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号的时候,我和母亲乘坐火车从大学所在的城市—西安返回到家乡—盐城,自此,我与西安的话题,就告一段落了。
2014年7月9号,伴随着火车的开启,我也踏上了我大学毕业后的的人生新篇章。
2014年的7月中旬以后,家里家徒四壁,因为缺钱,家里的三亩多的田里之前又没有种什么粮食,所以,生活过的比较拮据,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grandma在我家的一块三分地里种的玉米已经长成形了,母亲就时常的去南边那块三分地里把刚成熟的玉米拿回来煮,grandma于是就把种在我家的那块三分地里的玉米给我家收了。
七八月的气温,热的让人没法忍受,家里的那个电扇在这时候吹的就尽是热风了。
那段时间,我从西安带回的那个手机还可以用,里面的那张黑卡虽然没话费了,但是时常的,还能上网,我不知道那黑卡怎么回事,不知道它为什么没有话费了还可以有时间能上上去网,而且是一直到第二年2015年的5月底我去金家坝之前的几天才为止。因此说,那段郁闷而又无所事事的时间里,我并不感到无聊。
2014年9月开始,镇里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来催一万块钱的扶贫贷款的钱了,父亲在那年八月二十几号的时候回来了一趟,不过父亲回老家来不是为了还贷款钱回来的,而是为了回来走一趟礼,为了uncle家的小孩考上大学,那年uncle家的小孩考上了盐城工学院。对于父亲回来出礼一事,母亲是非常生气的,一是因为父亲是偷偷回来的事先也没跟我们说一声,二是因为父亲回来出礼比还应还的一万块钱扶贫贷款的表现的更为积极。当然,父亲那趟回来是没带多少钱的,他那两万块左右的工资要等到年底才能发到手,中途是不发的。
而且更为无语的是,父亲在自八月以后他工作的那个在吴江金家坝的防火板厂就没有什么工作要做了,他因此就在厂里替哥哥家带小孩,哥哥家的小孩那时一岁多一点。然而,对于哥哥家来说,父亲给他带小孩,他和他老婆却不给他伙食费,意思是说小孩照带,而父亲用自己的伙食费作为带小孩的费用,以至于最后年底结账的时候,父亲的工资还剩下一万三千块钱多一点。当然,这是后话了。回到九月开始的时候。
记得那时,镇里的农业信用合作社过来催应还的扶贫贷款钱,我听到人来以后就直接溜到西边的那户邻居的屋墙外躲了起来,至此,我给村里人留下了一个话柄,那就是,我见到人来躲起来。
无疑,那段时间,家里的经济是成问题的,每次母亲上街几乎就是买一袋面,然后每天捏小饼放到电饭锅里煮,连肉都没有,真是寡淡滋味,而且每天我们几乎是吃两顿,中午一顿,晚上一顿,早上几乎是不吃早饭的。但是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饭可以不吃,香烟不能不抽。直到在那年十二月的某一天,母亲的银行卡上还剩下几十块钱,因此就没有上街给我买香烟,我当时那个气的啊,直接把手里看的《Shèng经》扔到了墙上,差点把《Shèng》扔坏。
说到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那段时间我一直坚持看《Shèng经》,《Shèng经》里的话语鼓舞了我,使我对生活以及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对于上帝来说,他早已在他的山上给我预备好了一切我想要的了。但是,可惜,我因为一时没抽到香烟,一下子把就《Shèng经》朝墙上扔去,真有意思。好在,后来母亲到村里借了几家算不算什么真正亲戚的钱,加起来总共借了三百六十多块钱,才算把那个严寒的月度过去。
那段时间,我觉得我生活的类似乞丐,但与乞丐不同的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以及,我有一个虽然房屋简陋,但地段甚佳的家。
回到十月,十月的时候,玉米收割了,母亲对grandma说要把她在我们家南面三分地里种的那片玉米收割去,于是母亲就把南边三分地的玉米收了回来最后打理好晒好,之后把玉米卖出,卖了将近三百块钱。
记得九月中旬的时候,母亲在街上买了三只小母鸡,每只大概只有两斤重,把它们养在家里,等到冬天的时候下蛋。喂母鸡的食就是我们吃剩的饭以及玉米。那玉米还得先放在水里浸泡,然后用斧头砸碎。想想我“志向高远”,没想到落得个每天砸玉米用砸碎的玉米喂三只母鸡,我心里的那个郁闷呐。
后来那三只母鸡渐渐长到三斤多了,它们的特征很明显,一个胖胖的,冠特别大,我和母亲叫它大冠,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我和母亲叫它中冠,还有一个小一点,我和母亲叫它小冠。后来到了生蛋的时候,那个中冠下的蛋非常大,有时候还下双黄蛋,而那个胖乎乎的大冠,下的蛋却非常小。至于那个小冠,你别看它小,它下的蛋和中冠下的蛋差不多大,但下双黄蛋的,却只有中冠。
除此以外,家里那时又养了一只小猫,那是在九月的一天,母亲在从街上买菜回来以后在路上听到小猫的叫声然后把那只小猫拣回来的,正好那时家里有老鼠。但是,那却是一只无法拿老鼠的猫,因为太小了。后来那只小猫长了四个多月后直到它病死为止,就一直保持在一斤没有变过。那时我才知道,原来那是一只宠物猫。
在那个冬天的时候,手机网络没显示的时候,我就在手机的日历里写小说,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说实在,那些小说写的蹩脚的,很无语。
然而怎么说呢,不管写小说,还是后来写回忆录,还是每天写一篇散文,作一首诗,都是一种非常享受的体验,当文字汇聚成一种有思想的排列,以及汇聚成一个故事,那样你就会具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记得那段时间,我略略的读过普鲁斯特写的那部《追忆似水年华》的文学著作,那里面的开头所叙关于时间与记忆的道理,让我为之拍手称道。
十二月左右的时候,母亲在屋子的东南角砌了一个灶台,用以生火烧饭,但是灶台之外,母亲却没有完全用砖头砌好,只是用砖头砌了几个角,然后中间用芦苇编起来围成。然后每至当时炒菜时分,那寒风冻得人瑟瑟发抖,即使有火可以取暖,也不能感觉到暖和。后来砌的灶台外面的几个角在第二年十月我们从吴江金家坝回来种麦子的时候倒塌了,其中搭在灶台门口的那块门板也被谁拿走了。而且烟囱也倒了几块砖。
同年,2014年的十二月十几号的样子,母亲听村里的联队主任说我们家是困难户,可以到镇民政局去办理相关手续好拿补助金。为此,为了这件事,民政局在村会计的三番两次催促下才过来我家这里看,那时,我记得我正在南边的树林地里拣树枝,那片树林刚被锯完。
其实说实话,我是有意过去躲避躲避的,但是母亲却远远的招呼我回来。故此我就不得已拎着树枝回来了。当时的我,头发凌乱,衣服肮脏,脚上穿着一双坏拖鞋,你说那时候的我像流浪汉吧,从外表上看,恰如其分。民政局的几个工作人员看到我回来了,于是就让我拿文凭过来给他们看,随后就说:“你是大学生,你要外出找工作啊,别一直待在家里了。”
然而,工作并不是我的人生,躺平,才是我的人生。

2014年7月9号,伴随着火车的开启,我也踏上了我大学毕业后的的人生新篇章。
2014年的7月中旬以后,家里家徒四壁,因为缺钱,家里的三亩多的田里之前又没有种什么粮食,所以,生活过的比较拮据,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grandma在我家的一块三分地里种的玉米已经长成形了,母亲就时常的去南边那块三分地里把刚成熟的玉米拿回来煮,grandma于是就把种在我家的那块三分地里的玉米给我家收了。
七八月的气温,热的让人没法忍受,家里的那个电扇在这时候吹的就尽是热风了。
那段时间,我从西安带回的那个手机还可以用,里面的那张黑卡虽然没话费了,但是时常的,还能上网,我不知道那黑卡怎么回事,不知道它为什么没有话费了还可以有时间能上上去网,而且是一直到第二年2015年的5月底我去金家坝之前的几天才为止。因此说,那段郁闷而又无所事事的时间里,我并不感到无聊。
2014年9月开始,镇里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来催一万块钱的扶贫贷款的钱了,父亲在那年八月二十几号的时候回来了一趟,不过父亲回老家来不是为了还贷款钱回来的,而是为了回来走一趟礼,为了uncle家的小孩考上大学,那年uncle家的小孩考上了盐城工学院。对于父亲回来出礼一事,母亲是非常生气的,一是因为父亲是偷偷回来的事先也没跟我们说一声,二是因为父亲回来出礼比还应还的一万块钱扶贫贷款的表现的更为积极。当然,父亲那趟回来是没带多少钱的,他那两万块左右的工资要等到年底才能发到手,中途是不发的。
而且更为无语的是,父亲在自八月以后他工作的那个在吴江金家坝的防火板厂就没有什么工作要做了,他因此就在厂里替哥哥家带小孩,哥哥家的小孩那时一岁多一点。然而,对于哥哥家来说,父亲给他带小孩,他和他老婆却不给他伙食费,意思是说小孩照带,而父亲用自己的伙食费作为带小孩的费用,以至于最后年底结账的时候,父亲的工资还剩下一万三千块钱多一点。当然,这是后话了。回到九月开始的时候。
记得那时,镇里的农业信用合作社过来催应还的扶贫贷款钱,我听到人来以后就直接溜到西边的那户邻居的屋墙外躲了起来,至此,我给村里人留下了一个话柄,那就是,我见到人来躲起来。
无疑,那段时间,家里的经济是成问题的,每次母亲上街几乎就是买一袋面,然后每天捏小饼放到电饭锅里煮,连肉都没有,真是寡淡滋味,而且每天我们几乎是吃两顿,中午一顿,晚上一顿,早上几乎是不吃早饭的。但是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饭可以不吃,香烟不能不抽。直到在那年十二月的某一天,母亲的银行卡上还剩下几十块钱,因此就没有上街给我买香烟,我当时那个气的啊,直接把手里看的《Shèng经》扔到了墙上,差点把《Shèng》扔坏。
说到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那段时间我一直坚持看《Shèng经》,《Shèng经》里的话语鼓舞了我,使我对生活以及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对于上帝来说,他早已在他的山上给我预备好了一切我想要的了。但是,可惜,我因为一时没抽到香烟,一下子把就《Shèng经》朝墙上扔去,真有意思。好在,后来母亲到村里借了几家算不算什么真正亲戚的钱,加起来总共借了三百六十多块钱,才算把那个严寒的月度过去。
那段时间,我觉得我生活的类似乞丐,但与乞丐不同的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以及,我有一个虽然房屋简陋,但地段甚佳的家。
回到十月,十月的时候,玉米收割了,母亲对grandma说要把她在我们家南面三分地里种的那片玉米收割去,于是母亲就把南边三分地的玉米收了回来最后打理好晒好,之后把玉米卖出,卖了将近三百块钱。
记得九月中旬的时候,母亲在街上买了三只小母鸡,每只大概只有两斤重,把它们养在家里,等到冬天的时候下蛋。喂母鸡的食就是我们吃剩的饭以及玉米。那玉米还得先放在水里浸泡,然后用斧头砸碎。想想我“志向高远”,没想到落得个每天砸玉米用砸碎的玉米喂三只母鸡,我心里的那个郁闷呐。
后来那三只母鸡渐渐长到三斤多了,它们的特征很明显,一个胖胖的,冠特别大,我和母亲叫它大冠,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我和母亲叫它中冠,还有一个小一点,我和母亲叫它小冠。后来到了生蛋的时候,那个中冠下的蛋非常大,有时候还下双黄蛋,而那个胖乎乎的大冠,下的蛋却非常小。至于那个小冠,你别看它小,它下的蛋和中冠下的蛋差不多大,但下双黄蛋的,却只有中冠。
除此以外,家里那时又养了一只小猫,那是在九月的一天,母亲在从街上买菜回来以后在路上听到小猫的叫声然后把那只小猫拣回来的,正好那时家里有老鼠。但是,那却是一只无法拿老鼠的猫,因为太小了。后来那只小猫长了四个多月后直到它病死为止,就一直保持在一斤没有变过。那时我才知道,原来那是一只宠物猫。
在那个冬天的时候,手机网络没显示的时候,我就在手机的日历里写小说,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说实在,那些小说写的蹩脚的,很无语。
然而怎么说呢,不管写小说,还是后来写回忆录,还是每天写一篇散文,作一首诗,都是一种非常享受的体验,当文字汇聚成一种有思想的排列,以及汇聚成一个故事,那样你就会具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记得那段时间,我略略的读过普鲁斯特写的那部《追忆似水年华》的文学著作,那里面的开头所叙关于时间与记忆的道理,让我为之拍手称道。
十二月左右的时候,母亲在屋子的东南角砌了一个灶台,用以生火烧饭,但是灶台之外,母亲却没有完全用砖头砌好,只是用砖头砌了几个角,然后中间用芦苇编起来围成。然后每至当时炒菜时分,那寒风冻得人瑟瑟发抖,即使有火可以取暖,也不能感觉到暖和。后来砌的灶台外面的几个角在第二年十月我们从吴江金家坝回来种麦子的时候倒塌了,其中搭在灶台门口的那块门板也被谁拿走了。而且烟囱也倒了几块砖。
同年,2014年的十二月十几号的样子,母亲听村里的联队主任说我们家是困难户,可以到镇民政局去办理相关手续好拿补助金。为此,为了这件事,民政局在村会计的三番两次催促下才过来我家这里看,那时,我记得我正在南边的树林地里拣树枝,那片树林刚被锯完。
其实说实话,我是有意过去躲避躲避的,但是母亲却远远的招呼我回来。故此我就不得已拎着树枝回来了。当时的我,头发凌乱,衣服肮脏,脚上穿着一双坏拖鞋,你说那时候的我像流浪汉吧,从外表上看,恰如其分。民政局的几个工作人员看到我回来了,于是就让我拿文凭过来给他们看,随后就说:“你是大学生,你要外出找工作啊,别一直待在家里了。”
然而,工作并不是我的人生,躺平,才是我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