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吧 关注:3,183贴子:7,439
  • 1回复贴,共1

水火相济,乾坤颠覆,《哪吒2》里的道家思想如何隐喻当代困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二元对立:魔性和神性一块儿存在
1.哪吒,魔童身份和灵珠使命的矛盾哪吒本来是“魔丸”转世,按道理说,这魔丸代表的就是纯粹的坏,也就是魔性。但他在李靖夫妇的教导下,加上自己慢慢觉醒,身上善良的一面,也就是神性,越来越明显。这种矛盾的设定,其实跟道家“善恶同源”的想法很像。在道家看来,魔性和神性可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就像一个东西的两面,得通过“修道”,也就是不断自我成长和改变,才能达到一种平衡。
2.敖丙,灵珠身份背后的龙族麻烦敖丙是“灵珠”化身,灵珠一般象征着特别善良。可他因为要帮龙族完成复仇的使命,一下子就陷入了道德困境。灵珠和魔丸身份弄反了,这就打破了咱们平常那种非黑即白的道德观念,体现了道家“祸福相依”的辩证观点。好事和坏事,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说不定啥时候就互相转化
二、矛盾统一:天命和自我的较量
道家有句话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人要顺应天道,但也不能完全没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1.哪吒反抗天命预言哪吒被预言说“肯定会遭天劫,然后就没了”,这听起来就像命中注定,根本没法改变。但他最后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就靠着这股信念,打破了这个宿命。这情节有点像《庄子》里“安时而处顺”和“逍遥游”思想的结合。一方面接受天命给的限制,另一方面在精神上追求超越,不被命运束缚住。
2.四海龙王和天庭秩序的矛盾
龙族一直镇压着海底的妖兽,可天庭却对他们不放心,害怕他们势力太大。这就暴露出权力体系里那种“正和邪都颠倒了”的情况。道家其实一直批判那种僵化的等级秩序,就像《老子》里说的“大道废,有仁义”。电影通过龙族的这种困境,暗暗地反思了这种所谓的“伪天道”
三、水火相济:道家元素像符号一样的表达
电影里“闹海”是个关键情节,它用“水”和“火”这些道家的意象,来隐喻内心冲突最后达到调和。
1.水和火的象征意义哪吒会“三昧真火”,这代表着特别暴烈、敢于抗争的阳刚力量。敖丙会“寒冰法术”,象征着压抑、隐忍的阴柔力量。水和火本来是互相克制的,但是在对抗天劫的时候,这两种力量合在一起,反而达到了一种“阴阳相济”的平衡状态。这跟道家“反者道之动”的转化思维是一致的,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2.混元珠和混沌之海混元珠分裂成了灵珠和魔丸,这就好像在说宇宙最初的本源开始分化了。还有那个“混沌之海”,它既是个封印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看作是重生的地方。这就暗暗包含了道家“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宇宙观,世间万物从无到有,又从有回归到无。
四、社会隐喻:对现代问题的回应
电影虽然讲的是神话故事,但其实也回应了咱们现代社会里关于身份认同、群体偏见等这些问题。
1.“魔童”标签和被大家排斥份标签与群体偏见:哪吒“魔童”身份被陈塘关百姓视为异类,遭受恐惧与排斥,这映射出当代社会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与污名化。如同现实中,人们常因他人的出身、外貌、职业等给其贴上固定标签,忽略个体真实本质。而哪吒打破偏见,体现道家“齐物”思想,即万物本无贵贱之分,倡导当代社会应摒弃无端偏见,平等对待每一个体。
2.功利主义与价值异化龙族被天庭利用镇压海底妖兽,事成后却遭弃,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隐喻当代社会中功利主义盛行,人们或群体为追求利益,将他人工具化,导致生命价值被扭曲。道家“绝巧弃利”“见素抱朴”思想与之呼应,警示当代人应避免过度功利,尊重生命本真价值。
3.个体与集体的冲突协调哪吒与敖丙,一个魔丸转世,一个灵珠化身,各自背负不同使命与期望,既存在个体的挣扎,又有共同对抗天劫的合作。这象征当代社会中个体追求自我价值与集体利益间的矛盾统一。个体在集体中可能面临身份冲突、使命抉择,需如影片中通过内在修心,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和解与平衡,达到共赢。
4.对既定命运与突破的思考哪吒被预言“必遭天劫而亡”,却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反抗。这隐喻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各种既定限制,如出身、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命运”枷锁。影片鼓励当代人在接受现实局限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困境,追求精神超越与自我价值实现。
5.多元价值观的融合共生影片中魔性与神性共生,打破传统非黑即白道德框架。这反映当代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不同观念、行为方式相互碰撞。如同道家“阴阳二元论”强调对立统一,当代社会需接纳多元价值观,认识到善恶、美丑并非绝对,促进不同价值观相互理解、融合,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23 04:56回复
    1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23 2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