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百态之《瞎子陈伯》
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山东来的算挂瞎子,大家习惯地叫他陈瞎子。
五十多年前,他算卦来到俺村,那时的村妇都信算卦,纷纷找他算卦,于是他就算出许多家的小孩儿长不大,必须认个干佬,于是他就成了许多小孩儿的干佬,认他做干佬的小孩儿家长都会请他到家里住几天,好好招待——我就记得我小时候我们都吃大馇饭,而给他烙油饼!这一圈轮下来,就差不多一个月,第二年他会准时再来。
陈伯虽瞎,吹笛,拉二胡都会,真不知道是怎么学的,长年关里关外的坐火车,不知道他是怎么找的!
有一天,他跟我讲起了他自己的往事:我在月子里眼就瞎了,也没见过这世界什么样,能让我看上一眼就知足了!我命苦,却死不了,一年一辆卡车把我撞倒,把我背的二胡都压断了,我爬起来,啥事没有!卡车早就跑没影了!那一年在宾县,两个小青年劫我,三拳两脚把我打倒在地上,口袋里的钱都给抢走了!
陈伯这些年也攒了一点儿钱,放在了侄子那里,七十多岁的时候,不想再奔波了,想到侄子那里去养老,谁知侄媳妇却容不下他,吵了一架又流浪四方! 后来信算卦的人少了,也没有人再认他当干老了,他年事又高,他的生存越来越艰难,从他去我们村里的频率也看得出,最早是一年去一次,后来是半年,最后两三个月去一次,俗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谁不担心啊,他万一病在谁家里,死在谁家里该怎么办啊?那时农民的日子都很艰难,说是给他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养老送终,恐怕没有人能够做到!
后来听村子里的人讲,已经二十几年没有见到陈瞎子的身影了,他如果活着,该有九十多岁了,不知他是否能安度晚年!
——此文原稿1993年发表于《生活报》《星期天》文艺副刊#原创作品##随笔#
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山东来的算挂瞎子,大家习惯地叫他陈瞎子。
五十多年前,他算卦来到俺村,那时的村妇都信算卦,纷纷找他算卦,于是他就算出许多家的小孩儿长不大,必须认个干佬,于是他就成了许多小孩儿的干佬,认他做干佬的小孩儿家长都会请他到家里住几天,好好招待——我就记得我小时候我们都吃大馇饭,而给他烙油饼!这一圈轮下来,就差不多一个月,第二年他会准时再来。
陈伯虽瞎,吹笛,拉二胡都会,真不知道是怎么学的,长年关里关外的坐火车,不知道他是怎么找的!
有一天,他跟我讲起了他自己的往事:我在月子里眼就瞎了,也没见过这世界什么样,能让我看上一眼就知足了!我命苦,却死不了,一年一辆卡车把我撞倒,把我背的二胡都压断了,我爬起来,啥事没有!卡车早就跑没影了!那一年在宾县,两个小青年劫我,三拳两脚把我打倒在地上,口袋里的钱都给抢走了!
陈伯这些年也攒了一点儿钱,放在了侄子那里,七十多岁的时候,不想再奔波了,想到侄子那里去养老,谁知侄媳妇却容不下他,吵了一架又流浪四方! 后来信算卦的人少了,也没有人再认他当干老了,他年事又高,他的生存越来越艰难,从他去我们村里的频率也看得出,最早是一年去一次,后来是半年,最后两三个月去一次,俗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谁不担心啊,他万一病在谁家里,死在谁家里该怎么办啊?那时农民的日子都很艰难,说是给他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养老送终,恐怕没有人能够做到!
后来听村子里的人讲,已经二十几年没有见到陈瞎子的身影了,他如果活着,该有九十多岁了,不知他是否能安度晚年!
——此文原稿1993年发表于《生活报》《星期天》文艺副刊#原创作品##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