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匪王三春:发明酷刑“坐椿”,老婆的大金牙最后要了他的命野珧2025-02-13 05:04山西民国时期大土匪多,川陕边境的王三春就是个代表。
1884年,王三春出生于四川平昌长垭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虽然不富裕,但还是送他读了书,王三春也很聪明,一年就读完了“四书”。但他父亲此时却意外去世了,家里没了顶梁柱,王三春自然辍学了。
王三春的母亲是一个跛子,行动不便,但为了养活孩子,只能日夜劳作,所以很少有时间管教王三春。就这么,王三春脾气越来越怪癖,一言不合就使性子。当然,那个年代到处都是土匪,经常祸害老百姓,耳濡目染,王三春自然会受一些影响。
1904年,王三春20岁,娶妻杨氏。一家人老老实实种地过日子,虽然不富裕,但还能过得去。没想到,很快他们一家就和族长闹了矛盾,起因是争夺山林树木。农村这样的矛盾经常发生,族长有权有势,当然不会吃亏。
王三春脾气倔,一般人忍忍就过去了,但他不行,非要跟族长闹腾,甚至到了动手打架的地步。结果很明显,王三春占不了啥便宜,一气之下,他把族长的一间茅草房点着了。这个家肯定待不住了,王三春心一横,上了巴山当土匪。
王三春很快就展现出了土匪潜质,聚拢了一帮弟兄。在当时,因为各种原因躲进山里的人很多,王三春搜罗了一帮人之后,觉得有必要弄点武器了。
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劫道。
几十个人经常埋伏在山路旁,人人手里拎着木棒子,仔细观察行人,有枪抢枪,有钱抢钱。还真巧了,有一天土匪罗玉成手下的几个伙计,扛着枪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王三春一看,赶紧招呼大家埋伏好,等到这几个土匪一走近,几十号人拎着棒子呼啦一下围上去,二话不说劈头就打。
几个土匪当时就被打懵了,躺在地上哭爹喊娘,就这么,王三春成功抢到了几支长枪。这几支枪肯定成不了大事儿,于是王三春又盯上了土兴场的民团。当时的民团背后都有地主豪绅支持,有人有枪,小股土匪根本不是他们对手。这个土兴场的民团有五十多支长枪,凭王三春手底下这些人,硬抢恐怕没啥机会,必须想想办法。
王三春的办法是,趁着半夜,村子的两头都安排了人,同时放几颗大炮仗。紧接着,王三春站在街口吹了几声口哨,大声喊:“兄弟们,先不要动武,我去和团总交涉交涉再说。”民团团总睡得正美,忽然听到外面砰砰几声巨响,还以为是火炮呢,这是遇到巨匪了啊!听到有人要进来交涉,立马准备好投降了。就这么,王三春靠着几个炮仗,弄到了五十多支枪。
要说王三春这个人脑子比较好使吧,他靠着这些枪,很快就拉起一支队伍,对外宣称“劫富济贫”——“劫富”那是真的,“济贫”就不知道有没有了。不过这样已经不错了,至少老百姓对他没太大怨言。王三春定下的规矩是:“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用,抢富不抢贫,抢远不抢近。”就这么,成功在大巴山站稳了脚跟。
1929年,王三春转移到陕西镇巴一带。
此时,他手下已经有五六百人,200多支枪,属于实力很强大的一股土匪了。但是那个时候四川军阀实力更强大,比如军阀刘存厚就派出部队,到镇巴一带抢地盘。王三春一看,自己不可能是正规军的对手,主动带着人撤了。
没想到,1930年刘存厚的部队被冯玉祥打垮,撤走了。另一股土匪陈德三已经被“招安”,奉命驻守镇巴。王三春之前认识陈德三,关系还不错,他知道陈德三的实力。于是,迅速召集了一千多人马,把陈德三赶走了。
这下好了,王三春占了镇巴,当起了土皇帝。他不仅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还专门设置了税局,收了税自己用;建了一家造币厂,控制整个镇巴的经济;设立军械局,制造枪支弹药。这可不简单啊,相当于整个镇巴他一个人说的算,实实在在的土皇帝。
但是咱们想想也知道,陕军怎么可能让他这么嚣张?很快,时任三十八军旅长的赵寿山就把王三春收编了。这下王三春可算有了大靠山,他被任命为川陕边游击司令,驻防镇巴,鼎盛时期有4个团的编制,5000多人马。
1933年9月下旬,被陕军收编没多久的王三春,在黑虎山地区遇到了红军。王三春是个聪明人,一打听就知道红军纪律严明,战斗力较强,不好对付。所以,他主动撤了。后来红军不断推进,拿下了宜汉、达县等地。驻守万源县的川军刘存厚一部,觉得打不过红军,把家当一收拾,跑了。
王三春听到这个消息,乐疯了,赶紧带人出发,跑步前进,18日占领了万源。没想到,手下人还没歇过来脚,21日红军就来了——王三春一瞅这情况,算了,走吧。于是又连夜带着队伍出了城,来到大竹河地区。
当时四川军阀的“六路围攻”,让红军实在腾不开手脚,见王三春多次主动撤退,红军也就不打他了,彼此相安无事了半年时间。
既然是土匪,王三春肯定也干了不少坏事。
据一些老年人的回忆,王三春有一次和自己的警卫连长喝酒,他忽然说:“有猜拳喝酒,吃菜喝酒,你见过杀人喝酒吗?”警卫连长摇了摇头,王三春说:“我叫你见识见识。”于是直接让人从街上拉来一个人杀了。
有一年,王三春把宁强县陈百万的女儿绑架了,要500条枪、3000银元和1500套军服来赎人,结果陈百万把东西凑齐送过来时,他女儿早就被打死埋在山里了。
最恐怖的是,王三春发明了一种名叫“坐椿”的酷刑,来对付自己地盘内的其他土匪。所谓“坐椿”,就是找一棵小树拦腰砍断,然后把剩下的树桩削尖了。之后,抓住的土匪扒光衣服,屁股正好对着尖尖的树桩,然后用力按坐下去……
1934年初,四川军阀刘湘委任王三春为第一纵队长,跟随四川“剿总”陈厚坤一起去攻打万源县。之后,王三春又奉命追击红军队伍,到7月中旬,与红军激战于冉家坝。
王三春本来就不想与红军为敌,打着打着,他忽然发现背后出现了刘湘两个团的兵力。这样的话,王三春的队伍岂不是被夹在了中间?他立刻明白了,这是刘湘借刀杀人,想要趁着打红军的机会,先把自己的队伍消灭掉。
红军队伍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刻派人与王三春联络,让他不要再与红军为敌了。王三春也不笨啊,保存实力最重要,所以他立马命令队伍停止战斗,和红军和平相处。不仅如此,双方还互通有无:红军给王三春送来了菜油和草帽等东西,王三春给红军送去了枪支弹药。
王三春的算盘打得响,但刘湘也不是吃素的。
很快,刘湘知道王三春和红军关系密切,气得暴跳如雷。“六路围攻”失败之后,刘湘立刻命令部队围剿王三春。1934年底,王三春开始被川军和陕军联合围剿,一路败退,被打得只剩下七八百人,他的主力团长也投靠了刘湘。川陕两地暂时是混不下去了,王三春憋了一肚子气,带人流窜到了湖北。
1936年3月,王三春带领一千多人,又回到了镇巴。
镇巴是王三春的老巢,现在县长名叫马志昆,手底下有保安队四五百人。王三春知道自己人手不够,但还是想试一试,于是他对外声称有3000人马,还专门给县城里的百姓写了信,告诉大家只要把县长一家抓住并打开城门,就会保大家平安。否则的话,攻进城就会杀人放火。
按理说吧,这个马县长手底下这么多人,守住县城完全没问题,但他是个草包啊!一看王三春点名要抓他一家人,心里七上八下的,总觉得城里人都想暗算他。本来已经把王三川打得快要退兵了,他自己慌了神,偷偷摸摸带着一队兵跑了。
王三春正打算撤走,听说县长带兵跑了,那个高兴啊!立刻冲进县城,各种抢劫杀人,最后一把火把县城都烧了。正儿八经地说,王三春本来挺聪明的,烧县城这个决定是大错特错,断了自己的后路。
很快,蒋介石知道了这个消息,派十六路军一部前来剿匪。王三春现在实力不强,在镇巴又丢了民心,只能逃跑。
屋漏偏逢连夜雨,王三春此后的遭遇,越来越惨。
他手下的主力团长苟伯当,之前投靠刘湘,现在奉命来招抚王三春。其实,这是个好机会,毕竟被四面围剿,日子并不好过。但是,王三春脾气倔,坚持“受调不受编”,不投降。
但是,他手底下人呢?天天东躲西藏,不好受。王三春的小老婆周云秀,已经和他手下的指挥官田希贞勾搭在一起很久了,两人一商量,偷偷带着几百人投降去了……王三春气得咬牙切齿,但是又毫无办法,只能接着跑。
1939年,王三春的队伍被围追堵截,粮食都供应不上了。没办法,他只能命令部队“化整为零”——其实就是散伙,各自逃命去吧。他和老婆邓芝芳一起,躲在了一户农民家中。
后来看官兵搜查很严,王三春觉得还是夫妻俩暂时分开躲避好一些,于是就让邓芝芳化装之后外逃。万万没想到,邓芝芳没走出多远,就因为嘴里的大金牙暴露身份,被抓了起来。剿匪官兵顺藤摸瓜,把王三春也抓住了。
1939年12月31日,王三春因结伙抢劫、抗拒官兵等罪名,被国民党枪毙于天水行营。

1884年,王三春出生于四川平昌长垭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虽然不富裕,但还是送他读了书,王三春也很聪明,一年就读完了“四书”。但他父亲此时却意外去世了,家里没了顶梁柱,王三春自然辍学了。
王三春的母亲是一个跛子,行动不便,但为了养活孩子,只能日夜劳作,所以很少有时间管教王三春。就这么,王三春脾气越来越怪癖,一言不合就使性子。当然,那个年代到处都是土匪,经常祸害老百姓,耳濡目染,王三春自然会受一些影响。
1904年,王三春20岁,娶妻杨氏。一家人老老实实种地过日子,虽然不富裕,但还能过得去。没想到,很快他们一家就和族长闹了矛盾,起因是争夺山林树木。农村这样的矛盾经常发生,族长有权有势,当然不会吃亏。
王三春脾气倔,一般人忍忍就过去了,但他不行,非要跟族长闹腾,甚至到了动手打架的地步。结果很明显,王三春占不了啥便宜,一气之下,他把族长的一间茅草房点着了。这个家肯定待不住了,王三春心一横,上了巴山当土匪。
王三春很快就展现出了土匪潜质,聚拢了一帮弟兄。在当时,因为各种原因躲进山里的人很多,王三春搜罗了一帮人之后,觉得有必要弄点武器了。
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劫道。

几十个人经常埋伏在山路旁,人人手里拎着木棒子,仔细观察行人,有枪抢枪,有钱抢钱。还真巧了,有一天土匪罗玉成手下的几个伙计,扛着枪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王三春一看,赶紧招呼大家埋伏好,等到这几个土匪一走近,几十号人拎着棒子呼啦一下围上去,二话不说劈头就打。
几个土匪当时就被打懵了,躺在地上哭爹喊娘,就这么,王三春成功抢到了几支长枪。这几支枪肯定成不了大事儿,于是王三春又盯上了土兴场的民团。当时的民团背后都有地主豪绅支持,有人有枪,小股土匪根本不是他们对手。这个土兴场的民团有五十多支长枪,凭王三春手底下这些人,硬抢恐怕没啥机会,必须想想办法。
王三春的办法是,趁着半夜,村子的两头都安排了人,同时放几颗大炮仗。紧接着,王三春站在街口吹了几声口哨,大声喊:“兄弟们,先不要动武,我去和团总交涉交涉再说。”民团团总睡得正美,忽然听到外面砰砰几声巨响,还以为是火炮呢,这是遇到巨匪了啊!听到有人要进来交涉,立马准备好投降了。就这么,王三春靠着几个炮仗,弄到了五十多支枪。
要说王三春这个人脑子比较好使吧,他靠着这些枪,很快就拉起一支队伍,对外宣称“劫富济贫”——“劫富”那是真的,“济贫”就不知道有没有了。不过这样已经不错了,至少老百姓对他没太大怨言。王三春定下的规矩是:“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用,抢富不抢贫,抢远不抢近。”就这么,成功在大巴山站稳了脚跟。
1929年,王三春转移到陕西镇巴一带。

此时,他手下已经有五六百人,200多支枪,属于实力很强大的一股土匪了。但是那个时候四川军阀实力更强大,比如军阀刘存厚就派出部队,到镇巴一带抢地盘。王三春一看,自己不可能是正规军的对手,主动带着人撤了。
没想到,1930年刘存厚的部队被冯玉祥打垮,撤走了。另一股土匪陈德三已经被“招安”,奉命驻守镇巴。王三春之前认识陈德三,关系还不错,他知道陈德三的实力。于是,迅速召集了一千多人马,把陈德三赶走了。
这下好了,王三春占了镇巴,当起了土皇帝。他不仅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还专门设置了税局,收了税自己用;建了一家造币厂,控制整个镇巴的经济;设立军械局,制造枪支弹药。这可不简单啊,相当于整个镇巴他一个人说的算,实实在在的土皇帝。
但是咱们想想也知道,陕军怎么可能让他这么嚣张?很快,时任三十八军旅长的赵寿山就把王三春收编了。这下王三春可算有了大靠山,他被任命为川陕边游击司令,驻防镇巴,鼎盛时期有4个团的编制,5000多人马。
1933年9月下旬,被陕军收编没多久的王三春,在黑虎山地区遇到了红军。王三春是个聪明人,一打听就知道红军纪律严明,战斗力较强,不好对付。所以,他主动撤了。后来红军不断推进,拿下了宜汉、达县等地。驻守万源县的川军刘存厚一部,觉得打不过红军,把家当一收拾,跑了。
王三春听到这个消息,乐疯了,赶紧带人出发,跑步前进,18日占领了万源。没想到,手下人还没歇过来脚,21日红军就来了——王三春一瞅这情况,算了,走吧。于是又连夜带着队伍出了城,来到大竹河地区。
当时四川军阀的“六路围攻”,让红军实在腾不开手脚,见王三春多次主动撤退,红军也就不打他了,彼此相安无事了半年时间。
既然是土匪,王三春肯定也干了不少坏事。

据一些老年人的回忆,王三春有一次和自己的警卫连长喝酒,他忽然说:“有猜拳喝酒,吃菜喝酒,你见过杀人喝酒吗?”警卫连长摇了摇头,王三春说:“我叫你见识见识。”于是直接让人从街上拉来一个人杀了。
有一年,王三春把宁强县陈百万的女儿绑架了,要500条枪、3000银元和1500套军服来赎人,结果陈百万把东西凑齐送过来时,他女儿早就被打死埋在山里了。
最恐怖的是,王三春发明了一种名叫“坐椿”的酷刑,来对付自己地盘内的其他土匪。所谓“坐椿”,就是找一棵小树拦腰砍断,然后把剩下的树桩削尖了。之后,抓住的土匪扒光衣服,屁股正好对着尖尖的树桩,然后用力按坐下去……
1934年初,四川军阀刘湘委任王三春为第一纵队长,跟随四川“剿总”陈厚坤一起去攻打万源县。之后,王三春又奉命追击红军队伍,到7月中旬,与红军激战于冉家坝。
王三春本来就不想与红军为敌,打着打着,他忽然发现背后出现了刘湘两个团的兵力。这样的话,王三春的队伍岂不是被夹在了中间?他立刻明白了,这是刘湘借刀杀人,想要趁着打红军的机会,先把自己的队伍消灭掉。
红军队伍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刻派人与王三春联络,让他不要再与红军为敌了。王三春也不笨啊,保存实力最重要,所以他立马命令队伍停止战斗,和红军和平相处。不仅如此,双方还互通有无:红军给王三春送来了菜油和草帽等东西,王三春给红军送去了枪支弹药。
王三春的算盘打得响,但刘湘也不是吃素的。

很快,刘湘知道王三春和红军关系密切,气得暴跳如雷。“六路围攻”失败之后,刘湘立刻命令部队围剿王三春。1934年底,王三春开始被川军和陕军联合围剿,一路败退,被打得只剩下七八百人,他的主力团长也投靠了刘湘。川陕两地暂时是混不下去了,王三春憋了一肚子气,带人流窜到了湖北。
1936年3月,王三春带领一千多人,又回到了镇巴。
镇巴是王三春的老巢,现在县长名叫马志昆,手底下有保安队四五百人。王三春知道自己人手不够,但还是想试一试,于是他对外声称有3000人马,还专门给县城里的百姓写了信,告诉大家只要把县长一家抓住并打开城门,就会保大家平安。否则的话,攻进城就会杀人放火。
按理说吧,这个马县长手底下这么多人,守住县城完全没问题,但他是个草包啊!一看王三春点名要抓他一家人,心里七上八下的,总觉得城里人都想暗算他。本来已经把王三川打得快要退兵了,他自己慌了神,偷偷摸摸带着一队兵跑了。
王三春正打算撤走,听说县长带兵跑了,那个高兴啊!立刻冲进县城,各种抢劫杀人,最后一把火把县城都烧了。正儿八经地说,王三春本来挺聪明的,烧县城这个决定是大错特错,断了自己的后路。
很快,蒋介石知道了这个消息,派十六路军一部前来剿匪。王三春现在实力不强,在镇巴又丢了民心,只能逃跑。
屋漏偏逢连夜雨,王三春此后的遭遇,越来越惨。

他手下的主力团长苟伯当,之前投靠刘湘,现在奉命来招抚王三春。其实,这是个好机会,毕竟被四面围剿,日子并不好过。但是,王三春脾气倔,坚持“受调不受编”,不投降。
但是,他手底下人呢?天天东躲西藏,不好受。王三春的小老婆周云秀,已经和他手下的指挥官田希贞勾搭在一起很久了,两人一商量,偷偷带着几百人投降去了……王三春气得咬牙切齿,但是又毫无办法,只能接着跑。
1939年,王三春的队伍被围追堵截,粮食都供应不上了。没办法,他只能命令部队“化整为零”——其实就是散伙,各自逃命去吧。他和老婆邓芝芳一起,躲在了一户农民家中。
后来看官兵搜查很严,王三春觉得还是夫妻俩暂时分开躲避好一些,于是就让邓芝芳化装之后外逃。万万没想到,邓芝芳没走出多远,就因为嘴里的大金牙暴露身份,被抓了起来。剿匪官兵顺藤摸瓜,把王三春也抓住了。
1939年12月31日,王三春因结伙抢劫、抗拒官兵等罪名,被国民党枪毙于天水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