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吧 关注:28,033贴子:97,747
  • 9回复贴,共1

辛弃疾词里的李清照元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辛弃疾词《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李清照开创了一种词体,叫作“易安体”,即在词中使用俗语词汇。辛弃疾这首词他自己说是“效李易安体”,那就不用争辩了。


IP属地:山东1楼2025-03-01 22:33回复
    2、辛弃疾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其中“欲说还休”这个词,是李清照首创。是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率先使用“欲说还休”,后来成了常用语。词中有:“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IP属地:山东2楼2025-03-01 22:34
    回复
      3、辛弃疾词《西江月(渔父词)》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词中的“落日镕金”一词,也是李清照首创的。后人多有赞叹说这个词创得好。李清照原词是《永遇乐(元宵)》,开头即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IP属地:山东3楼2025-03-01 22:35
      回复
        4、辛弃疾词《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
        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
        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其中“不肯过江东”,显然是抄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且都是说的项羽。


        IP属地:山东4楼2025-03-01 22:35
        回复
          5、辛弃疾词《昭君怨》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词中的“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很像是来自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IP属地:山东5楼2025-03-01 22:36
          回复
            6、辛弃疾词《水调歌头》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其中的“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把愁赋予重量,可以用船载,这种比喻也是李清照的首创,此前没人这么用过,后世许多人都跟着学。李清照是在《武陵春》中始创的这种用法:“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IP属地:山东6楼2025-03-01 22:36
            回复
              7、辛弃疾词《满江红》
              紫陌飞尘,望十里、雕鞍绣毂。春未老、已惊台榭,瘦红肥绿。
              睡雨海棠犹倚醉,舞风杨柳难成曲。问流莺、能说故园无,曾相熟。
              岩泉上,飞凫浴。巢林下,栖禽宿。恨荼蘼开晚,谩翻船玉。
              莲社岂堪谈昨梦,兰亭何处寻遗墨。但羁怀、空自倚秋千,无心蹴。
              其中的“瘦红肥绿”,倒过来念就是“绿肥红瘦”,难说不是学的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IP属地:山东7楼2025-03-01 22:37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02 12:57
                收起回复
                  其他的我不和你争论了,单说你一楼的丑奴儿,我有不同看法。李清照词是雅欲共赏,虽然多用口语,但是绝不是白居易那种俚语,李清照的几乎每一句口语,都韵味十足,丝毫看不出柳永白居易那种让雅正诗词作者不屑的地方。而辛弃疾的丑奴儿,韵味接近白柳,较李清照的相差太远。辛弃疾用白柳的俚,来效李清照的口语,我个人认为不是欣赏,而是戏耍


                  IP属地:辽宁9楼2025-03-16 18: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