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四年(1044年)春天,滕宗谅被贬到岳州(今岳阳市),一度牢骚满腹、悲观失望,在老友范仲淹的开导下,逐渐从怨恨的心态中走出来,积极清除弊政。一年之后,岳州出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局面。滕宗谅于是决定扩建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岳阳楼。
庆历六年(1046年)春天,岳阳楼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洞庭湖边,成为岳州的标志性建筑。范仲淹少年时期在洞庭湖边生活过。二人以前喝酒闲聊时,范仲淹会不时提起自己少年时期在洞庭湖边游玩的时光。于是滕宗谅马上修书一封,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及一大木桶君山银针茶,派手下人于六月十五日飞马送往邓州。
庆历六年(1046年)春天,岳阳楼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洞庭湖边,成为岳州的标志性建筑。范仲淹少年时期在洞庭湖边生活过。二人以前喝酒闲聊时,范仲淹会不时提起自己少年时期在洞庭湖边游玩的时光。于是滕宗谅马上修书一封,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及一大木桶君山银针茶,派手下人于六月十五日飞马送往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