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5,066贴子:74,343

回复:UC上舌战唐太宗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历代战争年表


IP属地:四川16楼2025-02-28 21:57
回复

    汉武帝在位五十五年进行的战争,《中国历代战争年表》统计为二十二次(指汉朝方面进行的战争),其它战争不算


    IP属地:四川17楼2025-02-28 22:01
    回复



      从李世民起兵到他死,前后三十三年,李世民打了二十三次仗,比汉武帝还多一次,其地域也相当宽,从漠北到西域到东夷到南蛮,距离比汉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却吹嘘人口增长。而贞观时代的经济帐并不行,在这种情况下频繁用兵,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当然,李世民打仗比汉武帝打仗省钱,毕竟唐军连武器马匹都要府兵们自备,他儿子李治一继位,府兵就支持不下去了,原因可想而知。


      IP属地:四川18楼2025-02-28 22:09
      回复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是唐高祖李渊创建唐王朝的年代。此时,战争还在继续,国家还没有统一,官员们的俸禄,比隋朝少了许多。官员们用度不足,京司和各地州县都设置了公廨田,供应公私的花费。以后,用度还是不足,京城各司的衙署就设置了公廨本钱,交给番官做买卖收取利息,统计人员多少来充做每月的俸钱。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朝廷取消了公廨本钱,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朝廷又恢复了公廨本钱,并将其制度规范化。
        十五年,复置公廨本钱,以诸司令史主之,号“捉钱令史”。每司九人,補於吏部,所主纔五万钱以下,市肆贩易,月纳息钱四千,岁满受官。谏議大夫褚遂良上书:“京七十余司,更一二载,捉钱令史六百余人授职。太学高第,诸州进士,拔
        ————————
        838 陈蒲清点校:《论衡》卷五《感虚第十九》,岳麓书院,2006年版,第64页。
        839 《晋书》卷七四《徐宁传》,第1955页。
        840 《新唐书》卷五五《食货(五)》,第1393~1394页。
        十取五,犹有犯禁罹法者,况塵肆职人,苟得无耻,不可使其居职。”太宗乃罢捉,復诏给百官俸。”841
        从这段文字来看,唐朝初年,百官俸禄曾经一度不来源于朝廷,而是各衙署自力更牛,丰衣足食。经过谏议大的反对,唐太宗才重新诏令发给百官俸钱。各衙署自力更生的方法,是朝廷给予公廨本钱,由各个衙署的令史主管,称为“捉钱令史”,每个衙署9个人,在吏部候补,所管的钱在5万以下,在市场店铺中贩卖交易,每月交纳利息钱4 000,缴满一年授予官职。唐代的令史,是执掌文书的官佐,都跑到街上去贩卖交易,赚钱养活衙门里面的官员,确实不成体统,难怪褚遂良要上书反对。这政策不仅败坏风俗,还烦扰百姓,闻过则喜的唐太宗李世民经褚遂良上书反对,就立刻调整了政策,取缔了捉钱令史,恢复了百官的俸禄。京城里有70多个衙署,每个衙署有9个人下海经商,总共就要有630人。经商一年就可以做官,从佐吏到官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读书人尚不可得,通过经商得来官职却如此容易,唐代大文豪褚遂良自然要反对了。反过来说,捉钱令史用5万公廨本钱来经营,每月交纳4 000利息,每年就要交纳4.8万利息,年利率就是96%,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获得官职,届时可能要自己掏腰包补足利息了。京城诸司衙署如此,各地州县衙署此时可能尚来设置公廨本钱的制度。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的前一年,朝廷又恢复了在京城诸司设置公廨本钱的制度。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朝廷又废除了这个制度。各地设置公廨本钱,由典史主管。
        ——————以上《五铢钱制度研究》,唐朝让官吏直接下海经商,李世民缺钱可想而知。


        IP属地:四川19楼2025-02-28 2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