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500,很多经典单块的内部电路图早都被公开了。就算考虑人工所有全部人焊也就五百,材料成本比集成电路低多了。尤其是这些所谓的复刻单块,就是照着以前的电路图拼,无非是电容电位器可能要换几个型号尝试哪个更接近原版,卖上千比数字效果器还贵的就是智商税了。至于原创的单块不多评价,就当是设计的成本比较大了。说实话长远来看还是综效甚至软效更靠谱,毕竟理论上音色无非就是削波(失真、过载、法滋类),泛音列各频段响度(eq),相位(周边效果),数字化确实有采样率的问题,但是现在的采样率人耳已经分辨不出来了,而且很多舞台也是数字调音台,你整一堆单块,最后还是进数字电路,有啥意义。而且你拧半天单块旋钮,在怎么说也不如综效里直接输入的数字精确吧。不过现在综效软效进了一个误区,就是仍然模仿单块的操作形式,导致可玩性降低很多。就像是现在的电脑画图,不会说调色是拿虚拟的几个颜料混合,而是直接对色彩进行建模,比如最常用的色彩空间是rgb,输入三个数直接出颜色。现在的综效软效对音色的建模还是封装在类似传统的单块内,暴露给用户的接口太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