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居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由之而生。出家宽旷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
《涅槃经》:出家僧相,乃秽恶世间清净幢相。
《大宝积经》: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阿难出家空经》: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功德,已胜过诸三千界众生,于数劫中布施妻子儿女之福德。
《出家功德经》:若复有人满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于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稻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槃后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出家功德经》: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
《郁伽长者经》:在家之人多诸烦恼,父母妻子恩爱所系。常思财色,贪求无厌,得时守护,多诸忧虑。流转六趣,远离佛法。当作怨家恶知识想,应厌家垢,生出家心。无有在家修习无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无上道。
《大宝积经》: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贤愚因缘经》:若放男女,若放奴婢,若听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无量……是故佛说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
《分别善恶报应经》:若复有人归佛出家,功德有十。云何为十?一远离妻室,二染欲不贪,三爱乐寂静,四诸佛欢喜,五远离邪魔,六近佛听法,七远离三恶,八诸天爱敬,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十种功德,归佛出家获如斯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万劫不堕恶趣,常生善处受胜妙乐,遇善知识永不退转,得值诸佛受菩提记,坐金刚座成正觉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难,能持戒者是真出家。
《文殊师利问经》: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碍,出家者无障碍;住家者摄受诸垢,出家者离诸垢;住家者行诸恶,出家者离诸恶;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
《贤愚经》: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
《贤愚经》:听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以出家人,以修多罗为水,洗结使之垢,能灭除生死之苦,为涅槃之因;以毘尼为足,践净戒之地,阿毘昙为目,视世善恶,恣意游步八正之路,至涅槃之妙城。以是义故,放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胜。
《菩萨本生鬘论》:闻说出家心生欢喜,功德无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
《大智度论》:居家愦闹,多事多务,结使之根,众恶之府,是为甚难;若出家者,譬如有人出在空野无人之处,而一其心,无思无虑,内想既除,外事亦去。
《大智度论》:居家生业,种种事务,若欲专心道法,家业则废;若欲专修家业,道事则废。不取不舍,乃应行法,是名为难。若出家离俗,绝诸忿乱,一向专心,行道为易。
孔雀虽有色严身,
不如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有富贵力,
不如出家功德胜。
——《大智度论》
《涅槃经》:出家僧相,乃秽恶世间清净幢相。
《大宝积经》: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阿难出家空经》: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功德,已胜过诸三千界众生,于数劫中布施妻子儿女之福德。
《出家功德经》:若复有人满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于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稻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槃后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出家功德经》: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
《郁伽长者经》:在家之人多诸烦恼,父母妻子恩爱所系。常思财色,贪求无厌,得时守护,多诸忧虑。流转六趣,远离佛法。当作怨家恶知识想,应厌家垢,生出家心。无有在家修习无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无上道。
《大宝积经》: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贤愚因缘经》:若放男女,若放奴婢,若听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无量……是故佛说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
《分别善恶报应经》:若复有人归佛出家,功德有十。云何为十?一远离妻室,二染欲不贪,三爱乐寂静,四诸佛欢喜,五远离邪魔,六近佛听法,七远离三恶,八诸天爱敬,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十种功德,归佛出家获如斯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万劫不堕恶趣,常生善处受胜妙乐,遇善知识永不退转,得值诸佛受菩提记,坐金刚座成正觉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难,能持戒者是真出家。
《文殊师利问经》: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碍,出家者无障碍;住家者摄受诸垢,出家者离诸垢;住家者行诸恶,出家者离诸恶;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
《贤愚经》: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
《贤愚经》:听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以出家人,以修多罗为水,洗结使之垢,能灭除生死之苦,为涅槃之因;以毘尼为足,践净戒之地,阿毘昙为目,视世善恶,恣意游步八正之路,至涅槃之妙城。以是义故,放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胜。
《菩萨本生鬘论》:闻说出家心生欢喜,功德无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
《大智度论》:居家愦闹,多事多务,结使之根,众恶之府,是为甚难;若出家者,譬如有人出在空野无人之处,而一其心,无思无虑,内想既除,外事亦去。
《大智度论》:居家生业,种种事务,若欲专心道法,家业则废;若欲专修家业,道事则废。不取不舍,乃应行法,是名为难。若出家离俗,绝诸忿乱,一向专心,行道为易。
孔雀虽有色严身,
不如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有富贵力,
不如出家功德胜。
——《大智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