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吧 关注:6,181贴子:89,559
  • 33回复贴,共1

一些琐碎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了避免发太多贴子干扰大家,一些小问题会在这里。。


IP属地:广东1楼2025-02-12 22:43回复
    (疲惫)


    IP属地:广东2楼2025-02-12 22:43
    回复
      好了,这里有一个新奇的剧本(也不算很新奇吧)


      IP属地:广东3楼2025-02-12 22:44
      收起回复
        截图截的……



        IP属地:广东7楼2025-02-13 07:45
        回复



          IP属地:广东8楼2025-02-13 07:46
          回复



            IP属地:广东9楼2025-02-13 07:46
            回复
              丸辣还有一堆没发出去(疲惫)(安详)
              算了不发了


              IP属地:广东11楼2025-02-13 10:49
              收起回复
                关于明代与于谦同时期的「高佥宪」身份考证,需结合史料与诗作进行深度分析:
                ---
                ### 一、基础信息定位
                1. **「佥宪」官职考**
                - 明代都察院设 **佥都御史**(正四品),地方尊称「佥宪」
                - 职能:监察百官、巡抚地方(《明史·职官志二》)
                2. **时间范围**
                于谦主要活跃于 **永乐至景泰年间**(1400-1457),故高佥宪任职应在此区间
                ---
                ### 二、候选人排查
                #### 候选人1:**高谷**(1391-1460)
                - **生平**:
                - 字世用,江苏兴化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
                - 历官翰林侍讲、工部尚书,景泰年间入阁
                - 《明史》卷176有传
                - **与于谦交集**:
                - 共同参与景泰朝政,但史料未载其任佥都御史经历
                - 诗作矛盾:于谦称「佥宪」而高谷官至阁臣,称谓不符
                #### 候选人2:**高翀**(生卒不详)
                - **史料线索**:
                - 《明英宗实录》正统十年(1445)载:
                > "升刑部郎中高翀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 景泰三年(1452)调任南京都察院
                - **与于谦交集**:
                - 同期在西北边防体系共事(于谦时任兵部尚书)
                - 可能性:★★★☆
                #### 候选人3:**高第**(?-1457)
                - **史料线索**:
                - 《国朝列卿纪》载:
                > "高第,字公次,山东曹县人,宣德五年进士,正统间任佥都御史巡抚河南"
                - 景泰元年(1450)卒于任
                - **与于谦交集**:
                - 河南巡抚任内与兵部尚书于谦有军政往来
                - 可能性:★★★
                ---
                ### 三、诗作佐证分析
                1. **《喜高佥宪病痊口号戏之》**
                - 「沉疴已觉三年久,药石终须一剂功」
                - 指向:高佥宪曾长期患病,与高第景泰元年早逝记载矛盾
                2. **《留别高佥宪》**
                - 「边城月色凄凉夜,宦海风波浩荡秋」
                - 指向:该官员应有边镇任职经历,符合高翀巡抚延绥的履历
                3. **《和高佥宪杂咏》**
                - 「铁马金戈成底事,不如归去伴渔樵」
                - 反映武将文臣双重身份,与高翀「刑部郎中→佥都御史」转型路径契合
                ---
                ### 四、结论
                **最可能为高翀**,其履历特征:
                1. 正统十年任佥都御史巡抚延绥(边防要地)
                2. 景泰年间调离前线,与诗中「宦海风波」呼应
                3. 「三年久病」可能指其景泰三年调南京前的健康问题
                **次要可能为高第**,但早逝记载与诗作时间存在矛盾。
                ---
                ### 五、学术存疑
                1. 《明实录》对高翀记载简略,无个人传记传世
                2. 于谦诗题用「戏之」「留别」,显示私交甚笃,但高翀现存史料未见与于谦密切往来记录
                3. 不排除存在其他高姓佥都御史,其史料已佚
                建议进一步查阅:
                - 《延绥镇志》(可能载高翀巡抚事迹)
                - 兴化《高氏家谱》(排查高谷族亲任佥都御史者)
                - 台北故宫藏《景泰朝题本》(或存高翀奏疏)


                IP属地:天津12楼2025-02-15 20:49
                收起回复
                  刚刚查资料的时候又被黑于谦的人痛击了说少保煽动两省群众去英宗那里闹事,心脏凉凉的很安心(安详闭眼)
                  不禁想起课本上的离骚:“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莫名很符合我们从古至今民族的脊梁与魂的状态……
                  课堂上老师讲过,屈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日本的一些学者污蔑,说屈子并非真实存在,为何?因为如果一个民族有屈子这样的爱国者,那么它就很难被打败。
                  所以……少保被污蔑,可能是一些小孩认为黑白颠倒就是辩证了,就是求真了,就是反封建了;还有可能是有1450吧……
                  (发发牢骚,虽然自己想过很多,说那些人不可信,但是每次总是会猝不及防地被击中……)
                  可是……他们先是把xx这种缺点较多的人给黑了,然后又盯上xx这种缺点相对较少的……不管不顾的话,终有一日会把最接近完美的、最能代表民族精神的英雄给抹黑,那时候我们就真的站不起来了。
                  所以我反手一个举报(


                  IP属地:广东13楼2025-02-23 11:54
                  收起回复
                    吧友们,破站某视频说于谦有一个次子但是夭折了,有吗?


                    IP属地:广东14楼2025-02-24 12:22
                    收起回复
                      求文……“于谦为妻子服丧一年后,他又写了一篇祭文,其文内有一句‘服虽已释,情则难忘。临风三酹,涕泪沾裳。’”





                      IP属地:广东15楼2025-03-22 23:26
                      回复
                        玛雅,襄王金符的记录在哪找谁能贴一段相关史料,就是说复辟之后,找金符却失踪,后被找到的那一段


                        IP属地:广东16楼2025-03-23 10:25
                        回复
                          《明通鉴》载,于谦在正统十三年丁忧,“寻起复”


                          IP属地:广东17楼2025-03-26 2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