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吧 关注:28,362贴子:491,859
  • 3回复贴,共1

关羽青龙偃月刀之形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羽青龙偃月刀之形制
作者:海长青
关羽使用什么兵器正史无载,但是宋元话本、戏曲包括元末明初成书的三国故事集大成者、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兵器都是大刀,尤其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贯穿了全书大部分篇幅,甚至关羽死后关羽之子关兴杀死仇人,夺回宝刀,继续以这口青龙偃月刀为蜀汉建功立业,这口宝刀堪称书中的第一神兵利器,《三国演义》对于关羽这口青龙偃月刀的铸造和形制只有寥寥十几个字一笔带过——“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至于刀的具体形制是什么样子,书中并没有细致描写,那么青龙偃月刀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偃月刀是我国非常常见的一种兵器,原称“掩月刀”,最早见于古籍记载是在北宋的《武经总要·前集·器图》中。《武经总要》成书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是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军事和兵器大百科全书。在《武经总要·前集·器图·刀八色》章节共绘制了当时军队中使用的八种刀形,除了手刀为短柄武器外,其余七种均为长杆大刀,其中就包括了“掩月刀”。根据图式,“掩月刀”之刀头阔长,形似半弦月,背有歧刃(歧刃形如锯齿,这应该就是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的缘由),刀身穿孔垂旄,刀头与柄连接处有龙形吐口,长杆末有鐏。作为重型兵器,偃月刀劈砍的威力巨大,但因太过笨重且制造成本昂贵,在真正的战场上并不普及,更多是在演武、阵列和操练时显示军威所用,或者成为宫殿侍卫和卤簿的仪仗兵器,在清代早期甚至变成了考核武举膂力的道具。“掩月刀”后世一般都以同音字“偃”代替“掩”称为“偃月刀”,北宋以后历朝历代留存以及出土了不少偃月刀的实物,尤其以明清的最多,形制基本上和《武经总要》绘制的大同小异。“青龙”和“偃月刀”组合而为“青龙偃月刀”这一名词,我见到最早的是在元曲四大家之首、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的著名戏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至《三国演义》流行于世而名扬四海,青龙偃月刀,顾名思义,就是刀身上雕刻有青龙纹饰的偃月刀,《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和《三国演义》(包括《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等明代版本)都创作于北宋以后,我们可以推断,青龙偃月刀的形制基本就是《武经总要》所绘制的掩月刀加以青龙的雕饰,明清绘画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几乎都是这个形制,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宣德年间著名宫廷画家商喜所作的《关羽擒将图》中周仓手持的青龙偃月刀就大致是这个形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27 18:12回复
    关羽的青龙刀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成了青龙偃月刀,它的威力无法估计,三国中只有少数像庞德、徐晃这样的将领能与之匹敌。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03 20: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