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吧 关注:286,625贴子:6,633,486

回复:命运多舛——2413号强台风贝碧嘉回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登陆强度评定
登陆前,贝碧嘉的中心气压处于缓慢上升状态。20Z附近经过枸杞乡南侧时自动站记录到~974hpa的最低气压,而21Z登陆五龙乡时气压已经上升至~975.6hpa。2230Z(登陆前1h),贝碧嘉从南侧擦过大戢山,仅留下976.8hpa的实测。此外近中心持续风也有下降趋势。19-20Z通过岛礁时尚可支持85-90kt,22Z在舟山绿华(K9611)的实测折算后便仅支持80-85kt(当然也可能有一定偶然因素)。在巅峰仅有入门强台风、登陆前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强台风登陆实际是“不稳“的。
登陆后,由于上海市区高楼林立,对风力削弱效果明显,市区并未有达12级及以上的持续风实测。最高值是崇明区长江口站在西北眼墙录得33.3m/s的10min持续风(折算至标准高度为32m/s)。取离岸风1.16的标准折算系数可以得到1min平均~38m/s。雷达方面,23Z附近,宁波雷达在西北眼墙2.8km扫出部分41m/s以上的像素。加5kt采样效率补正、取0.89的常规折算系数,得到西北眼壁海平面1min平均风速75kt,与同时次地面站的实测比较符合。大约15min之后,舟山雷达在东眼壁安全半圆1.7km高度扫出部分36-41m/s的像素。该高度的常规折算系数约为0.84,折算到海平面约为70-75kt,叠加移速后可以支持~80kt的风速。0008Z,湖州雷达在西北眼壁2.5km高度扫出零星41m/s以上的像素(对应图中黄色),取0.88的折算系数也可以得到海平面风速约为75kt。
9.15/2303Z 宁波雷达(Z9574)。Fig a)为1.0°仰角基本反射率,Fig b)为1.0°仰角径向速度:

9.15/2318Z 舟山雷达(Z9580)。Fig a)为0.5°仰角基本反射率,Fig b)为0.5°仰角径向速度:

Fig a)为9.16/0808Z 湖州雷达(Z9572)0.5°仰角径向速度,Fig b)为同时间华东雷达组合反射率:

由于湖州雷达、宁波雷达、崇明长江口站的实测指向相似结果,西北眼壁的75kt大概率比较可靠。回波更强的东眼墙理应有更高的风速,但究竟能上推到40m/s还是42m/s,便已无从考究。CMA给出的42m/s登陆在合理范围内。贝碧嘉是登陆上海最强台风的竞争者之一。75年前,它的对手——4906Gloria一登陆舟山、二登上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伤亡。Gloria在徐家汇留下了968hpa的气压实测。如果取7月东海1005hpa的背景气压、11kt的移速,套用KZC模型得到Gloria当时的风速大约为80kt——与贝碧嘉难分伯仲。值得注意的是,Gloria并未通过上海市中心,而是从金山-松江-青浦一线擦过了上海西南,因此968hpa大概率不是在中心测得,仍有一定下推空间。在前者资料稀缺的情况下,Bebinca能否坐实登陆上海最强台风实际上仍有一定悬念。


IP属地:北京16楼2025-02-23 18:03
回复
    4、登陆后风压实测
    登陆后贝碧嘉触发了棕海效应,减弱速度很慢(详见上篇)。04Z附近舟山雷达重新扫到东北眼墙,2.6km仍有不少41m/s以上像素,按照正常的折算率仍支持75kt-80kt。嘉兴雷达(Z9573)04Z在东南眼墙0.3km高度录得41m/s的最大径向速度。按常规方法折算后也支持~75kt的海平面风速。虽然受地形摩擦影响折算系数很可能偏低,但雷达至少能够反应登陆后贝碧嘉高空风速减弱之缓慢,CMA此时给出的2min平均38m/s确实有迹可循。
    04Z附近嘉兴雷达径向速度&同时期华东雷达组合反射率:

    06Z-08Z,贝碧嘉穿过太湖北侧。太湖仙岛站(M7126)在东北眼墙测得32.8m/s持续风和40.6m/s的阵风。测站位于太湖北岸南侧大约1.3km,四面环水。取开阔水面粗糙长度0.0002,订正到标准高度风速大约为34.4m/s。再取Off-sea wind 10min-1min 1.11的折算系数,换算到1min平均大约38m/s(73kt),对应CMA定强体系35-38m/s,相较CMA给出的30m/s大幅偏高。这一点实际上比较奇怪,因为CMA对于影响我国台风的定强近年来是较为激进的。06Z附近贝碧嘉穿过无锡市区并在58354站录得~983hpa的最低气压,带入KZC模型恰好支持60kt风速。。推测CMA可能认为M7126实测风速受到了地形影响故没有采信,而是从气压推估角度进行定强。
    从地形图上看测站附近呈现出类似喇叭口的地形,可能对南风产生放大。如果从0610Z附近安全半圆的10min 25m/s入手,先折算到标准高度(~26.5m/s),再取离岸风1.16的折算系数,可以得到1min平均风速30.7m/s(59kt)。登陆后贝碧嘉所受风切减小,眼壁不对称性减弱,个人认为东西象限风速差达到15kt左右是不合理的,应当掺杂了地形作用(削弱北风而增强南风)。因此,这一实测在推估强度的过程中需要谨慎应用。纯粹从主观角度来看,将59kt、73kt取均值可能更接近此时实际风速。
    不论如何,在太湖北岸能有≥12级的持续风实测,本身已经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入门C2在登陆华东10h后仍能保持这一强度,也是风迷在此之前难以料想的。
    太湖仙岛自动站(M7126)10min平均风速曲线 & 测站附近地形图:


    选用上表中近中心实测海压进行线性回归,可以发现无论登陆与否,贝碧嘉的升压速度都大约为0.9hpa/h(作为对照,Yagi大约为3hpa/h),足以显现棕海效应的恐怖之处。

    注:选取9.15/20Z为计时原点。可能略有偶然性带来的误差。


    IP属地:北京17楼2025-02-23 18:05
    回复
      纵使由于地形平坦、水汽供应充足,贝碧嘉的升压速度已经大幅偏慢,但一切台风都有彻底消散的一天。9.18/12Z,CMA撤编,宣告贝碧嘉传奇的生命史正式画上了句号。关于定强的争论依然成为历史,但贝碧嘉带来的震撼却不可磨灭。9月中旬一个小环流C2在长江口爆发式增强,其划时代的分量完全可以比拟一周以前摩羯登陆海南,或是11月精彩的四台共舞。在气候变迁加剧的当下,类似贝碧嘉这样的极端案例可能只是开始。从统计上看,2020-2024年五年之间,长期被冠以海温偏低、干空气肆虐的东海西北部连续出现了五个C1以上的TC登陆,而上海市唯二两个官评台风级登陆都出现在最近三年。抛开风迷心理,我们不得不思考,是否“狼来了”的故事将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的威胁,而我们又应怎样应对极端化台风的侵袭。贝碧嘉的生成暴露出数值对于干空气入侵、路径细微变动的把握不足,也暴露了现代基建面对风雨灾害时有所欠缺之处。想必在气候日趋极端的将来,在这场与台风的较量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附:WMO推荐的折算系数表,在上文中有多次应用


      IP属地:北京18楼2025-02-23 18:05
      回复
        本文同步发表于台风论坛,强烈建议前往论坛查看,百度吞画质太厉害了。。。
        网址:https://http://www.tyboard.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46


        IP属地:北京21楼2025-02-23 18:09
        收起回复
          高菊贴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5-02-23 18:19
          收起回复
            高菊分析,支持
            环流,定强,登陆,实测分析都有理有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5-02-23 18:39
            收起回复
              我一直想,各国气象台预报员在分析可能登陆的高强度ty时能否像吧里各位大佬一样这般详细
              如果预报员能有经验丰富的预报员的经验修正+各大数值模型分析,或许我们对ty的各项(路径强度等)参数的预报都会准确的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5-02-23 18:41
              收起回复
                非常棒的回顾


                IP属地:上海25楼2025-02-23 19:15
                收起回复
                  由于追风时没有预料到要写回顾,所以很多资料都没有成体系地存下来(包括湖州、舟山、宁波的雷达径向速度,以及国家站逐分钟实况等)。如果您手头有补充资料,或是发现有任何知识性错误,欢迎发到本帖之中。
                  另外,下一篇回顾暂定是写轩岚诺,可以期待一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5-02-23 21:55
                  收起回复

                    贝碧嘉在舟山的极大风速分布图。北部的嵊泗出现大面积的14级以上阵风,南部的舟山本岛阵风却只有7-8级,可见贝碧嘉的环流确实小。


                    IP属地:浙江27楼2025-02-24 07:15
                    收起回复
                      华东货吗


                      IP属地:广东28楼2025-02-24 08:39
                      收起回复
                        补充一些图片资料:
                        山东省过程降水:

                        9.18山东雷达,此时贝碧嘉北部倒槽云系诱发了大规模的降水:

                        贝碧嘉全国过程降水量图:


                        IP属地:北京29楼2025-02-24 19:20
                        回复
                          2025年2月25日更新,一些小的补充:
                          1、太湖仙岛北边一点就是太湖北岸,陆地上有比较密集的建筑群会遮挡北风。2.4中直接用离岸风标准系数折算有点太鲁莽了(这个东西应该只适用于海岸线上的测站),大概率无法得到合理的风速。因此,不应该因为西眼壁折算出来偏弱就否定此时的强度。与之相比,南眼壁上风向的下垫面为湖面,基本没有遮挡,可靠性肯定会更高一点。
                          太湖仙岛附近卫星遥感影像。太湖仙岛即为图左下侧的小岛,其北侧1.5km是一个小区,再向北是一座山丘,再向北是一片比较密集的工业区+学校:

                          湖景小区特写:

                          工业区和学校特写:

                          2、贝碧嘉在太湖很可能出现了一个环流紧缩、风速提升的过程。距离中心10km的无锡本站未录得静风,可见此时贝碧嘉核心风圈之紧凑。此时雷达上其形态甚至好于登陆前,太湖上空监测到了密集的闪电,很可能风速也有一定提升。贝碧嘉在太湖增强可能跟偏高的湖平面温度有关(如果您有太湖浮标的相关数据,欢迎发到帖子中)。
                          太湖的高水温之成因或许可以从夏末苏南的高温窥见一角。江苏省去年夏天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位列历史第二,最高温≥37℃日数位列历史第二。无锡本站8月4日监测到41℃的极端高温,在这样的持续高温下太湖的水温肯定不会低。8月,我国华北地区的500hpa位势高度比常年偏高20-30,整体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这也是高温的产生原因之一。
                          贝碧嘉位于太湖上空时华东雷达雷电监测:

                          江苏省去年夏天高温日数:

                          东亚地区8月平均500hpa位势高度:


                          IP属地:北京30楼2025-02-25 19:33
                          收起回复
                            曾经如此上望,最后的结果真是浪费了9月历史级东海海温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5-02-25 23:05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32楼2025-02-25 2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