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都是古代流放罪犯的蛮荒之地”
这是很多人攻击贬低广东的一大口号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的确,广东,只有广州一带开发较早,其余地区要到唐宋年间才得到逐步开发。暂且不论广东蛮荒与否,先看看古代的流放制度。
中国古代,罪犯绝大部分只会充军,不会流放。
先秦时期,交通不便,治权不归,流放犯人去不了如此遥远之地
只有海南岛,因为有海峡之隔,汉元帝决定放弃管治,又因海峡之隔,开始以海南作为流放罪人之地,其后乱世,中原朝廷亦无力远遣犯人。至隋朝冼夫人清剿琼崖后,开始渐渐将犯人的流放法改为充军法。
因为作奸犯科的犯人需要监管控制,下放到军力薄弱,开发度低的地方,很容易给他们聚集作反的机会,一旦上山为王,朝廷亦清剿不易。
所以罪犯会去哪里? 充军会充去哪里? 当然就是重兵屯守防范游牧民族的北方,长城附近,还有防御吐蕃的西北边境。既受军队约束,亦可以为军队当后勤杂务。
那什么人会被流放两广、海南、福建、湘南这些地方呢,当然就是政治犯,即在朝野斗争中落败的贬摘官员。
一来这些地方处于朝廷势力;二来文官始终熟读圣贤经典,懂忠节,亦无勇力,少有纠集谋反者;三来正好让这些官员教化当地,开发南方。
亦正是这些贬摘官员,给广东一带带来中原先进文化,农耕文明。
正如唐代的韩愈就曾流放广州潮州,李卫公李德裕流放海南,苏东坡被流放到广东惠州,明末高僧弘觉禅师憨山德清被流放广东雷州,柳宗元被流放海南,唐代名相魏元忠被流放广东端州。。。 。。。
还有南宋少帝小朝廷,崖山之战与元军决战的数十万大军被冲散的、得以保命的军士及其家属很多亦散落在广东各处。我有一位新会籍同学就是南迁宋军后人,至今其家族里仍然保留着族谱和独特的每年二月初六拜祭祖先的习俗。
广东是犯人之后? 非也, 铮臣教化、卫国烈士之后是也
这是很多人攻击贬低广东的一大口号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的确,广东,只有广州一带开发较早,其余地区要到唐宋年间才得到逐步开发。暂且不论广东蛮荒与否,先看看古代的流放制度。
中国古代,罪犯绝大部分只会充军,不会流放。
先秦时期,交通不便,治权不归,流放犯人去不了如此遥远之地
只有海南岛,因为有海峡之隔,汉元帝决定放弃管治,又因海峡之隔,开始以海南作为流放罪人之地,其后乱世,中原朝廷亦无力远遣犯人。至隋朝冼夫人清剿琼崖后,开始渐渐将犯人的流放法改为充军法。
因为作奸犯科的犯人需要监管控制,下放到军力薄弱,开发度低的地方,很容易给他们聚集作反的机会,一旦上山为王,朝廷亦清剿不易。
所以罪犯会去哪里? 充军会充去哪里? 当然就是重兵屯守防范游牧民族的北方,长城附近,还有防御吐蕃的西北边境。既受军队约束,亦可以为军队当后勤杂务。
那什么人会被流放两广、海南、福建、湘南这些地方呢,当然就是政治犯,即在朝野斗争中落败的贬摘官员。
一来这些地方处于朝廷势力;二来文官始终熟读圣贤经典,懂忠节,亦无勇力,少有纠集谋反者;三来正好让这些官员教化当地,开发南方。
亦正是这些贬摘官员,给广东一带带来中原先进文化,农耕文明。
正如唐代的韩愈就曾流放广州潮州,李卫公李德裕流放海南,苏东坡被流放到广东惠州,明末高僧弘觉禅师憨山德清被流放广东雷州,柳宗元被流放海南,唐代名相魏元忠被流放广东端州。。。 。。。
还有南宋少帝小朝廷,崖山之战与元军决战的数十万大军被冲散的、得以保命的军士及其家属很多亦散落在广东各处。我有一位新会籍同学就是南迁宋军后人,至今其家族里仍然保留着族谱和独特的每年二月初六拜祭祖先的习俗。
广东是犯人之后? 非也, 铮臣教化、卫国烈士之后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