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1449年),张家口蔚县卜北堡村人,明朝四大宦官之一。王振自幼用功,记性过人。举人出身,曾当过九年教书先生,数次科举未中,于永乐末年,净身入宫教书二十余年,深得成祖、仁宗、宣宗赏识,后改任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镇敬重称其“先生”,并称赞他禀性忠厚、做事勤快,即位后命他掌管司礼监,逐渐独揽大权、广纳门生,去除朱元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公侯勋贵都称他为“翁父”。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劝说英宗御驾亲征,后又怯敌建议退兵,邀请英宗去家乡蔚县以显荣耀,又担心军队会损毁他的庄稼,又改道宣府,如此三番五次,最终导致几十万大军在怀来土木堡被瓦剌兵追上击溃,明英宗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景泰帝将王振家族全部处斩。英宗复辟后,为王振平反招魂下葬,在北京智化寺内为其立塑像、“旌忠祠”祭祀。清乾隆七年,王振塑像被毁,后人多认为王振所犯罪行无法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