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吧 关注:562,346贴子:2,449,249

询问deep seeks钢铁侠能否实现,哪些违背物理、技术不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为科幻作品中的顶级装备,其设计融合了众多超前的物理概念,但从现实科技和物理定律出发,其实现可能性存在多层限制。以下从核心模块逐一分析可行性边界:
一、材料科学:1.纳米级防护的物理天花板
材料强度极限 战甲需承受导弹直接命中(约 10^8焦耳冲击),现有最强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理论强度上限为130GPa,仅能抵挡约10^6,焦耳冲击,相差两个数量级。
二、能源系统:
1、微型化
-纳米战甲(Mark 50)要求每平方厘米集10^{12}纳米单元,远超当前光刻机精度。
纳米级元件在常温下稳定性崩溃,需接近绝对零度运行,与实战需求矛盾。
2、能量密度:斯塔克胸口反应堆直径3cm,输出功率却达 3GW,相当三个三峡电站,远超铀-235裂变8×10^{13}J/m³,更接近反物质湮灭级9×10^{16}J/m³。 而且钯-核反应截面积极小,无法实现自持链式反应
3、散热:即使忽略能量来源,3GW功率产生的废热(按50%效率计)达 1.5GW,远超现有散热极限,热辐射足以瞬间气化半径30米内所有生物。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2-19 21:10回复
    三、推进系统:
    1无工质推进悖论
    战甲手掌/脚部推进器无可见工质喷射,却可产生百吨推力,违反动量守恒定律。
    当前最先进离子推进器(欲实现钢铁侠级机动需推进器质量超战舰级别
    2. 人体抗过载极限
    战甲从静止加速至音速(340m/s)需1秒时,驾驶员承受35g过载,远超人类耐受极限(9g持续5秒即昏迷)。
    即便有液态缓冲系统,也无法突破生物组织抗压强度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2-19 21:13
    回复
      四、智能系统:
      1. AI响应速度瓶颈
      贾维斯1毫秒内完成分析→战术→武器调配,远超现有超级计算机仅1.1×10^{18}次/秒)。
      2. 传感器微型化
      战甲搭载的雷达/红外/声呐多模探测系统,达到电影中360°无死角感知,需在装甲内部集成超过 10^6个微型传感器,远超当前工艺极限(iPhone 14仅含 12个主要传感器)。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2-19 21:18
      回复
        五、理论突破可能性评估
        可行方向(未来50-100年)
        外骨骼增强: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洛克希德HULC系统,已实现20%基础机动能力。
        定向能防御:激光拦截来袭弹药(以色列铁束系统已击落无人机)。
        有限飞行:喷气背包(Gravity Industries套装)持续飞行5分钟。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2-19 21:21
        回复
          2. 物理定律级障碍(永远不可行)
          无工质推进:除非发现快子或负质量物质。
          皮姆粒子技术:改变原子间距违反电磁相互作用基本规律。
          硬抗核爆级防护:质能守恒不可逾越。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2-19 21:22
          回复
            人类科技最多能制造出低配版"战甲-重量超过2吨,依赖外部能源补给
            最高速度不超过300km/h,续航低于1小时
            仅能抵挡中小口径枪弹,无法抗衡重武器
            钢铁侠战甲需突破至少 3项基础物理定律(质能守恒、动量守恒、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2-19 21:23
            回复
              我做了妥协:尺寸扩大到7立方米。持续研发30年(至2053年)
              以下是调整后的参数预测与技术瓶颈:
              1. 力量系统
              举重能力 10吨(碳纳米管人工肌肉未完全成熟)
              握力 5吨(磁流体控制精度0.05特斯拉)
              跳跃高度 20米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2-19 21:30
              回复
                飞行系统:
                巡航速度900km/h(等离子推进器体积受限) | 电离效率仅达理论值55%
                | 垂直起降* 30分钟悬停(氦-3核聚变电池| 氦-3开采量仅满足50%需求 。
                机动过载18G(部分惯性补偿 ,引力场调制算法未完全破解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2-19 21:33
                回复
                  能源和续航:
                  储能密度(3kWh/kg(固态锂空气电池,真空能提取效率仅30%
                  持续作战 :48小时(可控核裂变电池)
                  瞬时功率:30MW(石墨烯超级电容) 超导材料仍需-150℃环境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2-19 21:37
                  回复
                    4. 过载保护系统
                    缓冲效率: 90%(记忆合金+气凝胶)相变材料循环寿命仅1万次
                    神经保护:外骨骼液压补偿
                    纳米机器人生物安全性未验证
                    G力耐受:30G(血液替代氧载体) | 细胞抗剪切基因编辑未完成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2-19 21:39
                    回复
                      5. AI与控制系统
                      决策速度:1ms(硅基量子计算) | 光量子比特错误率过高|
                      战场学习 | 预训练模型+增量学习 | 动态纳什均衡求解器未收敛
                      人机融合:脊髓接口(2Gbps) | 神经信号解码精度仅80% |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2-19 21:43
                      回复
                        战术效能
                        1.突袭作战:10吨举重可摧毁常规地堡
                        20米跳跃需两次接力,900km/h亚音速突防
                        2.持续控制:48小时需中途充能1次
                        过载18G躲不过高超音速武器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5-02-19 21:51
                        回复
                          制造成本:
                          单机成本$1.2亿(技术未规模化)
                          能耗成本:作战小时$15万/小时(氦-3稀缺)
                          训练成本:$500万(脊髓接口手术)医疗风险增加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5-02-19 21:55
                          回复
                            四、战略价值评估:
                            具备代差优势:
                            相比传统装甲,30年机甲对俄军T-14坦克的交换比可达1:40。
                            快速反应价值:900km/h速度可在2小时内覆盖东欧全境,形成区域威慑。
                            2. 妥协领域:无法单方面终战:缺乏持续压制能力,
                            依赖体系支撑:需卫星导航、量子通信网络等配套,难以完全独立作战。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02-19 21:58
                            回复
                              结论:
                              技术跃进中的必要妥协
                              30年研发周期下的7立方米机甲,将是 有限代差武器
                              战术层面:可改变战场规则,但无法彻底消灭对手战争潜力。
                              战略层面:需与空天、网络、生化等多域战力协同,形成“技术包围网”。
                              文明意义:标志着人类从“化学能纪元”迈入“量子-核能纪元”,但离“反物质文明”仍有代沟。
                              最终,它像20世纪的航母,改变战争形态,但无法单独决定文明走向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5-02-19 2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