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主于隋大业十年去世,六十二岁,出生于552年,
白居易是772年—846年,祖籍太原,
墓主比白居易时间早220年,与此同时,墓主的祖父于白居易家谱中的六世祖白建大约同一时期(甚至白建略晚),祖籍地、家族路线恰好冲突。
隋故北川县令韩城县令白府君墓志铭并序(部分,下面发全图)
君讳仵贵,字德谦,河南雒阳(洛阳)人,其先武安君之后也。世载徽猷,蝉联不绝,人物之美,油篆具详。曾祖范,积射将军,大都督、长社县令。祖哲,从魏武入关,授北肆州阳曲县令,开国子、食邑二百户,中散大夫。识器明敏,干渠淹济。父贵,抚军将军、冠军县令,治有异绩,声教翕然。惠德相讼廉隅代袭、君髫年振响,冠岁驰声,孝友自天,率由实至。
墓主的祖父“从魏武入关,授北肆州阳曲县令,开国子、食邑二百户,中散大夫。”
魏武入关即534年北魏孝武帝西迁长安。
根据以下两则也可以作证。
武帝性甚明察,自诛护后,躬览万机,虽骨肉无所纵舍,用法严正,中 外肃然。自魏、晋相承,死罪其重者,妻子皆以补兵。魏虏西凉之人,没入名为隶户。魏武入关,隶户皆在东魏,后齐因之,仍供厮役。建德六年,齐平后,帝欲施 轻典于新国,乃诏凡诸杂户,悉放为百姓。自是无复杂户。其后又以齐之旧欲,未 改昏政,贼盗奸宄,颇乖宪章。其年,又为《刑书要制》以督之。《隋书刑法志》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大司农。从魏武入关,周太祖以为东梁州刺史。《隋书刘昉传》
简而言之,墓主的祖父先给元修打工,后面大概紧接着给宇文泰打工。根据魏武入关时间为534年墓主祖父已成年且有任职,墓主所记曾祖时间大约在470-480年。且祖籍洛阳。
白居易家谱中所记载六世祖白建,“初入大丞相府骑兵曹,典执文帐,明解书计,为同局所推。天保十年,兼中书舍人。肃宗辅政,除大丞相骑兵参军...”,
简而言之,白建最开始给高欢打工,随后一直持续给北齐高家打工。且祖籍太原。
而出土该墓志铭墓主的祖父是给在534年迫于高欢的压力西迁长安的元修打工并且一起西迁的。
一个给元修打工接着给宇文泰打工,祖籍洛阳。
一个给高欢打工接着一直给北齐打工,祖籍太原。
白居易的六世祖白建与墓主的祖父恰好路线冲突。
墓主墓志铭里目前只提到白起,也没有提到白公胜,更没有像白居易家谱那样混乱白公胜和白乙丙的时间线以及姓氏。
要不墓主家谱真、白居易家谱假,要不两个都假
(白起不姓芈)


白居易是772年—846年,祖籍太原,
墓主比白居易时间早220年,与此同时,墓主的祖父于白居易家谱中的六世祖白建大约同一时期(甚至白建略晚),祖籍地、家族路线恰好冲突。
隋故北川县令韩城县令白府君墓志铭并序(部分,下面发全图)
君讳仵贵,字德谦,河南雒阳(洛阳)人,其先武安君之后也。世载徽猷,蝉联不绝,人物之美,油篆具详。曾祖范,积射将军,大都督、长社县令。祖哲,从魏武入关,授北肆州阳曲县令,开国子、食邑二百户,中散大夫。识器明敏,干渠淹济。父贵,抚军将军、冠军县令,治有异绩,声教翕然。惠德相讼廉隅代袭、君髫年振响,冠岁驰声,孝友自天,率由实至。
墓主的祖父“从魏武入关,授北肆州阳曲县令,开国子、食邑二百户,中散大夫。”
魏武入关即534年北魏孝武帝西迁长安。
根据以下两则也可以作证。
武帝性甚明察,自诛护后,躬览万机,虽骨肉无所纵舍,用法严正,中 外肃然。自魏、晋相承,死罪其重者,妻子皆以补兵。魏虏西凉之人,没入名为隶户。魏武入关,隶户皆在东魏,后齐因之,仍供厮役。建德六年,齐平后,帝欲施 轻典于新国,乃诏凡诸杂户,悉放为百姓。自是无复杂户。其后又以齐之旧欲,未 改昏政,贼盗奸宄,颇乖宪章。其年,又为《刑书要制》以督之。《隋书刑法志》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大司农。从魏武入关,周太祖以为东梁州刺史。《隋书刘昉传》
简而言之,墓主的祖父先给元修打工,后面大概紧接着给宇文泰打工。根据魏武入关时间为534年墓主祖父已成年且有任职,墓主所记曾祖时间大约在470-480年。且祖籍洛阳。
白居易家谱中所记载六世祖白建,“初入大丞相府骑兵曹,典执文帐,明解书计,为同局所推。天保十年,兼中书舍人。肃宗辅政,除大丞相骑兵参军...”,
简而言之,白建最开始给高欢打工,随后一直持续给北齐高家打工。且祖籍太原。
而出土该墓志铭墓主的祖父是给在534年迫于高欢的压力西迁长安的元修打工并且一起西迁的。
一个给元修打工接着给宇文泰打工,祖籍洛阳。
一个给高欢打工接着一直给北齐打工,祖籍太原。
白居易的六世祖白建与墓主的祖父恰好路线冲突。
墓主墓志铭里目前只提到白起,也没有提到白公胜,更没有像白居易家谱那样混乱白公胜和白乙丙的时间线以及姓氏。
要不墓主家谱真、白居易家谱假,要不两个都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