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列颇有战功和战死沙场的将军。败将不列
林则徐、赖恩爵
九龙之战
林则徐记载,九龙之战分前后两次进行,持续了大概4个多小时,双方投入战斗的规模都不算大。
关于这场战斗的具体经过,林则徐在给朝廷的奏折里有非常精彩的描述:“七月二十七日中午时分,义律突然带着大大小小五艘英国船只来到九龙。他先派了一艘船靠近我方的师船,递上禀帖,请求我方卖给他们食物。我方将领正派遣官兵传达旨意、耐心开导的时候,这些英国人却出其不意,一下子把五艘船上的炮火同时点燃发射。
当时,有个担任记名外委的士兵叫欧仕乾,他正弯着身子整理军械,完全没防备,被炮弹打穿了胁下,当场就牺牲了。我方将领赖恩爵看到敌人来势汹汹,情况紧急,赶紧指挥各艘战船以及炮台的官兵,朝着敌人开炮还击。这一打,就把一艘双桅的英国船只打翻了,那船在水中的旋涡里不断翻滚,船上的英国人纷纷掉进水里,这才使得其他敌船暂时退了回去。
没过多久,英国船只来得比之前更多了,还有大船拦住了鲤鱼门的通道,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地打过来。我方士兵用网纱之类的东西想办法躲避,同时奋力朝着敌人开炮反击。远远地看到又有英国的兵船开过来支援,我方的将领和士兵们愤怒之下,奋不顾身地接连发射大炮,打死了好多英国人。当时情况太混乱,一时也看不清楚具体的数目,只看到英国人急忙放下小船到海里去打捞和营救落水的同伴。”
而这场战斗的结果是:“我方士兵死亡2人,重伤的有2人,轻伤的有4人,受伤的都还可以医治。我方的师船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渗水的情况,桅杆和船篷也有损坏,不过都马上抓紧时间修理好了。 ”
后来根据新安县知县梁星源等人的报告称:“经过调查,英国人捞起同伴的尸体,在附近掩埋的,已经有十七具了。而且渔民的船只多次看到英国人的尸体随着潮水漂流,还捞到了几顶英国人的帽子。另外还查探到,那艘假扮兵船的船主得忌喇士,他的手腕被炮火打断了。
除此之外,受伤的英国人更是多得数不清。”从这些情况我们能够看出,清军仅仅付出了很小的代价,就给敌军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场大胜。义律在他的报告中,对于清军的伤亡情况,只是说“那三艘帆船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
并没有说明具体的伤亡数字。但他却坚持声称自己一方的伤亡情况是“‘坎布里奇’号军舰的舰长道格拉斯,在傍晚的时候,尝试着勇敢地去带走一艘帆船,结果臂部的肌肉受了伤,他小艇上的水手中,有两个人伤得更严重一些”。
双方对于这场战斗的描述存在一些差异,不过至少我们能够判断出,在这次战斗中,清军并没有战败。
“穿鼻之战”:
穿鼻之战:关天培与麦廷章的英勇抵抗
根据林则徐向朝廷的奏报,在1839年11月3日这天,当时英国的“皇家萨克逊号”正准备进入港口。谁能想到,突然有两艘英国兵船在中午时分驶到了穿鼻这个地方。其中一艘就是在当年七月的时候曾经到九龙来骚扰的“士密”号,另一艘则是最近刚到的“华伦”号。这两艘英国兵船蛮不讲理地把已经办理好相关手续、准备进港的“当郎”货船给追了回去,不让它进港。
时任水师提督的关天培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十分诧异,正准备仔细调查这件事的时候,“士密”号竟然率先开了大炮,朝着清军这边发动了攻击。关天培一看情况紧急,马上命令自己船上的官兵开炮进行回击,同时还指挥后面的船只一起合力进攻英军。
在战斗中,英国军舰“窝拉疑号”用它右舷的榴弹炮,朝着距离五十五码之外的清军军舰进行了猛烈的射击。这一轮炮击威力很大,一艘清军的火船一下子就沉没了,还有一艘帆船的弹药库被击中后爆炸起火。而清军军舰上的十八磅实心弹炮,由于角度等原因没能进行平射,只是打中了英国军舰的主桅杆和船帆。
在英军的攻击下,三艘清军的火船被击沉了,还有好多艘船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面对这种情况,清军舰队不得不掉头离开战场。不过,关天培所乘坐的旗舰却没有退缩,依然继续和英军进行还击。
英国的代表义律觉得关天培的这艘旗舰不会对英军造成太大的威胁了,于是就命令“窝拉疑号”的船长亨利·史密斯停止开炮。就这样,双方对峙了半个小时之后,关天培看到自己的旗舰已经被七发榴弹炮击中,右舷都炸开了两个洞,情况危急,便命令旗舰离开战场,与此同时,英军也开始往回航行,这场战斗也就此结束了。
在这次事件当中,英军的窝拉疑号的主桅杆受到了损坏,船上的舱楼还有大的船帆都被炮弹给击毁了。英军的海阿新号也被一枚十二磅的炮弹击中,受到了损伤,船上用来拉帆的绳索被打断了,船帆也松脱了。另外,好像有一名英国水手因为伤势过重死亡了。
而清军这边,船员有15人死亡,30多人受伤,关天培的左手也被炸伤了。
林则徐、赖恩爵
九龙之战
林则徐记载,九龙之战分前后两次进行,持续了大概4个多小时,双方投入战斗的规模都不算大。
关于这场战斗的具体经过,林则徐在给朝廷的奏折里有非常精彩的描述:“七月二十七日中午时分,义律突然带着大大小小五艘英国船只来到九龙。他先派了一艘船靠近我方的师船,递上禀帖,请求我方卖给他们食物。我方将领正派遣官兵传达旨意、耐心开导的时候,这些英国人却出其不意,一下子把五艘船上的炮火同时点燃发射。
当时,有个担任记名外委的士兵叫欧仕乾,他正弯着身子整理军械,完全没防备,被炮弹打穿了胁下,当场就牺牲了。我方将领赖恩爵看到敌人来势汹汹,情况紧急,赶紧指挥各艘战船以及炮台的官兵,朝着敌人开炮还击。这一打,就把一艘双桅的英国船只打翻了,那船在水中的旋涡里不断翻滚,船上的英国人纷纷掉进水里,这才使得其他敌船暂时退了回去。
没过多久,英国船只来得比之前更多了,还有大船拦住了鲤鱼门的通道,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地打过来。我方士兵用网纱之类的东西想办法躲避,同时奋力朝着敌人开炮反击。远远地看到又有英国的兵船开过来支援,我方的将领和士兵们愤怒之下,奋不顾身地接连发射大炮,打死了好多英国人。当时情况太混乱,一时也看不清楚具体的数目,只看到英国人急忙放下小船到海里去打捞和营救落水的同伴。”
而这场战斗的结果是:“我方士兵死亡2人,重伤的有2人,轻伤的有4人,受伤的都还可以医治。我方的师船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渗水的情况,桅杆和船篷也有损坏,不过都马上抓紧时间修理好了。 ”
后来根据新安县知县梁星源等人的报告称:“经过调查,英国人捞起同伴的尸体,在附近掩埋的,已经有十七具了。而且渔民的船只多次看到英国人的尸体随着潮水漂流,还捞到了几顶英国人的帽子。另外还查探到,那艘假扮兵船的船主得忌喇士,他的手腕被炮火打断了。
除此之外,受伤的英国人更是多得数不清。”从这些情况我们能够看出,清军仅仅付出了很小的代价,就给敌军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场大胜。义律在他的报告中,对于清军的伤亡情况,只是说“那三艘帆船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
并没有说明具体的伤亡数字。但他却坚持声称自己一方的伤亡情况是“‘坎布里奇’号军舰的舰长道格拉斯,在傍晚的时候,尝试着勇敢地去带走一艘帆船,结果臂部的肌肉受了伤,他小艇上的水手中,有两个人伤得更严重一些”。
双方对于这场战斗的描述存在一些差异,不过至少我们能够判断出,在这次战斗中,清军并没有战败。
“穿鼻之战”:
穿鼻之战:关天培与麦廷章的英勇抵抗
根据林则徐向朝廷的奏报,在1839年11月3日这天,当时英国的“皇家萨克逊号”正准备进入港口。谁能想到,突然有两艘英国兵船在中午时分驶到了穿鼻这个地方。其中一艘就是在当年七月的时候曾经到九龙来骚扰的“士密”号,另一艘则是最近刚到的“华伦”号。这两艘英国兵船蛮不讲理地把已经办理好相关手续、准备进港的“当郎”货船给追了回去,不让它进港。
时任水师提督的关天培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十分诧异,正准备仔细调查这件事的时候,“士密”号竟然率先开了大炮,朝着清军这边发动了攻击。关天培一看情况紧急,马上命令自己船上的官兵开炮进行回击,同时还指挥后面的船只一起合力进攻英军。
在战斗中,英国军舰“窝拉疑号”用它右舷的榴弹炮,朝着距离五十五码之外的清军军舰进行了猛烈的射击。这一轮炮击威力很大,一艘清军的火船一下子就沉没了,还有一艘帆船的弹药库被击中后爆炸起火。而清军军舰上的十八磅实心弹炮,由于角度等原因没能进行平射,只是打中了英国军舰的主桅杆和船帆。
在英军的攻击下,三艘清军的火船被击沉了,还有好多艘船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面对这种情况,清军舰队不得不掉头离开战场。不过,关天培所乘坐的旗舰却没有退缩,依然继续和英军进行还击。
英国的代表义律觉得关天培的这艘旗舰不会对英军造成太大的威胁了,于是就命令“窝拉疑号”的船长亨利·史密斯停止开炮。就这样,双方对峙了半个小时之后,关天培看到自己的旗舰已经被七发榴弹炮击中,右舷都炸开了两个洞,情况危急,便命令旗舰离开战场,与此同时,英军也开始往回航行,这场战斗也就此结束了。
在这次事件当中,英军的窝拉疑号的主桅杆受到了损坏,船上的舱楼还有大的船帆都被炮弹给击毁了。英军的海阿新号也被一枚十二磅的炮弹击中,受到了损伤,船上用来拉帆的绳索被打断了,船帆也松脱了。另外,好像有一名英国水手因为伤势过重死亡了。
而清军这边,船员有15人死亡,30多人受伤,关天培的左手也被炸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