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河南镇清泥涧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蹚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发展之路。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大棚蔬菜产业已成为该村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的"黄金引擎"。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走进占地200余亩的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和防虫网覆盖的标准化大棚构成了一道现代农业景观线。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通过引进雾培、立体栽培等新技术,蔬菜产量较传统种植模式提高30%,节水效率达50%。2024年,村里新建的3座智慧大棚配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让村民足不出户即可科学管理。
全产业链激活致富密码
"过去种菜看天吃饭,现在订单农业让我们心里有底。"村民王建军边给西红柿整枝边说。该村构建起"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与大同市大型商超签订直供协议,并注册"清泥涧"绿色农产品品牌。目前,村里已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带动120户村民户均年增收2.5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
生态循环描绘田园画卷
在生态治理方面,清泥涧村独创"菜-沼-肥"循环模式:将秸秆粉碎制成有机肥,养殖棚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取暖,尾水经净化处理后灌溉农田。这种绿色生产方式不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每年还可节约能源成本15万元。漫步田间,光伏发电板与蔬菜大棚错落有致,构成一幅"板上发电、棚下种菜、空中养蜂"的生态农业美景。
如今,清泥涧村设施农业已辐射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发展同类产业,形成总面积超500亩的产业集群。随着冷链仓储中心的建设和电商直播团队的入驻,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正焕发新的生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清泥涧样本"。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走进占地200余亩的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和防虫网覆盖的标准化大棚构成了一道现代农业景观线。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通过引进雾培、立体栽培等新技术,蔬菜产量较传统种植模式提高30%,节水效率达50%。2024年,村里新建的3座智慧大棚配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让村民足不出户即可科学管理。
全产业链激活致富密码
"过去种菜看天吃饭,现在订单农业让我们心里有底。"村民王建军边给西红柿整枝边说。该村构建起"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与大同市大型商超签订直供协议,并注册"清泥涧"绿色农产品品牌。目前,村里已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带动120户村民户均年增收2.5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
生态循环描绘田园画卷
在生态治理方面,清泥涧村独创"菜-沼-肥"循环模式:将秸秆粉碎制成有机肥,养殖棚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取暖,尾水经净化处理后灌溉农田。这种绿色生产方式不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每年还可节约能源成本15万元。漫步田间,光伏发电板与蔬菜大棚错落有致,构成一幅"板上发电、棚下种菜、空中养蜂"的生态农业美景。
如今,清泥涧村设施农业已辐射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发展同类产业,形成总面积超500亩的产业集群。随着冷链仓储中心的建设和电商直播团队的入驻,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正焕发新的生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清泥涧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