的人,因为只有所谓的‘器’才是被动的存在。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思想的独立自由一定需要肉体在世间的适应性广泛,愈广泛愈自由,而世间不仅有快乐,更多的是痛苦。
非器之人,人能弘道,弘道即是弘人;器者,是意欲用道弘人,有了意欲,就接近器了。
人为了理想而生存?还是理想为了人而存在?人是宇宙的对象?还是宇宙是人的对象?
这几问都是伪命题,因为人成也意欲,败也意欲。
“君子不器”,在实用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你在社会中要争取主动而非被动的生活。
人造物,都是有一定的目的而对人有一定用处的,为器;自然物之间能利于人类的生存而彼此因人互为工具,互为器。;作为实现一切名利目标的互相成就的人也在近似的意义上可称为器。
作为工具的物质,都是为具体的也就是为特殊而个别去使用的东西。螺丝刀虽然可以用到不同的器物上,但它是为螺丝而存在的,
作为社会意义上存在的人,都是为特殊的或叫个别的人或集团(法人)而有用的,虽然可以自由的为不同的人或集团服务,但都离不开某一个具体的利益而受约束~交换就是约束。
器:条件,被动,有限。
人的肉体要生存于社会,人人互为条件,人物互为条件,必受约束,必有限,必为“器” 。
不器:不受条件限制约束,不被动,存在于无限之中,怎么可能?
不器,那是什么?和器物相对的无非自然意义上的人或自然。
人无非由行为和精神(思想)构成,行为的不被动不被条件所限是不可能的,因为身体要生存于社会,身体的行为也属于社会的一部分,要生存就要适应社会。然而我们的思想却似乎可以自由的思想,思想的独立自由而非身体的不能适应性乃是孔子所说“不器”的真意所在。
某个人可以说成是政治的工具,可以说成是某类利益(名也是一种利)的工具,但没有听说过人是友爱、高尚的工具,是真诚、智慧的工具。人可以作为友爱真诚的模范、标准,人与人道德之间可以相互成就,甚至“道成了肉身”,但人不是道德的工具。因为“道”“仁”“最高善”是绝对的因而是普遍的,是绝对的普遍~“独立而不改”、“万有之上”,不因人也不为人而存在,道德因此也不能成为人的工具。这里的不因、不为是指‘不可说不可说’的意思,它超越了人类的语言和经验。
要做人,可以做大写的人、做有道德的人,可以成为“仁”的代言者~君子。小写的人,世间碌碌者自利心重,必为人之器。
要和自然相通,和自然融为一体,就要成“道”,成“仁”,要传道,要行仁。
“道法自然”~毕竟人的法则也超不出宇宙的法则,就是宇宙的法则,是无法分别的。
肉体需要物质的支持,肉体的不器就是物质上的自由,物质上意欲自由思想必不自由。思想自由的理想者就不能幻想物质自由(物质任性)~要么被动要么自己主动地去“割、舍”才有可能。
肉体不器,思想必器;思想不器,肉体必器。
借假修真~有理想的人一定是自觉、主动面对生活现实的人,因为只有所谓的‘器’才是被动的存在。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思想的独立自由一定需要肉体在世间的适应性广泛,愈广泛愈自由,而世间不仅有快乐,更多的是痛苦。
非器之人,人能弘道,弘道即是弘人;器者,是意欲用道弘人,有了意欲,就接近器了。
人为了理想而生存?还是理想为了人而存在?人是宇宙的对象?还是宇宙是人的对象?
这几问都是伪命题,因为人成也意欲,败也意欲。
“君子不器”,在实用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你在社会中要争取主动而非被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