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人物吧 关注:1贴子:36

清末抗击英军的民族英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只列颇有战功和战死沙场的将军。败将不列
林则徐、赖恩爵
九龙之战
林则徐记载,九龙之战分前后两次进行,持续了大概4个多小时,双方投入战斗的规模都不算大。
关于这场战斗的具体经过,林则徐在给朝廷的奏折里有非常精彩的描述:“七月二十七日中午时分,义律突然带着大大小小五艘英国船只来到九龙。他先派了一艘船靠近我方的师船,递上禀帖,请求我方卖给他们食物。我方将领正派遣官兵传达旨意、耐心开导的时候,这些英国人却出其不意,一下子把五艘船上的炮火同时点燃发射。
当时,有个担任记名外委的士兵叫欧仕乾,他正弯着身子整理军械,完全没防备,被炮弹打穿了胁下,当场就牺牲了。我方将领赖恩爵看到敌人来势汹汹,情况紧急,赶紧指挥各艘战船以及炮台的官兵,朝着敌人开炮还击。这一打,就把一艘双桅的英国船只打翻了,那船在水中的旋涡里不断翻滚,船上的英国人纷纷掉进水里,这才使得其他敌船暂时退了回去。
没过多久,英国船只来得比之前更多了,还有大船拦住了鲤鱼门的通道,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地打过来。我方士兵用网纱之类的东西想办法躲避,同时奋力朝着敌人开炮反击。远远地看到又有英国的兵船开过来支援,我方的将领和士兵们愤怒之下,奋不顾身地接连发射大炮,打死了好多英国人。当时情况太混乱,一时也看不清楚具体的数目,只看到英国人急忙放下小船到海里去打捞和营救落水的同伴。”
而这场战斗的结果是:“我方士兵死亡2人,重伤的有2人,轻伤的有4人,受伤的都还可以医治。我方的师船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渗水的情况,桅杆和船篷也有损坏,不过都马上抓紧时间修理好了。 ”
后来根据新安县知县梁星源等人的报告称:“经过调查,英国人捞起同伴的尸体,在附近掩埋的,已经有十七具了。而且渔民的船只多次看到英国人的尸体随着潮水漂流,还捞到了几顶英国人的帽子。另外还查探到,那艘假扮兵船的船主得忌喇士,他的手腕被炮火打断了。
除此之外,受伤的英国人更是多得数不清。”从这些情况我们能够看出,清军仅仅付出了很小的代价,就给敌军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场大胜。义律在他的报告中,对于清军的伤亡情况,只是说“那三艘帆船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
并没有说明具体的伤亡数字。但他却坚持声称自己一方的伤亡情况是“‘坎布里奇’号军舰的舰长道格拉斯,在傍晚的时候,尝试着勇敢地去带走一艘帆船,结果臂部的肌肉受了伤,他小艇上的水手中,有两个人伤得更严重一些”。
双方对于这场战斗的描述存在一些差异,不过至少我们能够判断出,在这次战斗中,清军并没有战败。
“穿鼻之战”:
穿鼻之战:关天培与麦廷章的英勇抵抗
根据林则徐向朝廷的奏报,在1839年11月3日这天,当时英国的“皇家萨克逊号”正准备进入港口。谁能想到,突然有两艘英国兵船在中午时分驶到了穿鼻这个地方。其中一艘就是在当年七月的时候曾经到九龙来骚扰的“士密”号,另一艘则是最近刚到的“华伦”号。这两艘英国兵船蛮不讲理地把已经办理好相关手续、准备进港的“当郎”货船给追了回去,不让它进港。
时任水师提督的关天培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十分诧异,正准备仔细调查这件事的时候,“士密”号竟然率先开了大炮,朝着清军这边发动了攻击。关天培一看情况紧急,马上命令自己船上的官兵开炮进行回击,同时还指挥后面的船只一起合力进攻英军。
在战斗中,英国军舰“窝拉疑号”用它右舷的榴弹炮,朝着距离五十五码之外的清军军舰进行了猛烈的射击。这一轮炮击威力很大,一艘清军的火船一下子就沉没了,还有一艘帆船的弹药库被击中后爆炸起火。而清军军舰上的十八磅实心弹炮,由于角度等原因没能进行平射,只是打中了英国军舰的主桅杆和船帆。
在英军的攻击下,三艘清军的火船被击沉了,还有好多艘船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面对这种情况,清军舰队不得不掉头离开战场。不过,关天培所乘坐的旗舰却没有退缩,依然继续和英军进行还击。
英国的代表义律觉得关天培的这艘旗舰不会对英军造成太大的威胁了,于是就命令“窝拉疑号”的船长亨利·史密斯停止开炮。就这样,双方对峙了半个小时之后,关天培看到自己的旗舰已经被七发榴弹炮击中,右舷都炸开了两个洞,情况危急,便命令旗舰离开战场,与此同时,英军也开始往回航行,这场战斗也就此结束了。
在这次事件当中,英军的窝拉疑号的主桅杆受到了损坏,船上的舱楼还有大的船帆都被炮弹给击毁了。英军的海阿新号也被一枚十二磅的炮弹击中,受到了损伤,船上用来拉帆的绳索被打断了,船帆也松脱了。另外,好像有一名英国水手因为伤势过重死亡了。
而清军这边,船员有15人死亡,30多人受伤,关天培的左手也被炸伤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25 17:30回复
    九月的时候,那些商船都已经办妥相关手续准备进入港口了,可是义律却派遣了英国兵船来阻拦它们,并且还开炮向清军发动攻击。关天培率领着游击将军麦廷章奋勇抵抗,最终成功地击败了英军。
    到了十月,英军又来进犯虎门的官涌地区。面对英军的侵犯,清军分成五路向英军发起进攻。在这一系列战斗中,清军六次交战都取得了胜利。
    道光二十年春天,(朝廷)下令让关天培秘密地装配好火炮器械,雇佣了一些渔船和疍户(旧时广东、福建等地的水上居民)驾船驶到外洋,在那里设下埋伏。等到夜晚,趁着顺风的时候放火,焚烧了那些依附于英军的匪船,这样一来,对英军的物资接济就被切断了。
    这年五月,(清军)又在磨刀洋再次焚烧了英军的船只。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25 17:32
    回复
      在道光十九年九月的时候,两艘英国军舰气势汹汹地开到了穿鼻洋。它们不仅蛮横地阻拦商船进入港口,还嚣张地向清军发起了挑战。
      当时,清军将领关天培毫不畏惧,亲自站到了桅杆前面,“唰”地一下拔出刀来,开始督战。他大声地下令道:“谁要是敢往后退,立刻斩首示众!但要是谁能打中敌船一炮,马上重重有赏!”在关天培的激励下,清军将士们士气大振。大家齐心协力,朝着英国军舰开炮。很快,清军的炮弹就击中了敌船,把敌船的船头都给打破了。英国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掉进了海里。眼见情况不妙,英军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之后,英国军舰一直赖在尖沙嘴不走,还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老巢。在尖沙嘴北面,有一道延伸出去的山梁,叫做官涌。这个地方地势非常好,从这里往下看,英军聚集停泊的地方一览无余,要是从这里发起攻击,那可是再方便不过了。关天培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马上增加了火炮的数量,还在这里驻扎了军队,加强防守。英军多次瞅准机会,想要来争夺官涌这个战略要地,但是在关天培的严密防守下,他们一次次地扑了个空,始终没能得逞。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25 17:32
      回复
        林则徐被朝廷罢去官职后,琦善接任了他的职位。琦善心里头一门心思就想着对英军采取安抚的策略。他一到广东,马上就开始削减沿海的防御力量。原本的水师正规军,他只留下了三分之一,那些招募来的乡勇更是全部都给遣散回家了。
        可是呢,英国人提出来的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双方谈了好久,都没办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这样一来,原本稍微缓和的局势又紧张起来,战争的冲突再次爆发了。
        在道光二十年十二月的时候,英国的船只朝着虎门外的沙角炮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清军副将陈连升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拼死抵抗,最终不幸战死沙场。紧接着,大角炮台也被英军攻陷了,并且被敌人给占领了。这下子,虎门的局势变得异常危急,仿佛随时都可能被英军突破。
        当时,关天培和总兵李廷钰分别负责防守靖远、威远两座炮台。他们深知形势严峻,便向琦善请求增派援兵。然而,琦善却只派了区区二百名士兵过来支援,这点兵力对于如此紧张的战局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到了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英军再次发动了进攻。而此时防守炮台的清军士兵仅仅只有几百人。关天培心急如焚,派手下的将领哭着去请求增加兵力,可却根本没人理会他们的请求。关天培心里明白,敌我双方力量差距太大,自己这边人少力薄,根本无法与英军抗衡。但他毅然决定,就算是死,也要坚守在炮台。
        为了鼓舞士气,关天培拿出了自己的私人钱财来犒劳将士们。他还带着游击将军麦廷章,日夜不停地在炮台督战,时刻准备着迎接英军的进攻,誓与炮台共存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25 17:32
        回复
          英军攻入了三门口,他们冲断了水中用来防御的木桩和铁索。关天培等人毫不畏惧,奋力开炮还击,好不容易才把敌人给打退了。可就在这时,南风突然猛烈地刮了起来。借着风势,英军的大批船舰迅速包围了横档、永安两座炮台。很快,这两座炮台就被英军攻陷了。
          紧接着,英军又朝着虎门炮台发起了进攻。战斗从上午九、十点钟(巳时)一直持续到了傍晚五、六点钟(酉时),双方都有不少的人员伤亡,损失情况相差不大。然而,意外发生了,炮台的炮门进了水,导致火炮根本无法正常发射。英军见状,趁机从炮台的后面密集地发起攻击。关天培在这场恶战中,身上受了几十处伤,但他依然顽强地抵抗着。
          随着战斗越来越激烈,局势变得万分危急。关天培知道自己可能难以幸免,便把官印交给了仆人孙长庆,让他赶紧离开这个危险之地。孙长庆走出去没多远,不放心地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关天培已经倒在地上,没了气息。同时,游击麦廷章也在这场战斗中一同战死了。就这样,虎门炮台被英军攻陷了。
          孙长庆顺着山崖,用绳索坠下逃离了战场。他先把官印交给了总督,之后又返回去寻找关天培的尸体。等找到时,发现关天培的尸体一半都已经被炮火烧焦了。孙长庆强忍着悲痛,背着关天培的尸体离开了这片惨烈的战场。
          关天培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朝廷给予了他优厚的抚恤待遇。授予他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的世袭官职,还赐给他“忠节”的谥号,让他进入昭忠祠接受祭祀,并且专门为他修建了祠堂来纪念他。关天培的母亲吴氏当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朝廷下令让地方官员前去慰问,还发放了银两和粮食,好让她能够安享晚年。关天培的儿子关从龙则承袭了他的世袭官职,后来担任了安徽候补同知这一职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25 17:32
          回复
            邓廷桢
            六月里的一天,英国的船只气势汹汹地开到了厦门。然而,他们在这里遇到了邓廷桢这位强硬的对手,被邓廷桢果断地拒绝了进入的要求。
            其实在此之前,英国的船只一直在广东沿海地区偷偷窥探,寻找机会。但邓廷桢可不会让他们轻易得逞,在莲花峰下以及龙穴洲等地,英军多次挑衅,都被邓廷桢指挥的军队打得连连败退。
            到了道光二十年三月,英国的船只又偷偷摸摸地来窥探厦门。邓廷桢迅速做出反应,派遣提督程恩高等人前往梅林澳迎战敌人。清军将士们在邓廷桢的指挥下,勇猛无比,成功地把英军给打跑了。不仅如此,邓廷桢还发现有一些奸诈的百姓和洋人勾结在一起,偷偷出海去运输鸦片。他立刻分别责令水军和陆军加强巡逻,严密缉拿这些不法之徒。只要遇到这些人,清军就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取得了不少歼灭和擒获敌人的成果。
            六月的时候,英国的船只又一次来到了厦门。这次他们打着请求通商贸易的幌子,实则心怀不轨。邓廷桢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阴谋,果断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恼羞成怒的英军竟然直接开炮,朝着炮台发起了进攻。在这危急时刻,参将陈胜元、守备陈光福毫不畏惧,奋勇还击。他们指挥着清军将士们,精准地射击,打死了英军先头部队的好几个人,开炮还伤到了不少敌人。英军见占不到便宜,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后来,有一部分英军分兵进犯浙江海域,并且还攻陷了定海。邓廷桢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率领军队前去进剿。当军队走到清风岭的时候,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诏书里说福建的防务非常关键,十分紧要,不让邓廷桢前往浙江。无奈之下,邓廷桢只好把军队驻扎在泉州。但他并没有闲着,而是积极地招募并训练乡勇,加强当地的防御力量。
            邓廷桢还上奏疏给朝廷,认真地分析了局势。他说:“现在英国有二十多艘船聚集停泊在定海,我们内地的水师船只要是直接去进攻,恐怕很难一下子靠近敌人。必须要改造出坚固巨大的战船,再多配备一些厉害的炮火,然后从小路悄悄地接近敌人,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25 17:33
            回复
              富察达洪阿 姚莹 邱镇功
              在道光十五年的时候,富察达洪阿接到了新的任命,被调到台湾镇去任职。到了道光十八年,台湾嘉义县出现了土匪作乱的情况,匪首沈和等人四处为非作歹。富察达洪阿果断地率领军队前往剿灭,他指挥有方,很快就平定了这股土匪势力。朝廷得知后非常满意,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赏赐给他花翎,还给他加了提督的官衔。
              时间来到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英国的兵船气势汹汹地开到了台湾的鸡笼海口,妄图侵犯台湾。富察达洪阿和姚莹得知消息后,立刻携手率领军队进行抵御。在战斗中,副将邱镇功表现得十分英勇,他瞅准时机,点燃了威力巨大的火炮。随着一声巨响,炮弹精准地击中了英船的桅杆,桅杆应声而断。失去桅杆的英船瞬间失去了平衡,在海面上失控地撞到了礁石上,船身破碎。清军见状,士气大振,迅速出击,擒获和斩杀了许多敌人。这一战,清军大获全胜,朝廷也对富察达洪阿的出色表现给予了更高的嘉奖,赏赐他双眼花翎。
              同年九月,英国的兵船贼心不死,又开到了鸡笼的三沙湾。富察达洪阿等人早有防备,他们沉着应对,指挥清军再次把英军击退。不仅如此,富察达洪阿还在这期间成功剿灭平定了嘉义、凤山地区的土匪。凭借着这些卓越的战功,朝廷授予他骑都尉的世袭官职。
              到了道光二十二年,英国的兵船又把目标对准了淡水、彰化之间的大安港,想要强行进入港口。富察达洪阿和姚莹得知后,立刻商量对策。姚莹分析局势后说道:“现在的情况,我们不能和英军在海上直接硬碰硬,得想个计谋来消灭他们。”于是,他们招募了一些渔船,让渔民们假装投靠英军,去给英军当向导。英军不知是计,在这些假向导的引诱下,从土地公港进入。结果,英船行驶到水中间时,不幸搁浅了。就在这时,事先埋伏好的清军伏兵突然发动攻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大败而逃。许多英军掉进水里,被淹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进渔船里的敌人,也几乎都被清军斩杀干净。
              这一系列的胜利让朝廷大为赞赏,朝廷下诏书嘉奖台湾三次成功打败敌人的壮举,称赞富察达洪阿等人既有智慧又勇敢,大大地宣扬了国家的威严。为此,朝廷赏赐富察达洪阿“阿克达春巴图鲁”的称号,还给他加了太子太保的官衔。此后,英国的兵船虽然还在海外游弋,时不时地想要找机会再来侵扰,但富察达洪阿等人时刻警惕,抓住机会就突然出击,还接连取得了俘获英军的战果。慢慢地,英国兵船再也不敢轻易前来,台湾的局势也暂时稳定了下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2-25 17:34
              回复
                朱鉴 陈化成 尤渤
                当时,英国军队气势汹汹地进犯浙江,局势变得异常紧张。在这场战斗中,裕谦在宁波不幸以身殉国。朝廷得知消息后,紧急做出决定,命令朱鉴暂时代理两江总督这一重要职务,没过多久,就正式任命他担任此职。
                到了十月,朱鉴前往苏州接受任职。一到任,他就立刻前往海口巡视。在那里,他与提督陈化成密切合作,共同整治沿海防务。他们修缮了破旧的炮台,增添了许多火炮,增强了防御力量。同时,沿着海岸修筑了土塘作为掩护,并在中间驻扎了四个营的兵力,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进行支援和策应。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英国军队已经成功攻陷了乍浦,随后又将目光瞄准了吴淞口,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范围。五月,七十多艘英国敌舰气势汹汹地前来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朱鉴和陈化成毫不畏惧,亲自督战。在激烈的战斗中,清军成功击沉了三艘敌船,歼灭和击毙了很多敌人,取得了一定的战果。然而,英军的火力十分强大,清军的西炮台和战舰也都被敌人摧毁。英军还狡猾地用小船载着士兵从小沙背登陆。在这场战斗中,徐州镇总兵王志元的军队率先溃败,失去了战斗力。陈化成仍然亲自装填火药发射炮弹,不久后就中了弹,口喷鲜血,壮烈殉国。
                朱鉴无奈之下,只好退到了嘉定。随后,宝山、上海也相继被英军攻陷。朱鉴继续退到昆山,在那里开始收集那些在战斗中溃败的士兵,试图重新组织力量进行抵抗。
                另一边,寿春镇总兵尤渤驻守在松江。英军两次前来进犯,都被尤渤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顽强的抵抗成功击退。此时,英国军舰聚集停泊在吴淞口外,他们还嚣张地扬言要向北进犯天津,意图进一步威胁清政府。六月,英军突然采取行动,进入长江,趁着潮水向上游行驶,直接越过了圌山关。朱鉴见形势危急,只好从京口退到江宁进行防守。提督齐慎、刘允孝在京口迎战敌人,但战况不利,无奈之下也只能退到新丰防守。不久后,镇江沦陷,副都统海龄在战斗中战死。英国军舰随后分别逼近瓜洲,扬州也因此受到震动,局势变得十分危急。盐运使但明伦听从了商人江寿民的计策,竟然拿六十万两白银贿赂英军。然而,英军并没有满足,他们接着就进犯江宁,将军舰停泊在了下关,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了这片土地。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2-25 17:46
                回复
                  葛云飞
                  道光二十一年,广东这边和英军就停战条款展开商议,居然打算用香港去交换被英军占领的定海。钦差大臣伊里布接到指示后,赶忙命令葛云飞带领他麾下的部队渡海去收复定海,等成功收复后就释放英军俘虏,还让另外两位镇帅一起同行。这两位镇帅,分别是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和处州镇总兵郑国鸿。
                  没过多长时间,裕谦接替了伊里布的职务,他的策略和伊里布不同,主张积极作战和严密防守。葛云飞也觉得定海这地方三面环山,前面正对着大海,毫无遮挡,防御起来难度很大。于是,他向上面请求在道头修筑土城,在竹山、晓峰岭增设炮台,以此增强防御火力。同时,他还提议在道头南面的五奎山、吉祥门、毛港等重要位置都部署防御力量,让这些地方相互呼应,形成如犄角般紧密配合的防御态势,一旦有敌人来犯,就能彼此支援,共同御敌 。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2-25 17:47
                  回复
                    没过多久,裕谦抵达了定海。到了当地,他看到葛云飞头戴青布头巾,身着短衣,脚蹬一双草鞋,在炎炎烈日下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忙碌。后来又听闻,葛云飞在巡洋执行缉捕盗贼任务时,手臂不幸受伤,但他毫不畏惧,竟然夺过盗贼手中的刀,反手将盗贼刺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裕谦才对葛云飞的忠诚和勇敢心生敬佩。
                    时间推移,当英国军队再次来犯时,葛云飞沉着应对,在竹山门、东港浦等地,果断指挥用火炮轰击英国军舰。经过几番激烈交战,他多次成功击退了敌人。朝廷得知他的英勇表现和出色战绩后,为了嘉奖他,给他加授了提督的官衔。
                    此后,葛云飞奉命驻守在道头的土城,王锡朋和郑国鸿则分别负责防守晓峰岭和竹山。葛云飞所守之处,正对着敌人进攻的主要方向,形势最为严峻。只见英军的战船一艘接着一艘气势汹汹地冲过来,甚至还登上了五奎山。关键时刻,葛云飞临危不乱,迅速指挥开炮。在他的精准指挥下,炮火击中了一名身着红色衣服的英军头目,英军见状,才不得不暂时退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2-25 17:48
                    回复
                      第二天,英军躲藏在山的背后,仰起炮口朝着葛云飞他们所在的方向开炮。葛云飞这边也不甘示弱,隔着山奋力还击。到了夜里,英军趁着浓浓的大雾悄悄摸过来,直接逼近了土城。就在这时,我方发射的炮弹精准地击中了英军装载火药的船只,瞬间引发爆炸,炸死了好多敌人。
                      又过了一天,英军为了争夺晓峰岭,和清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与此同时,他们还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攻打竹山门。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王锡朋和郑国鸿两位将领不幸牺牲,定海县城也因此被英军攻陷。英军随后集中全部兵力猛攻土城,葛云飞心里明白,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他拿出皇帝赐予的敕印,交给了营中的武官,然后毅然决然地率领着二百名亲兵,每个人都手持大刀,呐喊着冲进了敌群。他们在战场上辗转拼杀,一路战斗了大概二里地的距离,杀死了数不清的敌人。
                      等战斗到了竹山脚下的时候,葛云飞的头部、面部和右手都被敌人砍伤了,但他依然顽强地坚持着浴血奋战。在这残酷的战斗中,他的身上受了四十多处伤。最后,一枚炮弹无情地打穿了他的胸膛和后背,他就这样直立着靠在山崖的石头旁边,壮烈牺牲了。
                      定海当地的义勇人士徐保,在夜里偷偷地背着葛云飞的尸体,乘船渡过了大海。在这次战役中,清军连续和英军战斗了六个昼夜,打死了一千多名敌人。然而,最终还是因为我方兵力远远少于敌人,寡不敌众,三位镇帅都在这场战斗中为了国家英勇捐躯了。
                      这件事情被上报到朝廷之后,道光皇帝听闻后悲痛万分,流下了眼泪,随后颁布了诏书。皇帝赏赐了银两,用来操办葛云飞的丧事,并且按照提督的标准给予抚恤。不仅授予葛云飞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的世袭官职,还赐给他“壮节”的谥号。皇帝还特别恩准,赐给葛云飞的两个儿子文武举人的身份,让葛简承袭了世袭官职。后来,葛简一路做官,官至甘肃阶州知州;而葛以敦则担任了守备这一职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2-25 17:49
                      回复
                        王锡朋
                        在道光二十年的时候,王锡朋和提督陈化成一同肩负起防守吴淞口的重任。当时的局势紧张,英军的威胁如阴云般笼罩着这片海域。后来,伊里布下达调令,把王锡朋派去支援宁波。没过多长时间,他又接到新的任务,与葛云飞等人一起前往定海进行防守。
                        当英军来袭时,王锡朋一开始负责防守竹山门,他所带领的部队就像是各路军队坚固的后盾。在战斗中,他指挥有方,多次带领士兵们取得胜利,击退了英军的进攻。
                        然而,战斗的形势瞬息万变。有一次,英军趁着大雾弥漫的机会,偷偷登上了晓峰岭。由于当时没有威力强大的火炮,王锡朋的部队很难有效地抵御敌人的进攻。但他毫不退缩,毅然率领着士兵们奋勇还击。同时,他还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支援竹山的防守。在激烈的战斗中,他所带领的部下们也都拼死抵抗,副将朱汇源、吕林环、刘桂五、夏敏忠、张魁甲先后在战场上壮烈牺牲。随着战斗的持续,士兵们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快要打光了。但王锡朋依然没有放弃,他亲手杀死了几个敌人,可惜最终还是不幸遇害,为保卫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过了很长时间,人们才找到王锡朋的尸体。令人惊讶的是,他的脸色还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只是耳朵旁边有明显的伤口。巡抚刘韵珂亲自查验,确认情况属实后,为他重新进行了入殓和安葬。朝廷为了表彰他的英勇和忠诚,给予他的抚恤规格比常规更高,授予他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的世袭官职,还赐给他“刚节”的谥号。王锡朋的儿子王承泗、王承瀚,也都被赐予了文举人的身份。其中,王承泗承袭了父亲的世袭官职,后来担任了山西温州知州;而王承瀚则在工部担任主事一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2-25 17:51
                        回复
                          第一次鸦片战争
                          林则徐 邓廷桢
                          在1840年4月,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英国侵华军总司令乔治·懿律,带着一支颇具规模的舰队,共计40多艘战船,还有4000多名士兵,浩浩荡荡地朝着中国驶来。他们的目标明确,那就是打开中国的大门,实施侵略。
                          到了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屈辱又惨痛的开端。一开始,侵略军在广东和厦门,分别遭遇了两广总督林则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的顽强抵抗。这两位官员可不好惹,他们积极组织防御,给英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英军一看在这两个地方占不到便宜,便改变策略,掉头向北进发。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2-25 17:56
                          回复
                            63岁老英雄郑国鸿 英勇杀敌,壮烈牺牲
                            1841年9月27日凌晨,夜色如墨,万籁俱寂。英国侵略军的“皋华丽”号等4艘军舰,像潜藏在黑暗中的恶鲨,悄无声息地窜进了竹山门狭巷。紧接着,它们露出狰狞的面目,对着土城疯狂地开炮猛攻,妄图一举突破清军的正面防线,撕开定海的防御缺口。
                            郑国鸿早已严阵以待,他目光如炬,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军队奋勇还击。这场恶战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整整八九个小时的时间里,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震耳欲聋。郑国鸿和他的将士们怀着满腔的怒火和对祖国的忠诚,与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战斗技艺,击毙了英军400余人,让骄横的英军遭遇了一场惨败,不得不狼狈逃窜。
                            然而,胜利的背后是残酷的现实。清军与英军相比,力量悬殊巨大,而且定海守军的武器装备极为落后。但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和郑国鸿,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保卫定海。他们忍辱负重,不断地激励着将士们,郑国鸿更是大声疾呼:“与定海共存亡,同心协力,誓死保卫定海!”这句话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点燃了每一位将士心中的斗志。
                            自三大总兵进驻定海以来,他们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防务工作中。他们精心规划,认真部署,通盘考虑着每一个战守细节,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与定海共存亡的坚定决心。
                            在接下来的5天5夜里,英军疯狂地发射了1000多枚炮弹,定海大地在炮火的肆虐下颤抖不已。但清军将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死死地守住了阵地,让英军的进攻一次次地无功而返。
                            10月1日清晨,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英国军队自以为得计,认为清军无法瞭望,便妄图趁机发动偷袭。然而,郑国鸿等将领早已料定敌人会有此举动。他们伏地倚靠着土墙,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峻。忽然,耳边传来阵阵风篷声,紧接着海水也发出异样的声响,仿佛是船头被风吹动的声音。
                            几个小时后,英国军队果然倾巢而出,他们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朝着定海扑来。这一次的总攻,英军派出了船舰、运兵船、测量船、汽船等共计15艘,规模空前巨大,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在五奎山炮队的掩护下,英军分两路纵队强行登陆。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郑国鸿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绝境,但他毫无畏惧之色,依旧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战斗。随着战斗的持续,清军的炮筒因为连续发射而发红发烫,已经无法再装填火药。在这种危急关头,郑国鸿毫不犹豫地拿起刀矛,带领着将士们与英军展开了近身肉搏。
                            面对英军的步步紧逼,郑国鸿深知败局已定,但他毫不退缩。他将将印郑重地交给了将校,然后单枪匹马地冲入敌群。他挥舞着大刀,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连斩数名英军。然而,敌人实在太多,郑国鸿身上也多处受伤,十余处伤口鲜血直流。但他依然顽强地战斗着,直至最后血染沙场,壮烈殉国。
                            随着郑国鸿的牺牲,竹山门也被英军攻破。随征人员以及1200余名处州士兵,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几乎全部牺牲。这场战役,清军连续血战了六个昼夜,虽然杀伤了不少敌人,但终因寡不敌众,三镇总兵一同壮烈殉国,五千守军也全部阵亡。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悲歌,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2-25 18:00
                            回复
                              朱贵
                              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二十七日那一天,参赞文蔚把他的大营驻扎在了长溪岭。而朱贵则接到了命令,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去防守慈溪的关键要地大宝山。当时,朱贵所部与驻扎在慈溪城的张庆云部队,以及位于大宝山左侧的刘天宝部队,形成了相互呼应、如同犄角一般的有利态势,严阵以待,准备迎击前来进犯的英军。
                              时间来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初四日的清晨,数千名英军乘坐着军舰气势汹汹地登陆上岸,他们目标明确,直接朝着慈溪的大宝山逼近。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朱贵毫不畏惧,他紧紧握住大刀,第一个冲在前面,以身作则,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在他的带领下,清军多次成功地打退了英军的疯狂进攻。
                              然而,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英军见久攻不下,便又增派了兵力,分成好几路向朱贵所部发起了进攻。这下,朱贵陷入了腹背受敌的艰难境地。与此同时,三艘英国军舰开到了太平桥,直接逼近大宝山山下,并用重炮朝着山上疯狂轰击。一时间,整个战场硝烟弥漫,变成了一片火海,清军的人员伤亡极其惨重。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朱贵先后三次派人前往文蔚的大营请求支援,可文蔚却始终不肯派出援兵。而周围的友邻部队也都没有前来呼应配合,朱贵的部队只能孤军奋战,形势变得越来越危急。但朱贵没有丝毫退缩,他毅然决然地冲入敌阵,在敌人中间左冲右突,与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他一连杀死了几十名英军,就在这时,他不幸身中两弹。可朱贵强忍着伤痛,奋力跃起,再一次冲向英军。然而,命运却对他太过残酷,他又不幸中了致命的一弹,最终壮烈牺牲,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2-25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