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吧 关注:599,413贴子:24,781,580

回复:〖晒戏〗雁回记: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八篇先天元年八月十五 皇帝 皇后
前情:时间线很快就来到了太子登基了。永寿公主的种种举动皇帝都看在眼里,最终决定自行禅位,结束儿子跟妹妹之间的争斗,而新帝登基,又无国丧,第一件事当然是定夺后宫的位份。
---------------------
地点:立政殿
皇帝-徐珹
[六月里,永寿公主被弹劾擅权专制、任用亲信,滥任官员。众人请奏罢免斜封官,并令永寿公主出居东都洛阳,不许干政。皇帝驳斥不许。七月下旬,太史局官员向皇帝进言:近来星象有异,恐有除旧布新之变,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即将登基。皇帝意欲禅位以避灾祸,长公主等及数名官员纷纷相劝。皇帝意已决,于八月初下旨禅位,太子再三推辞不过,方才即位,登基大典定于八月二十三日之后。皇帝自此退称太上皇,居太极宫,太子登基后则正式入主大明宫……]
-
皇后-崔舒窈
[长安城迎着破晓的第一束光,拨开淡青色的残纱,连日的云雨仿佛已将去日的污秽洗涤殆尽,直至露出明净的日光。随着前朝诸事尘埃落定,皇帝禅位,太子携太子妃入主太极宫。但因太子登基大典犹未举,太子其余妃妾仍留待东宫。今日是八月十五,亦是政权更替以来,太极宫内第一场宴会,东宫各院亦赏下了宴菜与月饼。喧闹间,掺杂着一丝安宁的祥和。宴后,宫人仔细服侍着太子妃卸下钗环,太子妃对着鸾镜,不经有些出神,待听到太子掀帘进屋,才恍回神来。示意身畔宫人端上备好的醒酒汤,接过手]您先吃两口吧……
-
皇帝-徐珹
[虽还未举办登基大典,宫人却早已改口称呼陛下。今日宴间,太上皇仍称“朕”,为示尊卑,皇帝便只能自称“予”,但这似乎并不影响皇帝的心情。席上上宗亲敬了不少酒,皇帝俱都含笑一一喝下。等晚间回到立政殿,早已是脚步虚浮,看着那碗醒酒汤,只是摆手]肚子里都是水,实在喝不下了——
-
皇后-崔舒窈
[将碗递回宫人手上,吩咐道]先放厨房替陛下热着吧。[一壁扶人坐到榻边]先缓一缓,我给您按按额角,陪您说会儿话……不喝也不行,我怕您明个儿酒醒了胃疼。
-
皇帝-徐珹
[早年间和人厮混时常吃酒,便落了胃疼的毛病。因此也不推拒,闭了眼任她揉着额角,片刻忽笑道]今日你瞧见没有,姑姑向我行礼的时候,脸色多难看。
-
皇后-崔舒窈
[七载年间,任帝权更迭,永寿公主始终权势不减,风头依旧,心机城府自不容小觑。即便今日的宴席上仿佛一派宁和,崔氏心头仍有一些隐秘的担忧,许是因为太上皇忽如其来的禅位,许是因为不放心太子其他的兄弟,又许是因为对永寿的忌惮…而此刻见太子嘴边竟鲜见得露出了一丝意气风发的快意,心下一软]姑姑威风惯了,恐怕未必甘心……
-
皇帝-徐珹
[冷哼一声]她便是再不甘心,又能如何。如今朕……已是皇帝了,许多事若要做,可比从前要名正言顺多了。
-
皇后-崔舒窈
[这一缕忧虑稍纵即逝,勾织着数年间东宫的波折与转圜,牵绕在崔氏心间,终归化做了对眼前人的信服,指尖暂缓,就势虚环住人轻喟]陛下,您说得是。嘉礼在即,如今合该将心思放在这件大事儿上。说来我还未及恭喜您,得偿所愿……鸿图将展,伟业千秋。
-
皇帝-徐珹
[皇帝也含笑握住皇后的手]届时你不也要和我一块儿受册么,同喜啊,皇后殿下。礼服若有不合意之处,尽管开口叫他们去改。做了皇宫的女主人,就不必再似往常那么束手束脚了。何况这种事儿,一辈子也就这么一回。
-
皇后-崔舒窈
[此刻的场景真令崔氏想起一句‘携手同心’来,皇帝能有这样一句体慰的话,也足够崔氏受用了,半偎着人,一概应下。大典的吉日已由礼部定下了,就在下旬廿三,近日还要待帝后定夺的,虽是一些琐碎礼节,但因事关重大,每一桩都不容有失。这不单是皇帝一人所望,亦是崔氏期盼已久的冀愿。说到此处,崔氏轻唤了一声殿内服侍的宫人,命人自妆奁下方拿出一纸云笺,递至榻前]这儿还有一桩事,要同您过目。[单子上赫然列着这两日崔氏暂且议定的后宫位份名册:裴氏自然绶从一品的妃位,因拿不准陛下如今对朱氏是何态度,朱氏、方氏位份挨得很近,均在六仪之列,朱氏略靠前一些。窦氏虽犹未侍寝,此前却蒙受许多委屈,拟定了婕妤,至于钱李二人,皆定在正五品的嫔位。]
-
皇帝-徐珹
[皇帝看过一眼,对裴氏、钱氏、李氏这三人的位分倒无异议。先点了点方氏的位分,不轻不重道]我膝下如今只有两个儿郎,她生老二的时候也颇为不易。一个主位也不是担不得吧。
-
皇后-崔舒窈
[方氏出身微末,虽有二郎养在跟前,但因有裴氏、大郎在先,皇后还真不曾想到方氏能得此抬举。因景龙三年的龃龉,此刻皇后并不想重提方氏出身,顺人意道]那便予方承徽册修容吧,她的确多有功劳。朱良娣虽无所出,到底也是姑姑府上出来的人…可要一并提一提位份?
-
皇帝-徐珹
[见她好歹没刻意打压方氏,也不就此再多说什么。说到朱氏,皇帝也犹豫了片刻]朱氏出身大族,到底也侍奉了两载,还是给她一个妃位罢。这几月姑姑吃了几次暗亏,只怕阿耶也正心疼她,还不知道怎么补偿呢。倒不如咱们自个送个人情,给姑姑这份薄面,也让阿耶宽心。
-
皇后-崔舒窈
[皇后适才提到朱氏与永寿公主之间的联结,实则口不对心,并非果真打算抬举朱氏。皇帝反应却有些出人意料,惊诧之情按下不表,话已至此,皇后又一向不爱置喙皇帝决断,也便应了。有些庆幸多问了一句]旁院诸人位份,您看可有不妥的?倘定好了,明日便加印交予礼部,令作册文,我这两日再命人安排宫所。
-
皇帝-徐珹
[皇帝又瞥了一眼,给裴氏定了一个淑妃的名号。又缓了片刻才道]别的都罢了。我看子瑜对玉芙倒是十分关心,就让她跟着子瑜住吧,这样我也宽心些。
-
皇后-崔舒窈
[折了纸,应道]嗯,我记下了。[转手将单子递回丫头手里]原收回去吧,替陛下将醒酒汤端过来。[宫人应声而去,服侍陛下勉强用了几口汤,二人盥汤沐浴,即安置不提。]
---------------------------
小结:前半部分是非常温情的庆功祝贺,但到了册封位分上,虽然没有剑拔弩张的气势,二人还是难免各怀心思。皇后仍然控制不住想压方氏一头,即便她早早入侍,即便她生下了皇帝膝下唯二的皇子之一,昔日的龃龉摆在那,她仍不愿意抬举方氏做主位娘娘。可见她这些年的改变,只是取悦皇帝,而不是真正地把这个矛盾放下了,也并没有真正成为一名“贤惠大方”的皇后。而朱氏与永寿公主千丝万缕的关系,让皇后以为皇帝会对她有所防备,却不知道皇帝暗中已和朱氏达成协议,当然也就无法明白皇帝为何要抬举朱氏。
夫妻二人虽有情分,但一切安定以后,仍然无法交心。


IP属地:广东17楼2025-02-26 17:06
回复
    第九篇 结婚八周年
    先天二年八月十五 皇帝 皇后
    前情提要:又是一年中秋,徐诚夫妇成为帝后已经一周年了。就在中秋前不久,皇帝跟方修容夜间私话,说起早年她漂泊在外的坎坷经历,又想起那些漂泊无依的女子,心中怜惜不已。皇帝为博红颜一笑,决定为方修容专门办个收养女孩的慈济院,顺便也能把自己之前纨绔放荡丢掉的名声找回来。但他清楚皇后心里对方氏一直不满,所以让方修容去跟皇后请示,二人商量合办,顺便缓和一下关系。方修容虽然厌恶皇后,但想到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还是去了……
    ---------------------------------
    皇后-崔舒窈
    夜里与皇帝说起来:您怎么想着要办济慈院了?
    -
    皇帝-徐诚
    [宴上多吃了几盅酒,此刻有些懒懒地]怎么,你不乐意?
    -
    皇后-崔舒窈
    皇后一向要在世人面前显出一副贤淑大度的样子,并非果真是个圣人。皇帝大抵是最清楚不过的,只是看破不戳破,也乐得替人维护这么个皇后的样子。
    如今宫里两位小殿下,怀育两位皇子的妃嫔,都沐着盛宠。大皇子生母淑妃,他哥哥才因平乱有功迁了职。二皇子生母方修容,原本出身微末,也没什么娘家人,皇帝却偏要在这时候替人造势。因而这回,皇后颇有些恼意。眼下并无旁人,见皇帝在一边儿还要刺一刺,一副很有闲心似的样子,皇后索性由着性子摆开直说了:“倘若是替您办事儿,您不让我插手,恐怕我也要来三请四请的求您开个恩。要只是替您哄方修容开心,出力不讨好,我真不乐意!”
    -
    皇帝-徐诚
    [自打病了上一回,皇后贴身照料了一夜,又时常过来探望问候,帝后二人感情日渐升温。此刻见她这样,皇帝也不恼,反而笑了]朕若只是为哄她开心,还要经你的手么?直接叫人以她名义办了就是了。
    -
    皇后-崔舒窈
    将皇帝这番话听进去了,皇后既惭愧误解了皇帝意思,胡乱发了通脾气,又有些不大明白。软下来,凑过来替人按腿:“是、是妾想岔了……妾不大懂,您能不能同妾再讲讲?”-
    -
    皇帝-徐诚
    [伸直了腿任她揉按]昔日你在闺中还知道为自己挣个“才女”的名号,如今做了皇后反倒不知道了?太上皇才放权,今年朕是不好做什么,你上头却没有什么皇太后,做点什么显显你的贤名难道不好?至于方氏,不过叫她挂一个名罢了。[斜斜瞟她一眼]便是你自己个儿,难道还真打算亲力亲为?挑个能干的去办了这事,日后按时回禀不就是了。
    -
    皇后-崔舒窈
    两眼认真:“既然要费人力、物力,开院为善,只办个三年五年的,岂不是得不偿失?开个好头下去,后头照章办事儿才便宜,我自然要多上点心。”说到这了,余下几句心里话也同人坦诚相告,“妾心里的顾虑其实有两层,一来既是为贫苦百姓施惠,收养些遗孤,教他们读书学艺,岂不是更合宜些?只为收容京内孤苦女子,妾倒以为不必这么大阵仗。第二层,则有些妾的私心……方修容身下倘若没有子嗣,便是宣扬出去,全是他的功劳,妾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
    皇帝-徐诚
    [忽笑道]那么把老二抱到你这儿,你看如何。
    -
    皇后-崔舒窈
    皇后眼神一亮,很快又黯下去。虽见皇帝笑着,皇后却心知这事儿恐怕很难如愿。面露怅然,犹豫了半晌,还是说了出来:“方修容倘若肯点头,我自然是十二万分的愿意。”
    -
    皇帝-徐诚
    [笑意一点点冷下去]朕还真挺惊讶,方才那番话,是一国之母说出来的话。不过想到是你,似乎也没什么奇怪的了。朕当你这些年长了年纪,气度也长了,原来跟当年也没什么两样。朕看你压根不知道爷为什么允准册封顾氏,又为什么对崔才人进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里头还在担心方氏有了儿子,有了名声,爷会把你废了,扶她做皇后……[起身朝外走]这事儿就不劳皇后费心了,朕会叫人去办的。
    -
    皇后-崔舒窈
    皇帝发作,并不算太出乎皇后意料之外,但要她一句都不说,又实在不甘心。皇帝甩开皇后起身时,皇后下意识伸手,眼见着皇帝寝衣从指缝中滑过去,皇后怔忡着,忽然捂住脸哭起来:“您别走……妾是贪心,见不得您费心为他经营,明知不成的事儿,偏偏就想仗着您在跟前试一试。是妾错了,还不成么?”
    -
    皇帝-徐诚
    [这番哭诉没有换来皇帝的回头甚至半分踌躇,皇帝更衣回了甘露殿,当晚虽未另外召寝,翌日却有旨意让恭妃帮衬皇后协理六宫。此后对立政殿就这么冷了下来,连二十三日二公主过生,也借着准备演武之事,不曾踏足立政殿。进了九月,京城一间收容孤女的慈济院果然筹备起来,因占地颇大,不免惹人注目打听。后来坊间传闻,这乃宫里一位方姓娘娘怜悯身世孤苦的女子,自掏腰包着人私修的收容院,不过这消息真假,宫中也没个人出面说明。民间又向来对宫廷轶事颇感兴趣,有好事儿的人自然也就越传越开,甚至有人写了话本戏折颂赞此人,不过关于这位方娘娘的出身来历,在各大茶馆戏院盛行的说法也各有不同:或是卖身葬父,被临淄王买回府中、也有流落风尘为临淄王所赎救,种种版本不胜其数……]
    -
    皇后-崔舒窈
    皇帝一言未发,甩袖折去更衣,值夜的宫娥循声凭吩咐伺候皇帝更衣,只见一盏一盏烛灯沿着立政往甘露一路亮起来,唯独立政的寝殿仍漆黑一片。皇后仍旧跪伏在榻上,尚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儿的宫人小心翼翼地过来侍奉,却听皇后哑着嗓子吩咐:“无事,都下去吧……”
    翌日恭妃协理的旨意传到立政,皇后并未同众人多说什么。除却皇帝不再踏足立政,一切如常。只是进了九月,京中打着方氏名头的济慈院办起来后,皇后便开始常常告病了,每日的定省也几乎叫停了……
    ---------------------------------------------
    小结:我们皇后果然还是没叫大家失望,皇帝努力地耐心地解释这了这件事不只是为了方氏而办,也能给皇后刷刷名声。但她依然不愿意,执意认为皇帝在为有子的方修容做名声,并称:如果方没有儿子,就算名声都给方氏,她也愿意。皇帝直问她那是不是要把老二给她,她竟然也直接承认了自己的想法。皇帝直接气笑了,在他看来,他刚刚当上皇帝不久,还很年轻,时间还有很多,子嗣也只会越来越多,没有必要现在就考虑为哪个皇子及其生母做名声,但皇后却已经开始考虑起这些以后的事,甚至置喙反对他的决定,这让他失望透顶。而从皇后角度来说,她认为自己没有子嗣傍身,两个宠妃都有了自己的儿子,饱读史书的她很难不为自己考虑,很难不担心皇帝日后会否宠妾灭妻的行为让她连皇后之位都保不住。以至于剑走偏锋惹怒了皇帝。
    我记得当时皇后在戏这一场的时候说,其实我知道我这么说皇帝会生气,结果会不好,但我觉得当下的崔皇后就是想表达出来,即使他生气我也要说。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场戏。我很佩服且欣赏她的勇气,即使结果不好,但依然愿意遵从人设出发去发展剧情并承受带来的一切。


    IP属地:广东18楼2025-02-26 17:16
    回复
      第十篇
      先天二年十一月二十三 皇后 皇帝
      前情:书接上回,自从皇后开罪了皇帝,便再度陷入了冷战之中。皇后想通以后,又开始了努力求和…
      --------------------------
      皇后
      皇后病愈后便时常让人送些点心汤水去甘露殿,中午也常邀皇帝过立政殿用膳,皇帝愿意驾临的次数虽然屈指可数,但无论如何,帝后之间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千秋节当天,皇帝也终于还是愿意给皇后这一份薄面陪她过生辰,尽管这晚二人只是合衣躺在一处,皇后也已十分知足。这日三皇子洗三宴结束,帝后二人一道从临华宫出来,皇后又主动邀皇帝晚上回立政殿用膳,说有要事相商,晚间皇帝驾临的时候已很晚了,皇后忙让人把菜再送去热一回,期间几乎全程都忙着给皇帝布菜用饭,自个都没顾得上用几口。饭后二人难得闲话,皇后自然挑着好话说:“平哥儿虽然没阿宝出生的块头大,却是白胖健康得不得了,我听奶娘说,连吸奶的时候都格外有劲儿,真是招人喜欢!这可是爷登基后的头一位皇子,嘉妹妹真是立了一件大功了。”
      -
      皇帝-徐诚
      [说起李氏母子脸上也有了笑意]是啊,所以朕便越级封了她做九嫔,下旨之前没跟你打声招呼,皇后没有意见吧?
      -
      皇后
      这话让皇后脸上的笑意骤然一僵,转瞬又见她陪着小心道:“陛下这话教妾如何担得起。您是天下之主,连妾也是您的妻子,一切自然都听您的意思。嘉妹妹有功该赏,便是您不说,妾也刚好想同您提这事儿。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妾还想着跟您提一提,看要不要给宫里几个姐妹晋一晋位分呢?”
      -
      皇帝-徐诚
      [挑眉纳罕一笑]难得见皇后这样贤德啊。你先说说,属意哪些人吧。
      -
      皇后
      低着头惭愧道:“妾知道先前有许多不足之处,也知道如今说什么爷都未必会信,爷只管看着,妾会让您刮目相看的。”说完才绕回前话:“明年就要大选了,妾眼看着宫里好些人都可以借此晋一晋。第一个是孙美人和杨美人,这两人跟着爷出门来回都算侍奉有功,晋个贵人位分也不过分。爷点了陆贵人跟着恭妃习理,这些天也跟着操办了重阳、立冬这些大宴小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如也给她晋个嫔位吧。再一个孔贵人怀相不好,要不要也趁这个机会给她提一提位分冲冲喜呢?最后就是顾宝林,她如今有了身子,妾看着她位分太低,私心里想给她进一进位分,”连忙补充:“自然了,爷若觉得不好,那就不必了。”
      -
      皇帝-徐诚
      [口中没说什么,听完这番话神情到底和缓一些]一个才人的位份罢了,给就给了。只是孔陆两个新人都封了嫔,钱氏资历深厚,还生育了两个公主,仍叫她屈居嫔位,难免看不过去吧。
      -
      皇后
      听完脸上有些羞愧:“是妾思虑不周了。那不如也给钱嫔一个婕妤之位,您看如何?”想了想又道,“淑妃如今已无可再封,恭妃也才得了徽号,既是合宫恩典,爷看要不要给方修容跟表妹都赐一个徽号呢?”
      -
      皇帝-徐诚
      [听人提到方氏,这才诧异地看了她一眼,随即笑道]朕倒是无可无不可,皇后既这么提了,心中有选定的字了么。
      -
      皇后
      斟酌片刻才道,“方妹妹天生丽质,不如……就拟丽字为号吧。这字多义,也正能彰显陛下对她的爱重。”说到此处笑意愈发苦涩,好半晌才继续道,“至于表妹,就赐一个‘荣’字,前朝后宫自然也就知道陛下之心。您看呢?”
      -
      皇帝-徐诚
      [窦氏这一号择得正合皇帝心意,方氏这一个字仍是无可无不可。但看皇后神色,也就微微点头]那就按你说的吧。[这些天似乎是头回对皇后假以辞色]你若真的从此改了,该是你的东西,爷不会少了你的。
      -
      皇后
      见皇帝态度终于有所缓和,皇后双眼一热:“妾知道的,您放心,妾说过妾以后一定会做好这个皇后,做好您的妻子。”迟疑了片刻又说,“妾还有个不情之请,请陛下得空见一见云开好吗?妾这话不是作为皇后说的,而是作为云开的阿姊说的,妾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多得夫婿几分垂怜。妾也知道这个妹妹有许多不是,便是来我这儿有时也迟钝得不知该做些什么,有时心里也恼,但想她和玉芙一般年纪,又毕竟什么也没经历过,也就罢了。妾之后一定会好好教她,请您再给她些时间慢慢长大吧…”皇帝虽然只是点了点头,皇后已松了口气,当晚留了皇帝过夜。翌日宫女们说起方氏这个“丽”字,皇后清冷一笑,“以色事人,能得几时好?”而这道恩泽几乎遍布全宫的大封旨意,也在腊月初八以后发了下去。新年阖宫的赏赐中独淑妃与恭妃两处格外丰厚,宫里的年味似乎因此更重了。
      -------------------------
      小结:皇后知道了说出心里话的后果,于是又开始选择继续伪装地做好这个贤妻良母。面对皇帝的阴阳怪气也只能悉数忍下,甚至主动提出给方修容一个“丽”字封号来表示对皇帝的低头认错。而回去以后又拿“以色事人者能得几时好”来安慰自己,好像这个封号应当是一个羞辱,可是除了她自己,有谁能感受到这份恶趣味呢。夫妻二人之间看似又和好了,却好像更远了。


      IP属地:广东19楼2025-02-26 17:22
      回复
        第十一篇 结婚九年
        元贞元年三月初二 皇后 裴淑妃 皇帝
        前情提要:时间又过去了一年,狗子之死的两大女主,恭妃与皇帝表妹荣嫔又吵起来了。起因是恭妃怀了身孕,想跟荣嫔修好,但荣嫔因为永寿公主对恭妃恨屋及乌,觉得她不安好心,顶撞了几句就要走。恭妃生气地叫住了她,荣嫔开始ptsd(这部分之后考虑晒戏),皇帝知道表妹的应激反应以后,决定把可怜的小表妹送出这个有阴影的皇宫。皇后了解情况以后然后火速向皇帝禀告情况。
        ---------------------------
        皇后
        [皇后和淑妃一前一后进去,给皇帝行完礼,并不急着起身]今日之事想来陛下已经知晓,妾深知这俱是妾身为皇后教导不善之过。妾先前虽两头都劝解说和过,却不知表妹心里的芥蒂竟然如此之深,最终闹成了这样……不止叫恭妃受惊,还让表妹受了伤。请陛下责罚。
        -
        淑妃-裴子瑜
        淑妃来得并不甘愿,更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因此落在皇后身侧半丈远,实在作不来皇后谦恭的口吻,只能仿学一二:“妾当时虽在,却没能劝住荣婕妤,也有失察之过,请陛下责罚。”
        -
        皇帝-徐诚
        [皇帝俯看着二人,没叫起身,只是淡淡道]朕方才和表妹说好了,朕生辰那日,会送她到道观修行。
        -
        皇后
        [皇后急道]陛下三思,玉芙年纪轻轻的,去了那儿,下半辈子可怎么熬!她性子急,叫她跟着我到立政殿住着,我慢慢劝她教她就是了。入道修行一事实非良策啊!
        -
        淑妃-裴子瑜
        淑妃也难免错愕,心中复杂纠结了一会儿才附和道:“陛下,荣婕妤虽心气躁了些,到底也是您的表妹,决不至于要入道观修行,妾、妾往后也会好好劝她的……”
        -
        皇帝-徐诚
        [看着淑妃问了一句]恭妃近来和你交情不错么?
        -
        淑妃-裴子瑜
        抬起头看着皇帝,有些不明所以:“妾和恭妃交情一贯尚可。”
        -
        皇帝-徐诚
        [哦了一声]只是尚可么?朕看她才坐稳了胎便去仙居殿找你,看着交情颇深。
        -
        淑妃-裴子瑜
        仍不明白皇帝的用意:“或许是上月妾因病与她见得少了,何况孕中原本容易感到无趣烦闷,来寻妾说话打发时日也是有的。”
        -
        皇帝-徐诚
        [至此不再多问,只叫她先回去,等淑妃退下,才重新开口]恭妃和玉芙的事过了这么久,先前一直井水不犯河水的,怎么这当口恭妃却忽然想起要和她修好,当真就是为了孩子?
        -
        皇后
        [皇帝和淑妃说话时,皇后一直垂眼听着,一时若有所悟,忽然问到自己,皇后想了想方道]妾记得恭妃才诊出有孕那会儿,妾去看她的时候也问起过她和玉芙如今怎么样了,她说一直想寻机转圜二人之间的关系,只是玉芙总对她爱搭不理,见了面也说不上几句话,送去的东西也不要。咱们做兄嫂的自然明白玉芙膈应的是什么,但她恭妃也是高门出身,一味做小伏低却没得着好脸色,一时忍不住也是有的。玉芙在宫里的身份又尴尬,两边都憋着气,事情也就发作了……可是认真算起来,谁又真的有错呢。爷,您问这些话,可见还是心疼玉芙的对不对?妾不知道您心里有什么打算,可是若去了道观,下半辈子就真是没指望了,此事千万要三思啊。
        -
        皇帝-徐诚
        [皇后一通话说完,皇帝憋着的一股气顷刻间便散了]朕知道了。你放心吧,叫她去修行,只是一个借口罢了。朕知道她在这宫里过得不快活,也不愿耽误她后半生,才想着放她出去。此事你不必告知旁人,你我二人知道即可。
        -
        皇后
        [皇后提着的心放了一半,笑意却不深]这样么……也好,也好。[顿了顿才道]爷得空也去看看恭妃吧,怀着身子才受了惊,总要宽慰一番才好。妾来前,恭妃还知道担心玉芙做出什么傻事,倒是淑妃身为仙居殿主位,却是一脸风轻云淡,简直辜负了您当日让玉芙随她同住的心。[说着眼眶一红]早知今日,便是破了规矩让她随我同住立政殿又何妨。
        -
        皇帝-徐诚
        [皇帝神色晦暗难辨]事已至此,不必多说了。你先回去吧,给玉芙多置办些东西,便是出宫也不能短了她什么。
        -
        皇后
        [虽不知皇帝是否听进去了,但也明白此刻不宜再多说,只能恭顺地答应下来。回去以后打点窦氏出宫行装时也是毫不吝啬,从私库贴补了不少东西。陪嫁宫女在一旁看了都觉得肉痛不舍,皇后只是叹气]她这一走,我就真是少了个知心人了。
        --------------------------------------------
        小结:无论皇后对别人如何,对荣嫔这个小姑子做得还是很到位的,嘘寒问暖,关心到位。后宫里淑妃、丽修容对她不服气,恭妃跟她若即若离,只有荣嫔站在她这边为她说话,这个表妹在皇帝心中又很有分量。皇后当然舍不得她就此离去,唯一庆幸的是,借着这次离去,她也在皇帝面前刷了一波好嫂子的人设,多少挣回来了一点好感。


        IP属地:广东20楼2025-02-26 17:30
        回复
          第十二篇 结婚十年
          元贞二年七月二十四 皇后 皇帝
          前情提要:荣嫔离去以后,皇帝看到皇后的对荣嫔的一片真心,想到她这些年的不容易与好处,到底还是心软了,不止和她重归于好。因为知道她有危机感,就把禧嫔生下来的四皇子抱到皇后膝下养着。可是没想到,禧嫔因与淑妃有矛盾,就让人在冬天里把皇帝新宠程贵人推下了水,意图将此事嫁祸给淑妃,好让皇帝惩罚淑妃。皇后本来就对这些有皇子的妃嫔心生忌惮,得知此事以后,便替禧嫔隐瞒了此事并且顺水推舟,让皇帝相信了这件事是淑妃所为。导致帝妃二人冷战数月,后来皇帝终于查清了此事,找到禧嫔得知了一切……
          -----------------------------------
          皇后-崔舒窈
          七月二十四
          [听说皇帝夜里驾临蓬莱宫以后,蓬莱宫便传了御医。皇后循例叫来御医问话,听说孩子没保住,便派了大宫女去慰问,没想到门口的人竟连皇后的人也拦着不让见。皇后心头一紧,手上的事儿全不顾了,当即便想去请见皇帝。然而接连几日,往甘露殿报了几回,皇帝仍不肯见他,刻下皇后心里已然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召开心腹耳语几句,翌日再听得回禀,果然同所料无差……只是苦于皇帝不肯见她,只得每日焦心焦肺的,等待一个面圣请罪的机会……直到兕儿满月,皇后终于和皇帝碰上面,席间帝后二人虽没说什么话,勉强也算一切如常。等到皇帝先行离席,皇后也随之出来。临人上辇,皇后帮着搭了一把手,唤道]陛下……
          -
          皇帝-徐诚
          [皇帝出来以后,神情就不见得像在里头那样和蔼了,冷淡地抽回手,口吻疏离]听说皇后这几日一直求见,有什么要紧事要说?
          -
          皇后-崔舒窈
          [皇后眼神紧紧随着皇帝,言辞恳切]妾欲同您告罪,因着妾留了一点儿私心,有愧于您的期望……陛下,[皇后眼风掠过身边抬辇侍扇的宫人,有些为难]您还肯容妾一陈心扉吗?
          -
          皇帝-徐诚
          [皇帝好整以暇地看着她]到甘露殿去吧,朕其实也很想听听,皇后对着朕,还能说出哪些新鲜话儿。
          -
          皇后-崔舒窈
          [尽管皇帝话说得十分刺耳,但到底还肯与皇后几分脸面,令她心里莫名地松了口气,或许、或许事情还没有演变到难以挽回的地步……二人一路回到甘露殿,皇帝冷着面屏退左右,皇后深深吸了口气,拜倒在地]陛下,妾承认妾有私心,但绝不是为了害淑妃……彼时底下人查到香兰头上,香兰又到妾跟前求情,称她是被淑妃欺负得狠了才一时糊涂,她说她已经特意叫人查探过了,知道程氏身边一直有人跟着的,若是掉下去一定能及时被救上来,她从没想害死她,只是想让淑妃栽个跟头;当时她一再跟妾保证不会有下一回,也会好好改过弥补程氏…妾起先是惊愕、震怒,冷静下来不免也有些犹豫。若此事这样明明白白揭出来,叫大家知道勤哥儿有个这样的生母,将来勤哥儿在兄弟姐妹之间如何立足?妾对勤哥儿的寄望,您必然也是清楚的。倘若妾原原本本同您说了,不管孙氏的资历如何,她敢戕害妃嫔,推的又是程氏,一定得不了好。她到底侍奉您多年,难得和妾也投缘,妾实在不忍……当时宫里的流言蜚语,妾听闻了一些,也拦下了不少。但妾私心里想着,此事若无实证,爷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处置的人,待流言过去,这事儿便也了了。倘若爷真的发了狠要处置淑妃,妾也势必会把这个事说出来拦着爷的。
          -
          皇帝-徐诚
          [皇帝坐在上首,抚摸着座椅扶手上的雕纹,冷笑问道]这些天,你就想到了这样的说法?知道朕为什么不愿意见你吗,因为朕知道你嘴里压根没有几句真话,偶尔有的几句也要混上假话。淑妃有了身子后情况一直不大好,你却只是冷眼看着,藏着掖着不把此事究竟告诉给朕听,让朕去宽慰她。不是朕让陆氏把这事查出来,只怕朕现下还一直蒙在鼓里。试问这样一个贤良的皇后,如果当初在朕打定主意处置淑妃的时候,真的会拦着么?你的心思,真的当旁人都看不出来?[皇后待要辩驳,皇帝抬手示意打住]你现在说什么,朕都无法信你。夫妻,本该是最亲密无间的关系,可是这个词在朕眼里,只是一个笑话。太宗皇后立下祖训,后宫不能干政,可祖母、韦氏,这些你羡慕甚至想要效仿的女子,为什么都能讨得丈夫欢心得以弄权,你却不行。是朕比祖父、伯父英明,还是因为你连半刻的真心都没有给过朕?
          -
          皇后-崔舒窈
          [皇后膝下一软,失了仪态跪坐在地上,忍不住道]陛下,妾何尝没有对您说过真话,又何尝对您没有真心。是您不爱听妾说的真话,也是您一直不愿意给妾机会!您眼里只看得见淑妃、方氏,甚至连禧嫔您也肯多纵容几分,却从不愿多容妾几分。妾从前是做错了事,可是妾也想过要做个好妻子。自打入宫以来,除了在这件事上妾包庇了禧嫔,平日里,妾上侍公婆、下抚子女,就连玉芙当年在宫里的时候,妾也把她当成亲小姑疼着宠着。便是淑妃挑衅、方氏不敬,妾也努力在容忍。妾自问做您的妻子、做这个皇后也算问心无愧啊!
          -
          皇帝-徐诚
          [似有一瞬恻隐,皇帝喉头微动]是朕没有容你吗?你要举荐顾氏,要云开进宫,朕都准了,难道朕不知道你想的什么?朕病的时候,你衣不解带地照顾,朕也曾动容过。当年朕提议修慈济坊,让方氏去请示你,是让她向你低头,也是想给你一份体面,而你口中所谓的真话,是跟朕说方氏膝下有二哥儿,你不乐意朕给他们这份体面。玉芙离宫的时候,你来安慰朕,朕也想过也许可以同你重新来过。朕知道你怕什么,顾氏没了,香兰生了儿子,朕还是把孩子放到你那儿,就是为的叫你安心。但朕把孩子给你,不是叫你跟她狼狈为奸!崔舒窈,朕不欠你什么。朕自问对你仁至义尽,不是念在多年情分,不是念着玉芙还算敬重你这个嫂嫂,你身为中宫,无子、失德,朕早就把你废了!
          -
          皇后-崔舒窈
          [那些旧事随着皇帝的话语桩桩件件浮上心头,这里头掺杂了多少多少隐秘的心思,纠缠着多少解不开的结……皇后辩无可辩,忽然生出许多后悔——倘若年少的自己并非那样高傲自矜;倘若方氏进门时她能多几分容人之量;倘若当时顺着皇帝的台阶下来,不去理会方氏的挑拨;倘若孙氏来求自己的时候,自己没有答应,又或早日和皇帝说清,是不是二人就不会走到今日这步……可惜到如今,窟窿太大,是非对错似乎都已不再重要。不待皇帝说完,皇后早已泪流满面]陛下如此诛妾的心,要妾如何再当这个皇后。是不是如今妾唯有一死了此余生,才能趁了爷的意?
          -
          皇帝-徐诚
          [冰冷一哂]你舍得死吗。你那么想要一个哥儿,不就是盼着朕百年以后,能名正言顺地当上皇太后?朕不会处置你,回去以后,识趣一点便自个儿称病,把手上的事都放下,朕还准你当个名头上的皇后。[起身朝书房走去]朕也把丑话说尽了,往后再有一件不是,休怪朕无情。
          -
          皇后-崔舒窈
          [皇后张了张口,却出不了声儿,眼睁睁看着皇帝慢慢从眼前走远,在一抹衣角将要消失不见时,一句藏在心底的话冲口而出]倘若当年,是淑妃容不下方氏,您也会责备她心狠、怨怪她恶毒吗?
          -
          皇帝-徐诚
          [皇帝倏然驻足,漠然道]子瑜确实会容不下她,但她绝不会去脱人衣裤、伤人自尊。阴私下作的手段,她从来不会干,也不屑于干。朕从前没有完全相信她,但以后不会了。这一点,朕倒是要多谢你。[这几句说罢,便真是头也不回地走了]
          -
          皇后-崔舒窈
          [皇帝走后,独留自个儿面色惨白地瘫坐在原地……好半晌,皇后方缓缓捂住心口惨笑]一个伶伎贱人的自尊,你尚且如此顾惜,却不愿顾惜我这个妻子半分……我这辈子,真是可笑……[皇后浑浑噩噩回了立政殿,挥退下人独自在屋里坐了半天,连窗子被风推开也不知道。于是甚至不必故意称病,当晚便因伤心过度又着凉染上了风寒,第二日起来便咽痛口干,发了一场高热]
          -----------------------------------------
          小结:在皇帝眼里,他认为自己对这些年妻子已经一再宽容退让,可谓仁至义尽,却换来她的贪心不足、变本加厉。在皇后眼中,都是因为皇帝宠妾灭妻才让自己这么没有安全感,她为了保护自己做这些事又有什么错?……夫妻二人走到这步,到底是谁的问题?我想大家各有看法。明明各有退让,为何还是走到了这样的地步,也许从一开始这两个人就不合适,所以再怎么磨合也于事无补。结婚十年,终于也迎来了夫妻关系的尾声。


          IP属地:广东21楼2025-02-26 17:42
          回复
            赠送一个小彩蛋:皇帝与淑妃因程贵人落水之事的误会冷战许久,皇帝知道自己误会淑妃以后,连忙上门去安慰道歉,没想到淑妃心灰意冷,说了许多负气的话,再次惹怒了皇帝,二人继续冷战。结果淑妃因为本来就怀相不好,又因怀孕期间被皇帝误会冷战,情况越来越差,最终难产血崩,生下五公主后含恨而去。皇帝知道淑妃对自己向来真心,心中愧疚不已,加上对皇后的愤恨,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内外的决定:追封淑妃为皇后。导致出现了生死两皇后的情况。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生皇后的反应。
            ---------------------------
            皇后-崔舒窈
            [八月十六那天听说淑妃去世,皇后心里由衷生起一股快意,随即又有一嘲]我倒情愿她活着,她这一死,在陛下的心里的分量只会更重…至于我……我活着就比不过她,死了也激不起爷的愧疚。既如此,我更要好好活着。活着才有希望……[未料到了八月二十,皇后的病本来看着是有了起色,可皇帝追封淑妃为贞悫皇后的那道旨意,在皇后本就伤痕累累的心头再添一击,皇后几乎当场就因为怄气吐了一口血,吓得宫女忙去延请御医,若在以前,皇后必定藏着掖着不肯让人看笑话。可这回正因为当天闹出了立政殿又请御医的动静,凤体未愈一事也就不言而喻了,而那位所谓“贞悫”皇后的丧事,皇后也得以名正言顺地避开,从头到尾大伙儿都没看见过这位正儿八经的皇后的一点影子。而立政殿内,下人们每天送来三碗汤药,总有一两碗被她倒在了窗台的花盆里]我便是病死了,也绝不会去为一个卑贱的妾室服丧戴孝…看好勤哥儿,别让他太过受累,也别让他着凉了,一定要看好他……


            IP属地:广东22楼2025-02-26 17:46
            回复
              本次晒戏到这里就结束啦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皇帝不喜欢皇后的故事,而是一对本就不合适的夫妻因为赐婚被迫走到了一起,努力磨合但失败的故事。崔皇后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设,她不周到、不贤惠、不可爱,不是人们理想中的完美皇后,可她偏偏阴差阳错成为了临淄王妃,跟着丈夫做上了太子妃、皇后,所以才会有了这么独特的崔皇后。世上可以有贤德优秀的皇后,也可以有这样一个有瑕疵、有野心、不太聪明的皇后,她不完美,但贵在真实。传统的舆论枷锁或许能规训她努力表现出皇后应该有的模样,但无法改变她的灵魂。
              晒这一连串的戏绝不是要批判她为什么不能委曲求全去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后,这些年她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因为她无法完全接受封建社会对她的规训,她努力在让自己去做一个世俗眼里的好妻子、好皇后,但仍无法完全磨掉自己的野心和棱角,她无法将自己的未来放心地交托给自己的丈夫,她需要有保护自己和为自己兜底的能力。所以她想要控制丈夫、想要一个孩子、想要一直打压那些可能威胁她的妃嫔。我无意为她做的错事进行描补,只是觉得唏嘘:皇帝跟皇后分明都是有野心、自私、没有安全感、擅长伪装的人,且皇帝手上沾的血只会比皇后更多更惨烈,但因为皇帝是男子,这些就成了他成就雄图霸业的功勋,而皇后是女子,这些特点就变成了她被厌弃的原因。从古至今,社会对女子的压迫与不公,不外乎如此。


              IP属地:广东23楼2025-02-26 18:05
              回复
                dd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5-02-26 18:19
                回复
                  别管了dd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5-02-26 18:37
                  回复
                    @满袖春风🌸 艾特一下女主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5-02-26 18:39
                    回复
                      好群dd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25-02-26 18:45
                      回复
                        好赞顶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8楼2025-02-26 18:51
                        回复
                          好赞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5-02-26 19:03
                          回复
                            给你d一下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5-02-26 19:08
                            收起回复
                              dd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5-02-26 19: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