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引擎的发展历程如下:概念提出与初步研究- 2001年:英国卫星推进器研究公司SPR Ltd.提出EM Drive概念,科学家Roger Shawyer率先展开研究。- 2003年:Roger Shawyer研制出第一台EM引擎,直径160mm,消耗微波功率850W,采用天平梁称重法获推力160mN。技术改进与多国参与- 2006年:Roger Shawyer研制出第二台EM引擎,直径280mm,消耗微波功率1200W,采用天平和悬挂式推力测量方案获推力250mN。- 2007年:Roger Shawyer在低阻力气悬浮转动平台开展动力实验,第二台EM引擎消耗微波功率1000W时,推力达287mN,100kg重平台被加速到2cm/s。- 2011年:西北工业大学杨涓团队进行无工质微波推进试验,微波功率2.5kW时,极限推力达720mN。关键突破与争议并存- 2014年:NASA工程师Paul March在约翰逊太空中心高度真空中成功验证EM引擎。同年6月4日,NASA“鹰工厂”团队将实验结果以论文形式在AIAA第50届联合推进大会上发表,28瓦微波功率下产生30-50微牛推力。- 2015年:美国奥兰多举行的美国航天航空学会推进与能源论坛会议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空间研究所的物理学家Martin Tajmar论述电磁引擎产生接近预期大小的推力。- 2016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天宫二号的太空环境中进行了电磁驱动技术的相关实验并成功。后续研究与应用探索- 2016年后:国际上多个团队持续研究,如Roger Shawyer本人、美国Cannae公司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陈粤团队完成可用于飞行试验的试验装置研制,开展在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