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度夏吧 关注:133贴子:20,706
  • 10回复贴,共1

《大明嘉靖往事》第一集,天上掉天上掉馅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字版


1楼2010-12-14 17:14回复
    我们这一次要讲述的,是发生在四百多年前,也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但也十分的贴近。
    这段历史从公元1521年5月嘉靖皇帝即位,到公元1567年1月嘉靖皇帝去世,一共有四十多年。我们这一次讲的,就是在这四十多年里围绕着最高统治者嘉靖皇帝所发生的一些影响历史走向的家事和国事。借用南唐后主李煜《江城子》首句,“四十来年家国”,我们这个题目就叫“四十来年家与国”,为了更切题,也叫“大明嘉靖往事”。
    公元1521年的5月26日,这一天在明朝是正德十六年的四月二十一日。这天,北京南郊的良乡县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良乡是西南入京的门户,陕西、河南、湖北等地的官员进京朝见皇帝,接受朝廷的考察,往往都要在这里住一个晚上,解解乏、洗洗尘,以便第二天可以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上司面前。这一点在当时的官场特别重要,不然的话,你疲惫不堪、萎靡不振,还想得到提拔吗?进京的官员们也常常在这里会见先期等候的朋友,了解京城近来的风向。这一点在当时的官场也同样特别重要,不然的话,你懵懵懂懂,两眼一抹黑,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成了冤大头,却自以为得计,那还不死定了吗?
    官员们就这样流水般地在良乡转悠,所以,良乡城里的官员,商人都自认为是见过大场面的。其实,这里最大的官也就是知县,七品芝麻官;这里最大的商人也就是饭馆老板,小本经营。但别说是他们,就是县衙的伙夫,饭店的跑堂也可以向人吹嘘,说自己见多识广。犹如时下北京的的士司机,哪一个都是新闻发言人,哪一个都是政治评论家。
    但这一天显然又和以往不同,不仅人多,而且车多、马多、轿多,说明来人级别特高。原来,是一大群顶级的文官、武官、宦官,护送着新皇帝在良乡歇脚,新皇帝明天就要去紫禁城登基。这个新皇帝名叫朱厚熜。他就是我们将要说的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未来的嘉靖皇帝。


    2楼2010-12-14 17: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新皇帝在这里歇脚的消息顿时传遍了小小的良乡城。而新皇帝的来历经一传十、十传百,乃至以讹传讹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讨论人生,感叹命运。你看看,这个新皇帝,听说是封在湖广安陆州的一个藩王的儿子,还不满15岁。至于那个藩王叫什么,没人知道;那个安陆州在哪里,也没人去过,别说没去过,连听都没听说过。
      但是,对于这个当时人们没听说过的人,没听说过的地方,我们却需要作一个交代。
      原来,这个来到良乡,马上就要进京的未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成化皇帝的孙子。他的父亲名叫朱佑杬,是成化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成化皇帝一生有十多个儿子,老大、老二死得早,老三继承了皇位,就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弘治皇帝。老四则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朱佑杬,当时被封为“兴王”。弘治皇帝即位后,把自己的这个弟弟,当时才17岁,并且刚刚举行婚礼的兴王朱佑杬送出北京,送到了湖广的安陆州,也就是现在湖北省中部的钟祥市。《明史·睿宗兴献王传》是这样记载的:“佑杬,宪宗第四子,母邵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封兴王,弘治四年建邸德安。已,改安陆,七年之藩。”这里所说的德安,是当年湖广的德安州即今天的湖北安陆县;而安陆,则是当年湖广的安陆州今日的钟祥市。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弘治皇帝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但这是祖宗的规矩,弘治皇帝这个做哥哥的也没有办法。
      原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仅对于国家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对于儿子们的管理,也立下了三条规矩。
      第一条规矩是:在儿子们中,只有大儿子,而且是皇后的大儿子,即“嫡长子”才能做太子,才有资格继承自己的皇位。但他显然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他自己的皇后是生有儿子的,但以后皇帝的皇后未必生有儿子。即使生了儿子,也未必就能够活到做太子或继承皇位的年龄。


      3楼2010-12-14 17:16
      回复
        未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兴王朱佑杬就是因为这个规矩,和王妃蒋氏来到了地处江汉平原的安陆州,过着囚龙和寄生虫的日子。
        朱厚熜是兴王最小的儿子,由于哥哥很早就死了,所以成了兴王的“世子”,也就是继承人。两年前,也就是正德十四年,兴王病逝。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有三个盛产长寿老人的地方,第一个就在钟祥市,也就是在当年的安陆州。但兴王朱佑杬死时才四十出头,谥号“献”,故称“兴献王”。他死的时候,朱厚熜只有13岁,却在母亲蒋氏的指导下,开始处理王府的各项事务,并继承了父亲的王位。说他是藩王的儿子固然不错,但其实他自己已经是藩王了,虽然是个尚未成年的藩王。
        未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压根没有想到,天上怎么就掉下了馅饼,这个皇位怎么就落在了自己的身上。要知道,这种事情,就是在梦中想一想都是罪过。那继承皇位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连做梦都是罪过的事情,这块天大的馅饼,是他的堂兄、明朝第十位皇帝正德皇帝稀里糊涂给他的。那么,正德皇帝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硬要把皇位塞给别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说说这个正德皇帝了。
        这位名叫朱厚照的正德皇帝,不但是明朝,恐怕是自中国有皇帝以来,都属于最能胡闹的一个。如果不是他的胡闹,这个皇位恐怕怎么也轮不上他的堂弟朱厚熜。


        5楼2010-12-14 17:17
        回复
          长年跟随皇帝的将领也个个摩拳擦掌。说实话,到北边草原和蒙古人打仗实在太危险,那是拎着脑袋玩命;可平定内地藩王的叛乱,却是如猫戏鼠,到时人人加官晋爵,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君臣都在想着一件事:宁王啊宁王,宸濠啊宸濠,可得好好谢谢你。
          说干就干,正德皇帝不顾大学士们的一再阻挠,点起数万大军,火速离开京师,浩浩荡荡杀奔江南而来。但是,就在大军离开北京的第二天,南方又传来了消息,原来是王守仁,也就是那个著名的王阳明的报捷文书到了,说是已经平定了叛乱,活捉了宁王。大学士杨廷和大喜,命人骑快马追赶皇帝,请求皇帝立即返回北京。南方已经没有仗可打了,你还有什么理由去江南?
          王阳明的捷报使得一心想在鄱阳湖上施展雄才大略的皇帝和迫切想要立战功的将领们十分扫兴。在他们看来,这王阳明不是没事找事吗,你是南赣巡抚,应该呆在江西赣州,跑到南昌管什么闲事?这次南下,皇帝就是要到江南玩玩,看看;将领们除了玩玩、看看,还惦记着捞捞。于是,管他什么王阳明的报捷文书,杨廷和的劝驾奏疏,大军继续南行。皇帝身边的亲信甚至让人向王阳明传递一个信息:把已经抓起来的宁王放了,让皇帝亲自和他在鄱阳湖打一架。这一段可见《王阳明年谱》:“议将纵之鄱湖,俟武宗亲与遇战,而后奏凯论功。”
          你看看,国家的大事,百姓的安危,在这帮人眼里,全是儿戏。而且,这只是儿戏的开始。对于这场儿戏,我们提取几个片断,这些片断可以充分反映正德皇帝的个人喜好。


          7楼2010-12-14 17:19
          回复
            第一个喜好,好酒。
            大军来到北京的南大门保定,保定巡抚伍符摆设筵宴,为皇帝和京中权贵们接风。巡抚是明朝省一级的最高长官,军政一把手。这个伍符素以海量著称,据说是斗酒不醉。正德皇帝喜欢的就是这种人,要打就打个人仰马翻,要喝就喝个坛底朝天。皇帝一高兴,便逼着伍符和自己拼酒,随行的心腹将领们也在一旁起哄。伍符尽管有酒量,却不敢和皇帝斗,但经不起众人的鼓捣,也不敢过于抹皇帝的面子,只得勉强从命。
            虽然开始有些提心吊胆,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伍符便忘了对方是皇帝。酒徒大抵都是这样,三杯黄汤下肚,便目空一切,胆子便大了起来。只见这位保定巡抚伍符,口中行令,手中出拳,连连得胜。将领们平日总是输给皇帝,今日有人替他们出气,便在一旁喝彩鼓劲。


            8楼2010-12-14 17:22
            回复
              皇帝被连灌几大碗,急得汗也下来了。他见猜拳不是伍符的对手,便提出改猜拳为抓阄。但运气不佳,抓阄也输得一塌糊涂。他看了看伍符,只见这小子摇头晃脑,正自得意,真想拎起酒坛砸过去。但这个正德皇帝喝酒讲究酒德,所谓赌场无父子,酒场无君臣,拼不赢是不能发脾气的。
              眼见皇帝连连败阵,伍符步步进逼,将领们欢喜之余,有位名叫江彬的将领却猛然醒悟:糟糕,不能让皇帝太丢面子。他不断向伍符使眼色,伍符却错会了意思,越来越得意。江彬见状不好,急中生智,假装醉酒,向伍符猛撞过去。伍符没有留意,被撞倒在地,江彬顺势压在他身上,在众人哄然大笑声中,咬着耳朵,小声说道:“书呆子,该输啦!”


              9楼2010-12-14 17:22
              回复
                据《明史》记载,正德皇帝临死前对身边的宦官说:“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对于这段话,人们相信前半段,让太后向内阁拿主意,确定皇位继承人,说明正德皇帝死前并不糊涂。但不相信后半段,认为一定是宦官们为了逃避责任加上去的。但我相信。为什么呢?因为通过我们前面的介绍,可以相信,正德皇帝虽然喜欢胡闹,却是讲义气的。喝酒他对保定巡抚讲义气,好色他对刘姬讲义气,现在他也和身边的哥们讲义气,不能自己死了让他们吃亏。这才是真实的正德皇帝。虽然没有生儿子,却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汉子。
                正德皇帝从15岁开始做皇帝,做了16年的皇帝,好酒、好色、好奇,一句话,好折腾。折腾了明朝16年,也折腾了自己16年,折腾得筋疲力尽而死。但临死之前,问题却出来了。
                原来,尽管正德皇帝生前有过无数的女人,却因为好折腾,故此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可以继承皇位的儿子。这就使得皇位的继承产生出悬念。


                12楼2010-12-14 17: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文字版来自方志远吧


                  14楼2010-12-14 17:44
                  回复
                    才发现标题出问题了


                    15楼2010-12-14 17: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