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吧 关注:1,745贴子:11,737
  • 1回复贴,共1

今日农历二月初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据佛经记载,佛陀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求离苦之道出家修行,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尊在世弘法49年示寂。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早在太子初生之时,阿私陀仙人就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随着太子日渐成长,父亲净饭王心中对此的忧虑也愈发严重。
出游感苦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太子,性喜清静。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游,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太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忧郁。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一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壮,悉达多太子怜悯病人,心自忧怖。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淤血流溢,臭秽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悉达多太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又一日,悉达多太子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太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夜别妻儿
悉达多太子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涕泣不许。他又向父母请还应四愿:一不老,二不病,三不死,四不别。说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忧戚。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令人建造春夏秋三时都百花盛开的宫殿,增设诸般妙乐歌舞,以悦太子耳目。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太子去掉出家之念。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二月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他悄悄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他看见宫女们和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逾城出家
悉达多太子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车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太子备好马。太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了紧随其后。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太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于是,悉达多太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边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
削发更衣
悉达多太子见这里山林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道:“太子生长宫里,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太子回答说:“你不必多言,须知我在宫中,虽能免有形的荆棘虫兽,却不能免无形的荆棘虫兽。我现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乐。”说罢,悉达多太子心中思忖: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拔金刀,手自削发,且发誓言:“我今剃除须发,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习障。”这时来了一个猎人,身着袈裟,太子就以身上的华丽服饰相换,完全成了僧人形象。马夫车匿见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牵马拜辞,寻路回宫。悉达多太子则身披袈裟,安详徐步地开始了自己寻师访道的路程……
恭逢殊胜吉日让我们共同忆念本师深恩依循教诲,载动悲智广行善法,茹素诵经,供灯祈福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祈愿佛光护佑,国泰民安众生惑业遣除,自在圆满。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07 07:47回复
    来如夏花之绚烂,去如秋叶之静美。”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一个重要的日子都值得我们铭记与尊重,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寄托的节日。
    二月十五,便是一个如此特殊的日子,它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也恰逢老子诞辰日,两大圣哲的纪念日交汇于此,使得这一天充满了无比的庄严与深邃。
    二月十五释迦牟尼涅槃日
    二月十五,对于佛弟子而言,是一个充满哀思与敬仰的日子——释迦牟尼佛涅槃日。释迦牟尼,即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他以无尽的智慧和慈悲,为众生指明了解脱之道。涅槃,意味着佛陀圆满完成了他的教化使命,脱离了生死轮回,达到了无上的解脱境界。这一天,佛教徒们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诵经祈福,缅怀佛陀的伟大功绩,同时也提醒自己继续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据佛教经典记载,佛陀涅槃时,天空出现了奇异的景象,花雨纷飞,大地震动,万物似乎都在哀悼这位伟大导师的离世。这样的描述,虽带有神话色彩,却深刻反映了佛陀在信徒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时至今日,二月十五涅槃日,依然是全球佛弟子共襄盛举的重要时刻,寺庙里钟声悠扬,信徒们虔诚祈祷,共同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二月十五老子诞辰日
    巧合的是,二月十五也是道家哲学奠基人老子的诞辰日。老子,以其深邃的道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走向。《道德经》的问世,更是为后世提供了无尽的智慧源泉。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宇宙的和谐,他的思想跨越千年,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在这一天,道家信众和崇尚老子哲学的人们,也会通过各种形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有的会研读《道德经》,体会其中的深奥哲理;有的则在道观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老子的崇敬之情。二月十五,因此成为了融合佛教与道家文化,体现圣贤智慧的独特日子。
    无论多忙,都要记得3事别犯忌讳
    在这样一个充满敬畏与纪念的日子里,无论是佛弟子、道家信众,还是普通民众,都应当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以表达对圣贤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其一,忌杀生
    在佛教中,杀生被视为重罪,因为它违背了慈悲为怀的基本原则。佛陀教导我们要众生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因此,在涅槃日这样的重要日子里,更应远离杀生行为。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只动物因人类需求而被宰杀,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命的消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在二月十五这天,选择素食,不仅是对佛陀教诲的遵循,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和保护。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虽非直接反对杀生,但强调了万物平等,不应随意伤害。因此,无论是从佛教还是道家的角度来看,二月十五这一天避免杀生,都是对生命敬畏的体现,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实践。
    其二,忌胡言乱语
    言语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既能温暖人心,也能伤人至深。在二月十五这样的特殊日子里,保持言语的清净与和善尤为重要。佛教讲究“口业”,认为恶语、妄语、两舌等都会造成业障,影响个人的修行和福报。因此,在涅槃日以及平时,应避免胡言乱语,不传播谣言,不诽谤他人,保持言语的温和与真诚。
    老子曾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强调了言行的谨慎与智慧。在二月十五,无论是佛弟子还是道家信众,都应铭记这一教诲,用言语传递正能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让这一天成为传递爱与和平的日子。
    其三,忌折花枝
    在自然界中,每一朵花都是生命的奇迹,它们以绚烂的姿态装点着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在二月十五这样的日子里,折取花枝被视为不吉之举。佛教强调众生平等,花草树木亦有生命,随意折损是对自然的不敬。道家则讲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强调“天人合一”,折花枝同样违背了这一原则。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在二月十五这样的特殊日子里,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生命,以和善之言温暖人心,以爱护之举保护自然,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修炼,更是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对和谐的追求,都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如《道德经》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愿我们都能像水一样,以柔韧之力,滋养万物,以无争之心,成就和谐。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14 1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