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升起彩虹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总舵主微信上戳我,让我写一篇文章为许巍老师7月生日庆生。她绵绵细语,你是银行里做宣策的,干宣传比我们懂行,试试写一篇能带流量的关于许巍老师音乐的感悟,为我们发发声,以后许巍老师也会看的。总舵主人很好,平时歌友会、商演、音乐节、演唱会总是积极地帮我们各处跑联络,各地的后援会也照顾妥贴,很少争风吃醋的踩踏,我作为上海闵行后援会的小粉头,理应有使命担当,完成这篇文章。
2022年12月3日 星期天 天气阴
今天忙了一天,真叫身心疲惫。晚上在电脑前回顾一下又好像没做什么事,无非买菜再帮父母买了点菜,送儿子往返补习班,网上打了一会儿牌,看了一集《权利的游戏》,晚上全家出去吃了一顿酸菜鱼。都是不花力气的事儿,但精力被一点点消耗掉,碎啊,琐碎。现在想干点正经事但状态低迷,昏昏欲睡。但在这儿还能做什么啊,无非也就这点事了。看了一会儿朋友的微信,翻了两页,又想睡觉了。
多多少少写两句吧,听许巍的歌有二十年了,算是个铁杆歌迷。我还记得2000年那会儿,有回闲逛,音像店里正播着的《我思念的城市》,我一下子就被击中了,满脑子浮现出上海90年代落满灰尘的大街小巷,在店里转悠了好一会儿,磨蹭着就为了听接下去的歌。店员不时朝我瞥几眼,眼神不太友好,说不定在怀疑这人是不是小偷。我那时脸皮薄,不好意思,就掏了三顿饭钱买了《在别处》的卡带,从此跟着许少年,在人生风风雨雨的洗礼下,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平凡中年男人。唉,好长时间不写文章了,写不好,浮躁,空。以前大学时还经常给杂志社投稿,那时文章写起来恣意注洋,滔滔不绝。真羡慕那时被文学眷顾,旁若无人的状态,现在说是干宣策,无非是应付需求部门能多占便宜绝不吃亏的小刁头,和那些衣冠楚楚的无赖们斗智斗勇,协调事务性的工作,和专业做宣传的关系不大了。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天气晴
趁端午节休息,我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憋了跑半程马拉松的劲儿写完音乐感悟,觉得马马虎虎,跟一个粉丝谈偶像差不多,好像放在人多言杂的网络上,也没有特别值得一读的地方,不知能不能带流量,实在能力所限了。我把文章发给总舵主,她温和地说了一些辛苦之类的官话,对文章本身倒没做什么点评,我有一些失落。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天气阵雨
今天总舵主又来找我,她语气欣喜,说有一个艺术家听说我们庆生文的想法后觉得很有兴趣想加入进来,让我和他聊聊。她的原话是说,你们两都是搞文艺的,会有共同语言的,在一起多聊聊碰撞一些新的火花和思路,让感悟更丰满,这会是我们给许巍老师献出的“礼物”。发了几个咧嘴笑的表情。盛情难却,虽然我对这个艺术家的出现情绪有些复杂,但我还是接受了她的提议。事后想想,艺术家是搞艺术的,而我在银行是搞钱的,我们能聊什么呢?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天气雨
下午大雨如注,电视里一个个摄制组带着剧本找路人踩点,闹出了不少笑话。妻子带着耳机在练电子琴,儿子在房间写作业,房间里只有寂静的雨声。我在微信上碰到了艺术家,他和我想的有些不太一样,挺有意思的一个人,我把聊天纪录保存在这里:
喝茶去:你好,我是许巍的歌迷。
我: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听总舵主说你是一位艺术家。
喝茶去:艺术家不敢当,就是画点小画,偶尔策划几个小的艺术展览。
我:挺厉害的,我是X银行市场部的一个宣策组长。副业是许巍上海闵行后援会的小粉头。
喝茶去:哈哈,不过粉头这个词的词义曾经是有点隐晦的。
我:是嘛,这我倒不知道,还是你们艺术家有文化。
喝茶去:我也就随便讲讲,你的文章我看过了,某些情节我也有共鸣。我听许巍的歌也有十几年了,让我感动的是,我们这些歌迷在成长,而他始终在领跑我们的记忆,在他的歌声里总有打动当下的我的东西。不像有些歌手,20岁我们听他的歌,到了40岁他们仍然在唱给20岁年轻人的东西。
我:他的歌记录了我们的青春。
喝茶去:他的歌是我们青春记忆的保存者,同时,我们也是他歌中世界的保存者。就在我们今生今世的记忆之中,历历在目,非常珍贵。
我: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夜晚的大学,有人在大卤光灯下打篮球,有人在教室开社团会议,有人绕着操场跑步,我听着许巍磁带的walkman,在幽静的一丛丛路灯下,树影晃动,各种行色的脚步声、自行车铃声络绎不绝,就这样在大学里漫无目的地走着,接通另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觉得有远走异乡的经历的人,很容易在他的歌声里找到栖息着的乡愁。打通了一种人类年轻人的共同情感,孤独又冷静,无奈又骄傲。而我现在渐渐有点迷失了,我到底是谁?有时听曾经的歌,竟有点想不起来我曾是那样一个人了。老了,也悲悯了。
喝茶去:不妨把这个看作是可以传播的记忆因子,在两个相似心灵间游牧状地传递。就像蜜蜂用触角相互辨认一样,歌声也是触角,与歌迷心灵的触角相碰触,让歌迷嗅到这些记忆因子,迅速进入某个灵魂空间。音乐厉害就厉害在这里,它可以很直观地打开心灵筏门,直接把某一个情氛丢给你,让你吸纳,成为自己记忆的一部分。现在流行开发机器人,机器人会有这样的心灵碰触吗?人总宝贵的能力我们还没有开发好,转去另一条道路了。迷失我也有一点,遇到的人多了,事多了,有时会怀疑那到底是真相还是谎言,某种以讹传讹,但要找到当事人也太难了,人类世界真相是会沉没的。
我:是这样的,所以记忆里的那些歌可以开启一个世界,已经失去的你的一部分借此再度复归,许巍的歌因为伴随我成长,所以它在我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地记录我,曾经的我,现在的我,在他的歌声里,因为有太多的我,以至于会忽略歌手的价值,成为我很强烈的记忆装载。
喝茶去:关于许巍的歌,我碰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的前两张专辑,《在别处》和《那一年》里的歌基本上是不能做展览的背景音乐的,个性太强烈,始终在提示着人们他是谁,他的观念是什么,放在展览空间里和艺术品互抢观众的注意力,而他后几张专辑,《此时此刻》和《无尽光芒》做背景音乐就没什么障碍,能和空间相融,或许也说明许巍现在的状态已经能和热气腾腾的生活忻合无间。
我:是嘛,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笑)。《在别处》和《那一年》是我最有感情的两张专辑,可能一部分因为那时我也正年轻,二十岁的样子,那时的记忆是很鲜明的。我和许少年一样做着困兽之斗,有时我想,我们的人生会不会真如《楚门的世界》一样,在一个大片场,做什么都有人看着,但怎么出去呢?布景版摸也摸不到。外面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而我们在一个片场里。人如果不能和真实的父母爱人在一起,活着干嘛。
喝茶去:我有时也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身在何处?我:是啊。喝茶去:是啊,这个我是怎样一个我?人声沸腾,有时倒没有了真实感。《在别处》的专辑包装比较有意思,一张黑白纪实摄影,远远地拍了一个如飞机般撑开双翅的物体,倾斜角度构图,整个基调疏离、神秘、忧郁、不稳定又铿锵有力,和整张专辑的躁动孤独的气息倒是很相符。它的视觉概念化做得挺好的,专辑的视听比较整体。在别处,可能我们的生活真的在别处。但别处是哪儿呢?以前看过一个片子挺有意思的,最高的那位说,全力救,相互救,不知道救的是不是我们。
我:我也觉得,《在别处》的整体专辑氛围和国外有份量的专辑差距不大。个性化的创作歌手就该这样,摇滚乐如果没有视觉,没有能力让别人知道这个歌者的真实生命形态是什么样的,整个传递出的信息就会大打折扣。
喝茶去:和以后的专辑比较起来,这两张专辑思辨的力量挺强的,“我的,身体在这里。可心,它躲在哪里”“在每一次冲动背后,总有几分凄凉”,这些对自己追本溯源的分析让人印象深刻。
我:音乐的东西我懂得不多,但我知道《在别处》的那个人沉浸在一个贴着自己很近,也贴着这个时代的创口很近的敏感位置,他拥有创作世界赋予给他的原始力量,带着这个理想世界的干干净净的气韵生动,与他所不了解的周遭的混沌世界相撞。《那一年》许巍自己说是吃着抗抑郁症药录制的,有人说这张专辑消极灰暗,我不这样认为。这张专辑很耀眼,因为有两股对抗性极强的力量作用着他的创作,就像他唱的“有一些希望和理想,总在心里是最美的旋律,可如今这真实的生活,却演奏着那纷乱的节奏。”因为心存高远所以才会对身边的蝇营狗苟产生本能的抗拒。
喝茶去:就像到达地球的微弱星光,在黑夜的衬托下闪眼得粒粒分明。
(未完待续)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总舵主微信上戳我,让我写一篇文章为许巍老师7月生日庆生。她绵绵细语,你是银行里做宣策的,干宣传比我们懂行,试试写一篇能带流量的关于许巍老师音乐的感悟,为我们发发声,以后许巍老师也会看的。总舵主人很好,平时歌友会、商演、音乐节、演唱会总是积极地帮我们各处跑联络,各地的后援会也照顾妥贴,很少争风吃醋的踩踏,我作为上海闵行后援会的小粉头,理应有使命担当,完成这篇文章。
2022年12月3日 星期天 天气阴
今天忙了一天,真叫身心疲惫。晚上在电脑前回顾一下又好像没做什么事,无非买菜再帮父母买了点菜,送儿子往返补习班,网上打了一会儿牌,看了一集《权利的游戏》,晚上全家出去吃了一顿酸菜鱼。都是不花力气的事儿,但精力被一点点消耗掉,碎啊,琐碎。现在想干点正经事但状态低迷,昏昏欲睡。但在这儿还能做什么啊,无非也就这点事了。看了一会儿朋友的微信,翻了两页,又想睡觉了。
多多少少写两句吧,听许巍的歌有二十年了,算是个铁杆歌迷。我还记得2000年那会儿,有回闲逛,音像店里正播着的《我思念的城市》,我一下子就被击中了,满脑子浮现出上海90年代落满灰尘的大街小巷,在店里转悠了好一会儿,磨蹭着就为了听接下去的歌。店员不时朝我瞥几眼,眼神不太友好,说不定在怀疑这人是不是小偷。我那时脸皮薄,不好意思,就掏了三顿饭钱买了《在别处》的卡带,从此跟着许少年,在人生风风雨雨的洗礼下,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平凡中年男人。唉,好长时间不写文章了,写不好,浮躁,空。以前大学时还经常给杂志社投稿,那时文章写起来恣意注洋,滔滔不绝。真羡慕那时被文学眷顾,旁若无人的状态,现在说是干宣策,无非是应付需求部门能多占便宜绝不吃亏的小刁头,和那些衣冠楚楚的无赖们斗智斗勇,协调事务性的工作,和专业做宣传的关系不大了。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天气晴
趁端午节休息,我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憋了跑半程马拉松的劲儿写完音乐感悟,觉得马马虎虎,跟一个粉丝谈偶像差不多,好像放在人多言杂的网络上,也没有特别值得一读的地方,不知能不能带流量,实在能力所限了。我把文章发给总舵主,她温和地说了一些辛苦之类的官话,对文章本身倒没做什么点评,我有一些失落。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天气阵雨
今天总舵主又来找我,她语气欣喜,说有一个艺术家听说我们庆生文的想法后觉得很有兴趣想加入进来,让我和他聊聊。她的原话是说,你们两都是搞文艺的,会有共同语言的,在一起多聊聊碰撞一些新的火花和思路,让感悟更丰满,这会是我们给许巍老师献出的“礼物”。发了几个咧嘴笑的表情。盛情难却,虽然我对这个艺术家的出现情绪有些复杂,但我还是接受了她的提议。事后想想,艺术家是搞艺术的,而我在银行是搞钱的,我们能聊什么呢?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天气雨
下午大雨如注,电视里一个个摄制组带着剧本找路人踩点,闹出了不少笑话。妻子带着耳机在练电子琴,儿子在房间写作业,房间里只有寂静的雨声。我在微信上碰到了艺术家,他和我想的有些不太一样,挺有意思的一个人,我把聊天纪录保存在这里:
喝茶去:你好,我是许巍的歌迷。
我: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听总舵主说你是一位艺术家。
喝茶去:艺术家不敢当,就是画点小画,偶尔策划几个小的艺术展览。
我:挺厉害的,我是X银行市场部的一个宣策组长。副业是许巍上海闵行后援会的小粉头。
喝茶去:哈哈,不过粉头这个词的词义曾经是有点隐晦的。
我:是嘛,这我倒不知道,还是你们艺术家有文化。
喝茶去:我也就随便讲讲,你的文章我看过了,某些情节我也有共鸣。我听许巍的歌也有十几年了,让我感动的是,我们这些歌迷在成长,而他始终在领跑我们的记忆,在他的歌声里总有打动当下的我的东西。不像有些歌手,20岁我们听他的歌,到了40岁他们仍然在唱给20岁年轻人的东西。
我:他的歌记录了我们的青春。
喝茶去:他的歌是我们青春记忆的保存者,同时,我们也是他歌中世界的保存者。就在我们今生今世的记忆之中,历历在目,非常珍贵。
我: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夜晚的大学,有人在大卤光灯下打篮球,有人在教室开社团会议,有人绕着操场跑步,我听着许巍磁带的walkman,在幽静的一丛丛路灯下,树影晃动,各种行色的脚步声、自行车铃声络绎不绝,就这样在大学里漫无目的地走着,接通另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觉得有远走异乡的经历的人,很容易在他的歌声里找到栖息着的乡愁。打通了一种人类年轻人的共同情感,孤独又冷静,无奈又骄傲。而我现在渐渐有点迷失了,我到底是谁?有时听曾经的歌,竟有点想不起来我曾是那样一个人了。老了,也悲悯了。
喝茶去:不妨把这个看作是可以传播的记忆因子,在两个相似心灵间游牧状地传递。就像蜜蜂用触角相互辨认一样,歌声也是触角,与歌迷心灵的触角相碰触,让歌迷嗅到这些记忆因子,迅速进入某个灵魂空间。音乐厉害就厉害在这里,它可以很直观地打开心灵筏门,直接把某一个情氛丢给你,让你吸纳,成为自己记忆的一部分。现在流行开发机器人,机器人会有这样的心灵碰触吗?人总宝贵的能力我们还没有开发好,转去另一条道路了。迷失我也有一点,遇到的人多了,事多了,有时会怀疑那到底是真相还是谎言,某种以讹传讹,但要找到当事人也太难了,人类世界真相是会沉没的。
我:是这样的,所以记忆里的那些歌可以开启一个世界,已经失去的你的一部分借此再度复归,许巍的歌因为伴随我成长,所以它在我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地记录我,曾经的我,现在的我,在他的歌声里,因为有太多的我,以至于会忽略歌手的价值,成为我很强烈的记忆装载。
喝茶去:关于许巍的歌,我碰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的前两张专辑,《在别处》和《那一年》里的歌基本上是不能做展览的背景音乐的,个性太强烈,始终在提示着人们他是谁,他的观念是什么,放在展览空间里和艺术品互抢观众的注意力,而他后几张专辑,《此时此刻》和《无尽光芒》做背景音乐就没什么障碍,能和空间相融,或许也说明许巍现在的状态已经能和热气腾腾的生活忻合无间。
我:是嘛,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笑)。《在别处》和《那一年》是我最有感情的两张专辑,可能一部分因为那时我也正年轻,二十岁的样子,那时的记忆是很鲜明的。我和许少年一样做着困兽之斗,有时我想,我们的人生会不会真如《楚门的世界》一样,在一个大片场,做什么都有人看着,但怎么出去呢?布景版摸也摸不到。外面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而我们在一个片场里。人如果不能和真实的父母爱人在一起,活着干嘛。
喝茶去:我有时也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身在何处?我:是啊。喝茶去:是啊,这个我是怎样一个我?人声沸腾,有时倒没有了真实感。《在别处》的专辑包装比较有意思,一张黑白纪实摄影,远远地拍了一个如飞机般撑开双翅的物体,倾斜角度构图,整个基调疏离、神秘、忧郁、不稳定又铿锵有力,和整张专辑的躁动孤独的气息倒是很相符。它的视觉概念化做得挺好的,专辑的视听比较整体。在别处,可能我们的生活真的在别处。但别处是哪儿呢?以前看过一个片子挺有意思的,最高的那位说,全力救,相互救,不知道救的是不是我们。
我:我也觉得,《在别处》的整体专辑氛围和国外有份量的专辑差距不大。个性化的创作歌手就该这样,摇滚乐如果没有视觉,没有能力让别人知道这个歌者的真实生命形态是什么样的,整个传递出的信息就会大打折扣。
喝茶去:和以后的专辑比较起来,这两张专辑思辨的力量挺强的,“我的,身体在这里。可心,它躲在哪里”“在每一次冲动背后,总有几分凄凉”,这些对自己追本溯源的分析让人印象深刻。
我:音乐的东西我懂得不多,但我知道《在别处》的那个人沉浸在一个贴着自己很近,也贴着这个时代的创口很近的敏感位置,他拥有创作世界赋予给他的原始力量,带着这个理想世界的干干净净的气韵生动,与他所不了解的周遭的混沌世界相撞。《那一年》许巍自己说是吃着抗抑郁症药录制的,有人说这张专辑消极灰暗,我不这样认为。这张专辑很耀眼,因为有两股对抗性极强的力量作用着他的创作,就像他唱的“有一些希望和理想,总在心里是最美的旋律,可如今这真实的生活,却演奏着那纷乱的节奏。”因为心存高远所以才会对身边的蝇营狗苟产生本能的抗拒。
喝茶去:就像到达地球的微弱星光,在黑夜的衬托下闪眼得粒粒分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