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从仁义两个字来切入。父子有仁,君臣有义;墨氏为义而害仁,杨氏为仁而害义。
仁者爱人,但必须是先孝顺父母,与人为善,再推广到别人的父母等等,由近及远,有顺序的。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墨氏提倡兼爱,想要绕过推广的这一层功夫,直达仁的“最高境界”,却犯了躐等而进的毛病,一上来就说爱别人之父等于爱自己之父,所以天下之父皆为其父,故直谓之无父;
义者宜也,父母生我以肢体,上天赋我以明德,杨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只顾着保全肢体,却安于现状执于一端,忽视了更大的明明德之义。如果国家危难,杨氏必然弃国而走,不知有君,故谓之无君。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又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