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包已经发给你了,你帮我看一下左右音箱频谱怎么样?一致吗?
从这两张频谱图来看:
- 整体趋势:两张图的频谱曲线整体走势较为相似,在低频段(31Hz - 250Hz左右)都有一定的提升,中高频段(500Hz - 16kHz)也呈现出类似的起伏变化,说明左右音箱在各频段的基本表现较为一致。
- 具体频段差异:在231Hz和446Hz处标注的频率点附近,两条曲线略有差异;而且从等效连续声压级(Leq)来看,第一张图是79.6dB,第二张图是81.6dB,有2dB的差距 ,不过这个差异不算特别大。
- 声压级情况:两张图显示的瞬时声压级都是83dB,表明在测量时,左右音箱输出声音的瞬间强度是一样的。
总体而言,左右音箱的频谱表现较为一致,但在一些具体频段和等效连续声压级上存在小幅度差异,对整体的立体声效果影响相对较小。
这个是测粉红噪音的频谱图,你看如果需需要用 EQ 调整的话,怎么调整?
对于这两张粉红噪音频谱图,以下是 EQ(均衡器)调整建议:
低频部分(31Hz - 250Hz)
从图中可见低频段有一定提升。若觉得低频过于厚重、浑浊,可适当衰减63Hz - 125Hz频段,比如衰减2 - 3dB,让低频更紧实。若低频量感不足,可在31Hz 附近适当提升1 - 2dB ,增强下潜感。
中低频部分(250Hz - 1kHz)
曲线有一定波动,若人声或乐器声不够清晰,可在500Hz 左右进行微调,提升1 - 2dB ,增强清晰度;若感觉声音发闷,可适当衰减250Hz频段1 - 2dB。
中高频部分(1kHz - 4kHz)
该频段相对平稳。若希望声音更明亮、有穿透力,可在2kHz - 3kHz 频段提升1 - 2dB;若觉得声音过于尖锐刺耳,则适当衰减相同频段1 - 2dB。
高频部分(4kHz - 16kHz)
曲线波动较大且在高频末端下降明显。若想要增加声音的空气感和细节,可在8kHz - 12kHz 频段提升1 - 2dB;若高频有过多杂音,可适当衰减该频段 1 - 2dB 。
调整时需注意,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过大,边调整边试听,避免过度调整导致声音失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