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44贴子:669,534

粟裕冒大风险,提前发动淮海战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久前,毛润之发电饶濑石,批评华野前委不定期汇报。如果此次粟裕擅自提前两天发动淮海战役,将冒巨大风险,一旦出事,粟裕将承担巨大责任,承受滔天怒火。
但是为了胜利,粟裕豁出去了,情况紧急,边行动,边汇报。汇报称: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这是先斩后奏,粟裕作好了承受批评怒火的准备。
但是这次毛反而没有批评,反而赞扬粟裕,称:你可临机决断,不要事事请示,两三天汇报一下战况即可。这大大出乎粟裕预料。上心难测啊。
后来粟裕回忆淮海,再晚四小时,黄百韬就跑掉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11 04:32回复
    粟裕的心中,只有对党对中央的忠诚,只有对战场一线的最机敏的感觉。把他自己的荣辱放在了身后,一切为了打胜,一切为了人民早日脱离战争的苦海,把所有的智慧和决断用在了决胜沙场!抓住了黄百韬,就是扭住了牛鼻子,才有了后面战略大决战。


    IP属地:浙江2楼2025-02-11 09:30
    收起回复
      1948年11月6日,华野发起淮海战役,粟裕是(小)淮海战役的总指挥。11月8日凌晨,华野截住了黄百韬往徐州的退路,当日11月8日早晨,粟裕、张震向中央军委发齐辰电策划了大淮海战役。黄有韬被围后,杜聿明慑于华东野战军的强大实力,企图当即避战华野先捏 刘邓大军软杮子,被刘峙否决。中央军委没有设立(大)淮海战役总指挥职务。粟裕提出、谋划、部署了淮海战役的3场围歼战:碾庄战役、双堆集战役、陈官庄战役,粟裕指挥了3场围歼战中的2场:碾庄战役、陈官庄战役。双堆集战役由刘陈邓指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11 10:35
      收起回复
        为了胜利,粟裕勇敢承担责任和后果。不计个人得失。相较有人战前推诿,战后抢功,粟裕真的很伟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11 11:24
        回复
          淮海战役原定八号发动,但是情报说黄要跑,来不及请示了。等回电来,黄早跑了。前委有人担心会被批评,但是粟裕为了胜利,承担了全部责任。这也为以后粟被批,埋下伏笔。当时回电称粟裕做的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2-13 13:59
          收起回复
            相比双木在东北扯皮半年,临阵退缩,以及在华中难以言说的表现,粟裕同志是真的堪称神将中的神将了


            IP属地:上海9楼2025-02-18 20:04
            收起回复
              豫东战役时,军委也有电报给饶,指粟携带弹药太过多,严重加重后勤负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2-18 21:59
              收起回复
                没什么风险。一般人都会。
                风险在于后来的“齐辰电”,那是改变一把手计划的神来之笔


                IP属地:新加坡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05 12:45
                收起回复
                  楼主从君威10月30日晚上发电饶濑石,看出了风险。
                  君威在电报中批评粟裕“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经验主义与游击主义的恶劣作风”。
                  再看看君威在这份电报之前(下午)发出的《关于应同时发起攻击》川寅电,这是君威要求华野、中野执行的最新作战部署。其中要求华野(粟裕):“以上请加考虑酌定”。
                  与之相对应的是:华野10月28日上报的补充作战方案:特点是:华野于11月7日发起运西作战,造成仅供徐州之势,掩护部队隐匿接近黄百韬,于8日晚发起运东作战(歼灭黄百韬)。
                  从文字上,君威与粟裕是“先后发起攻击”与“同时发起攻击”的战术分歧。
                  实质上是“大淮海”与“决战淮海”的战役目标的分歧。


                  IP属地:广东13楼2025-03-06 11:13
                  收起回复
                    粟裕于9月24日提出的淮海建议称之为“小淮海”。
                    对比粟裕,君威批准粟裕建议并加码歼灭黄百韬,可成为“大淮海”。
                    而粟裕在10月12日提出的华野第一版作战部署中,就已经提出了华野不止步于歼灭黄百韬,而是续歼杜邱集团!
                    电文中:“情况无大变化,很快很顺利的将黄兵团解决,杜、邱匪东援,以阻敌东援,我依河阻击给敌以大量杀伤消耗,正面黄兵团大部解决后,将正面故开诱敌深人,南北夹击,而歼灭之……”。
                    这就是“决战淮海”!
                    对于粟裕的这个计划,君威是反对的。一再要求钳制或阻击邱清泉,不让其进入战场,确保顺利歼灭黄百韬。并将阻击任务交给中野(陈登),要求中野:“我华野戌齐发起战斗后,估计戌齐至戌巧十天内战况最为紧张,务须保障在此十天内邱兵团不能东援。”
                    这就是君威发电给小饶的目的,批评粟裕不要犯“验主义与游击主义”错误,饭要一口一口吃,按照最新指示办事。
                    若粟裕按照君威30日《关于应同时发起攻击》中的“以上请加考虑酌定”要求,对华野作战部署进行修改,回到革命路线上来,也就没有今后的“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一说了。


                    IP属地:广东14楼2025-03-06 11:24
                    收起回复
                      就连华野内部的高级将领也对粟裕的部署进行了质疑,并上报君威。10月22日东兵团指挥官王建安要求改变作战部署,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黄百韬。
                      23日君威发电:
                      “王建安的建议值得注意。打黄百韬是一场大战,必须集中全力……现在尚有时间调整部署,如时间不足宁可推迟几天发起战斗。”
                      要求粟裕按照王将军的建议修改作战部署。(应该让许将军来指挥多好啊)
                      粟裕23日发布了《淮海作战预备命令》,没有立即对教员要求对“王建安的建议值得注意”作出回应。
                      君威见粟裕无动于衷,26日再次发电:“确保钳制邱、李,以利主力分割歼灭黄兵团。关于应当使用强力部队,而不应当使用第二等部队于主攻方面,前已电告,如此须有几天时间重新调整部署。为了确保胜利,宁可推迟几天发起战斗,不要仓卒从事”。
                      粟裕27日正式就王建安的建议给君威回应:“黄百韬兵团如能顺利歼灭,而李、邱两兵团又已东进,便于我军继续歼灭其一部或大部时,我们拟于第二阶段续歼李、邱兵团之一部。”
                      即:把战役打成决战的初心不变!
                      28日,华野发布了最后一版作战部署《关于围歼黄百韬兵团作战计划》。
                      君威·能不生气嘛。30日发布了《关于应同时发起攻击》的作战部署,同时想起了辽沈战役中罗政委的重要作用,给小饶发了电报。希望饶政委能够让……。


                      IP属地:广东15楼2025-03-07 09:15
                      收起回复
                        这叫勇于担当!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3-08 21:40
                        收起回复
                          粟裕“冒着大风险”就体现在粟裕是否按照君威30日的指示对作战部署进行修改?
                          辽沈战役期间,三虎与君威就攻锦问题有过几次分歧。在罗政委的斡旋下,三虎按照君威的指定的目标发起作战。所以三虎没有个人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但,饶政委是否说服了粟裕?
                          在这之前,华野的作战部署等电文均以“饶粟谭”的署名上报君威,此后重大建议则以粟个人名义、作战部署大都以“粟陈张”的名义上报。也就是说此后的决策只由粟裕个人负责,与饶政委无关。
                          10月31日。粟裕以个人名义发出了请陈军长卢奇政委指挥的电文,深得后人赞扬高风亮节。
                          其实从电文可知:粟裕选择了君威“同时发起作战”的部署,让陈登指挥君威30日的作战部署。同时提醒陈军长作战规模很大,即:中野要执行对邱清泉的阻击任务。
                          陈登31日回应:中野全军阻击邱清泉是一个“大消耗战”,只愿意派出部分部队协同华野三广两纵钳制邱清泉。其余部队去打孙元良部队。同时拿走了对豫皖苏部队的指挥使用权。即:中野不愿意打真面目的阻击战。
                          君威是否立刻同意粟裕“请陈登指挥的建议”呢?
                          君威11月1日凌晨1点发电,大致内容为:知道了粟裕的提议,告诉粟裕根据谍息黄百韬的指挥部在“城头”附近,希望粟裕发起斩首作战。没有对陈登指挥做出表态,还是希望粟裕指挥。
                          君威等了一个白天,不见粟裕回应。下午5时,发出了“同意陈登统一指挥”的电文。与此同时粟裕也发出了:“我们仍按原计划开进,并仍准备于敌情变化随情况之需要而略为调整,但运西各纵任务不变”。
                          按原计划开进——按照华野10月28日部署执行。
                          运西各纵任务不变——阻击邱清泉的任务任由华野部队执行。
                          陈登在看到粟裕明确表态后,于11月2日以通信条件不好为由“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中野提前到11月6日发起对孙元良进攻。
                          中野也不执行君威“同时发起作战”的部署。对于君威要求的阻击消耗战:邱清泉——由华野三广负责。黄维——由粟司令的豫皖苏部队执行。中野不啃骨头,只吃肉。
                          11月6日,华野(粟陈张)发出《决按己定方针发起淮海战役》电文,即:仍按照自己的部署发起淮海战役。
                          所以粟裕提请陈登指挥之举,为决战淮海奠定了基础。同时满足了中野不打“消耗战”的利益需求。
                          风险在解放后显现了,没有执行君威10月30日的最终部署,只有“个人主义”者才能做到。


                          IP属地:广东17楼2025-03-10 10:22
                          收起回复
                            华东局一直都是粟裕最可靠的靠山,为粟裕扛压力,抗干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3-12 22:15
                            收起回复
                              粟裕不仅是军事天才,而且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


                              IP属地:江苏19楼2025-03-13 10: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