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三年过去了,偶然想起一看上次就是2022年的留言贴,又到了总结的时候。
附上之前的留言贴链接。
2016年:https://tieba.baidu.com/p/4324553708?pn=1
2019年:https://tieba.baidu.com/p/6049102608?pid=124305464355&cid=0#124305464355
2022年:https://tieba.baidu.com/p/7675502388
留言三年既是对过去三年的回顾,也是对未来三年的期许。
3年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记得这回事,管他呢,今朝有酒今朝醉。
恰逢此刻,公司正在经历新一波的裁员,公司业务不景气,天天沉浸在焦虑担心失业的情绪里。
现在是2025年,3年前留的言是希望工作顺利,生活美满。此时此刻,娃快3岁了,健康快乐调皮的成长,这3年内工作相对顺利稳定,很知足了。

3年后2028年,那个时候估计孩子也快要上小学了吧,希望孩子能够聪明一点,能少操点心,自己的工作呢还不知道怎么样,假如真失业了,也不知道是还找这工作还是转行了,希望在这3年内如果真的转行了,能再重新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吧。
好了,下面粘贴一段我刚刚让deepseek给我写的话作为结束吧,共勉。
当期待值在幻想中不断堆叠成通天塔,执念的阴影便悄然笼罩心头。我们像攥着易碎琉璃的孩童,越是踮脚凝视理想中的完美图景,越被得失的浪潮反复拍打。这种焦虑如同绷紧的弓弦,在"如果得不到"与"万一失去了"的双重震颤中,将本该鲜活的当下切割成惶惑的碎片。其实生命的吊诡恰在于此:当我们把某件事物视作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反而会让它成为压垮灵魂的最后一根羽毛;就像潮水越是汹涌扑向海岸,浪潮退去后的滩涂越是荒芜狼藉。或许真正需要松绑的,不是命运设下的囚笼,而是我们亲手系在期待值上的千钧之锁——那些被过度美化的可能性,本不该成为丈量人生价值的唯一量尺。
附上之前的留言贴链接。
2016年:https://tieba.baidu.com/p/4324553708?pn=1
2019年:https://tieba.baidu.com/p/6049102608?pid=124305464355&cid=0#124305464355
2022年:https://tieba.baidu.com/p/7675502388
留言三年既是对过去三年的回顾,也是对未来三年的期许。
3年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记得这回事,管他呢,今朝有酒今朝醉。
恰逢此刻,公司正在经历新一波的裁员,公司业务不景气,天天沉浸在焦虑担心失业的情绪里。
现在是2025年,3年前留的言是希望工作顺利,生活美满。此时此刻,娃快3岁了,健康快乐调皮的成长,这3年内工作相对顺利稳定,很知足了。

3年后2028年,那个时候估计孩子也快要上小学了吧,希望孩子能够聪明一点,能少操点心,自己的工作呢还不知道怎么样,假如真失业了,也不知道是还找这工作还是转行了,希望在这3年内如果真的转行了,能再重新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吧。
好了,下面粘贴一段我刚刚让deepseek给我写的话作为结束吧,共勉。
当期待值在幻想中不断堆叠成通天塔,执念的阴影便悄然笼罩心头。我们像攥着易碎琉璃的孩童,越是踮脚凝视理想中的完美图景,越被得失的浪潮反复拍打。这种焦虑如同绷紧的弓弦,在"如果得不到"与"万一失去了"的双重震颤中,将本该鲜活的当下切割成惶惑的碎片。其实生命的吊诡恰在于此:当我们把某件事物视作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反而会让它成为压垮灵魂的最后一根羽毛;就像潮水越是汹涌扑向海岸,浪潮退去后的滩涂越是荒芜狼藉。或许真正需要松绑的,不是命运设下的囚笼,而是我们亲手系在期待值上的千钧之锁——那些被过度美化的可能性,本不该成为丈量人生价值的唯一量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