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标题顾名思义,是对蝙蝠飞行的能量学与生理学研究,实验对象为矛吻蝠(Phyllostomus hastatus)

上图为大某当初发的楼层,图片选自论文的表格六,下图为表格六的翻译,表格六并无冰某声称的“肺对空气中氧气中吸收效率”和“同体积呼吸系统获取氧气能力”的数据。

下图为冰某的原话,对比表格6,发现表格6并未出现下图画红圈的话


结合冰某之前说的话

可以得出大某只将论文表格六截图提供给冰某,而计算“肺对空气中氧气中吸收效率”和“同体积呼吸系统获取氧气能力”的数据很可能是冰某根据大某提供的截图将其中的数据通过套公式计算出来的,呼吸效率计算结果来源于冰某而非大某,计算结果由冰某得出并总结加以汇编发到之前那个贴里。因此该计算结果很可能已经是第二手资料,可信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通过我对原论文的研究,发现冰某的计算方式或所用公式并非出自原论文(下图)

原论文并没有给出计算结果,但给出了计算方式——“ When respiratory evaporative water loss is used to estimate ventilation, the efficiency of oxygen extra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ml O 2 consumed/mg H2O exhaled. It is noteworthy that P. hastatus compares favourably with birds in this respect (Table 6)”
翻译:“当使用呼吸蒸发水分损失来估计通气时,氧气提取的效率可以表示为单位时间耗氧量/单位呼出的水分散失量。值得注意的是,P. hastatus 在这方面与鸟类相比更胜一筹(表 6)。”
而冰某说的是表格第一列单位时间耗氧量除以第三列的单位时间通气量得到肺对空气中氧气中提取效率数据,计算公式都用错了,至于后面的“同体积呼吸系统获取氧气能力”的数据的计算公式,我谷歌搜索了好久都没搜到,我询问了冰某本人所用计算公式来源,然而他的回答令人大跌眼镜

好家伙这是间接承认公式是自己猜的(编的)了吗?我不知道是我理解方式有问题还是他表达方式有问题,反正我的理解是他自己猜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数据类型已经从第二手资料变为野鸡资料了,可信度更低了。关键是他还把自己当成研究人员了,认为他能自己创造出新的计算公式。然而事实上一个新公式和定理创新或创造并确立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不断的论证的,就算确立了想要可信度增加也需要获得大量支持认可。新公式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往往需要经受住后来者们不同方法论证的和对公式加以批评的考验。在广泛的时间尺度上公式最终呈现的也可能是后来者改进并补充的结果。凭啥他的公式可信度可以高过那些在学术界被使用了很久被广泛认可的公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