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见证着山西的雄浑壮阔;滔滔黄河,诉说着三晋的历史沧桑。古老的黄土地,孕育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也滋养出了熠熠生辉的品牌农业。以“特”和“优”为抓手,从生产和销售两端切入,山西正以崭新的姿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产品“上行”,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山西品牌农业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密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记者深入山西,一探究竟。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品质画卷
垣面,这是行走在山西经常会听到的一个词语,主要是指沟壑或山脉环绕中较为平坦的地形区域。不同于脑海中高山黄土的敦厚印象,这个坐落于临汾市吉县上东村一处垣面上的“拾秋果园·现代高效示范园”却充满了科技感。
“右手边就是矮化密植果园,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吉县果业中心主任陈元介绍,就是这种相对轻简化、便于机械化操作的果园,比乔化果园更能抗病毒、抗重茬、助丰产,“矮化密植果园可以做到1年栽树,2年挂果,3年丰产,4到5年以后就是盛产期,而且果子的商品率很高。等到了秋天,眼前这光秃秃的果园就会变成一面面苹果墙。”
吉县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具备苹果生长所需的纬度、海拔、温差、光照、土壤、空气质量“六个最适宜”条件。说话间,陈元掏出手机跟记者分享往年丰收的图片和视频。只见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极其壮观,搭载着采摘工人的移动升降平台,稳稳地行驶在两列苹果树中间4米宽的机耕道上。
“苹果产业也在转型,以前的老果园全都靠人,现在主要是机械化操作。”陈元说,果树中间还可以种植油菜之类的低秆作物,可以多一份收入,或者直接翻到地里,就是上好的有机肥。
在山西,“特”“优”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源于现代农业对品质的不断精进。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在有着“小杂粮王国”之称的山西,不得不提到这张“黄金名片”——沁州黄小米。3亩小米地,从20个人收一天才能完成,到1台收割机1小时完成,全程机械化的新技术已经让这抹“沁州黄”成为当地农户的金色希望。
比普通小米市场价高出数倍的沁州黄小米,其好品质除了优越的“出身”,还有生产线上的层层把控。
为了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联合7家公司、18个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和部分谷子种植大户,组建成立了沁州黄集团小米产业化联合体。公司董事长石耀武介绍,对联合体内的订单谷子,公司都是以高于市场价格按不同等级优质优价全数收购,普通谷收购价每斤4元,有机谷每斤8元。基地严格实行统一规划地块、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订单收购的管理方式,把有机、绿色的种植标准和技术规程落到实处。
政企协同发力的产业篇章
延伸农产品流通的“长”半径,无论是保鲜储藏,还是深加工,对于打造品牌产品矩阵来说,冷库的作用至关重要。
山西北部的大同市云州区,七八月无疑是一年之中最热闹、最令人期待的黄花采收季。一望无垠的黄花地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采摘工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着一朵朵鲜嫩的黄花。新鲜采摘下的黄花经过杀青、晾晒,便可转移到冷库保存。
一打开冷库大门,扑面而来的是黄花特有的香气,一筐筐堆放整齐的干黄花随即映入眼帘。“近年来,云州区利用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全区冷藏设施建设,共计新建了87个冷藏设施,总容积达8.2万立方米。”云州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霍宇恒介绍。
冷库是保证大同黄花能够妥善储藏的硬核利器,也是保证隰县玉露香梨质量的关键。年前腊月,正值玉露香梨销售旺季,隰县果钛鲜农业专业合作社冷库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分选、包装、邮寄。“果农能在我们这边的冷库免费存储玉露香梨,有些果农不懂营销,所以地头价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建议他们把梨存起来,等到后期价格涨起来之后,再负责帮果农把梨卖出去。”合作社负责人石玉芳告诉记者,如今周边已有5个村的果农与合作社形成常年合作关系,带动效应愈发明显。
据了解,山西已连续四年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争取中央资金7.7亿元,支持1348个主体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132个,新增库容449万立方米。同时安排省级专项资金2000万元,在全省建设产地集配中心15个,对提升全省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规划有序,物畅其流。有了冷库这个可靠的“后勤部队”,“排头兵”电商物流就能一路勇往直前。
山西品牌农业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密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记者深入山西,一探究竟。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品质画卷
垣面,这是行走在山西经常会听到的一个词语,主要是指沟壑或山脉环绕中较为平坦的地形区域。不同于脑海中高山黄土的敦厚印象,这个坐落于临汾市吉县上东村一处垣面上的“拾秋果园·现代高效示范园”却充满了科技感。
“右手边就是矮化密植果园,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吉县果业中心主任陈元介绍,就是这种相对轻简化、便于机械化操作的果园,比乔化果园更能抗病毒、抗重茬、助丰产,“矮化密植果园可以做到1年栽树,2年挂果,3年丰产,4到5年以后就是盛产期,而且果子的商品率很高。等到了秋天,眼前这光秃秃的果园就会变成一面面苹果墙。”
吉县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具备苹果生长所需的纬度、海拔、温差、光照、土壤、空气质量“六个最适宜”条件。说话间,陈元掏出手机跟记者分享往年丰收的图片和视频。只见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极其壮观,搭载着采摘工人的移动升降平台,稳稳地行驶在两列苹果树中间4米宽的机耕道上。
“苹果产业也在转型,以前的老果园全都靠人,现在主要是机械化操作。”陈元说,果树中间还可以种植油菜之类的低秆作物,可以多一份收入,或者直接翻到地里,就是上好的有机肥。
在山西,“特”“优”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源于现代农业对品质的不断精进。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在有着“小杂粮王国”之称的山西,不得不提到这张“黄金名片”——沁州黄小米。3亩小米地,从20个人收一天才能完成,到1台收割机1小时完成,全程机械化的新技术已经让这抹“沁州黄”成为当地农户的金色希望。
比普通小米市场价高出数倍的沁州黄小米,其好品质除了优越的“出身”,还有生产线上的层层把控。
为了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联合7家公司、18个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和部分谷子种植大户,组建成立了沁州黄集团小米产业化联合体。公司董事长石耀武介绍,对联合体内的订单谷子,公司都是以高于市场价格按不同等级优质优价全数收购,普通谷收购价每斤4元,有机谷每斤8元。基地严格实行统一规划地块、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订单收购的管理方式,把有机、绿色的种植标准和技术规程落到实处。
政企协同发力的产业篇章
延伸农产品流通的“长”半径,无论是保鲜储藏,还是深加工,对于打造品牌产品矩阵来说,冷库的作用至关重要。
山西北部的大同市云州区,七八月无疑是一年之中最热闹、最令人期待的黄花采收季。一望无垠的黄花地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采摘工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着一朵朵鲜嫩的黄花。新鲜采摘下的黄花经过杀青、晾晒,便可转移到冷库保存。
一打开冷库大门,扑面而来的是黄花特有的香气,一筐筐堆放整齐的干黄花随即映入眼帘。“近年来,云州区利用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全区冷藏设施建设,共计新建了87个冷藏设施,总容积达8.2万立方米。”云州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霍宇恒介绍。
冷库是保证大同黄花能够妥善储藏的硬核利器,也是保证隰县玉露香梨质量的关键。年前腊月,正值玉露香梨销售旺季,隰县果钛鲜农业专业合作社冷库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分选、包装、邮寄。“果农能在我们这边的冷库免费存储玉露香梨,有些果农不懂营销,所以地头价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建议他们把梨存起来,等到后期价格涨起来之后,再负责帮果农把梨卖出去。”合作社负责人石玉芳告诉记者,如今周边已有5个村的果农与合作社形成常年合作关系,带动效应愈发明显。
据了解,山西已连续四年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争取中央资金7.7亿元,支持1348个主体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132个,新增库容449万立方米。同时安排省级专项资金2000万元,在全省建设产地集配中心15个,对提升全省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规划有序,物畅其流。有了冷库这个可靠的“后勤部队”,“排头兵”电商物流就能一路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