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吧 关注:4,787贴子:37,197
  • 4回复贴,共1

漳州布袋戏的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1楼2025-02-10 12:30回复
    中国传统的木偶戏,可分木偶的傀儡戏和皮偶的皮影戏两种不同的表演型态,布袋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近代闽南布袋戏以漳州最具代表性。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布袋木偶戏、木偶头雕刻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传统民俗艺术。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其“源于晋,成型于唐宋,兴于明”。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流传到东南亚各国和台湾等地。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主要有“福春”“福兴”“牡丹亭”三派,各有特色。布袋木偶戏表演细腻、栩栩如生。用五指操纵木偶进行的表演,既能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是一种具有高超技艺、精美造型和独特风格的木偶剧种。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经典剧目有《大名府》《虞姬别》《雷万春打虎》等。2006年漳州市木偶剧团的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 获得“漳州布袋木偶戏”保护单位资格。


    IP属地:辽宁2楼2025-02-10 12:31
    回复
      重要演出
      1979年,大型漳州木偶戏神话剧《三打白骨精》上演后,连续满座一年多,一天3场,达560多场,观众达40万人次。同年演出的神话剧还有《火焰山》。
      2003年,漳州市木偶剧团改编的大型漳州木偶戏《铁牛李逵》在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大赛中演出。
      2009年,漳州市木偶剧团改编的大型漳州木偶戏《水仙花传奇》分别在福建省第二十四届戏剧会演和第三届全国木偶皮影大赛中演出。
      2016年2月,漳州市木偶剧团推出的新编木偶神话戏剧《孙悟空决战灵山》在人民剧场公演,该戏剧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为了拯救幼童,与金羽仙子在灵山展开圣战的故事,不同于以往擒魔降妖的惨烈决战,而是一场体现不畏强权,真正“战胜自我”的决斗。
      2019年11月,漳州市木偶剧团上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布袋木偶戏。


      IP属地:辽宁4楼2025-02-11 11:37
      回复
        荣誉表彰
        主要荣誉表彰
        1960年,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木偶与傀儡联欢节,漳州木偶表演艺术大师杨胜,陈南田主演的《大名府》《雷万春打虎》获一等表演金质奖章,为中国赢得荣誉,也为漳州布袋木偶艺术在国际艺坛上奠定了根基。
        1981年,大型神话剧《八仙过海》获全国木偶皮影戏调演奖。
        1984年,大型木偶电视剧《黑旋风李逵》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全国电视节目展播一等奖和福建省首届电视作品“优秀奖”。
        1986年,木偶剧《岳飞》获福建省第二届电视作品优秀奖。
        1990年,神话剧《钟馗元帅》获福建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艺术创新奖、“优秀剧本奖”“布景设计奖”。
        1992年,民间故事剧《狗腿子的传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中获“优秀剧目奖”,及编剧、导演、表演、造型奖。
        1994年,童话剧《口技猎人》获全国儿童剧“金猴奖”囊括七项奖:编剧、导演、表演、雕刻、舞美、音乐、灯光。
        1999年10月,儿童剧《少年岳飞》获文化部(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第九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舞美(雕刻)奖”。
        2000年,木偶剧《神笛与宝马》获福建省现代戏调演优秀演出奖。
        2001年,电视木偶剧《森林里的故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3年7月,木偶传统剧《铁牛李逵》在金狮奖第二届木偶皮影比赛中获得银奖。2004年6月,木偶童话剧《两个猎人》在捷克布拉格举行木偶比赛中获得“最佳表演奖”。
        2014年11月,《战潼关》《蒋干盗书》《招亲》在第四届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邀请赛中获“ 最佳木偶艺术传承奖"。
        2015年8月,在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中,《孙悟空决战灵山》获金狮奖“最佳剧目奖"。


        IP属地:辽宁5楼2025-02-11 11:43
        回复
          传承价值
          文学性价值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文学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演绎文学性较强的名著。福建漳州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蛮荒之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苦,福祸难料,漳州盛行天神鬼巫之说;民间习惯于把支配着自然力的鬼神物化为木偶的形象,以木偶娱神。因此,在漳州布袋木偶戏发展初期,木偶只是简单地模拟人的动作、进行机械表演,缺乏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内容空洞。其二,采用文学的样式编戏。在20世纪50年代,闽南地区抢救传统剧目时,文人加入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团队,根据民间艺人口述,记录了木偶戏剧目,整理并创作出完整的木偶戏剧本。其三语言丰富精美。戏文语言丰富、辞藻华美,善于营造意境,增强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文学性。
          民族性价值
          漳州布袋木偶戏在闽南地区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富有中国色彩和乡土气息,保留了许多民族传统艺术。其一,人物性格体现民族性。漳州布袋木偶戏塑造的主人公个性突出,具有典型的汉民族特色。戏中主角或有勇有谋、不畏权势、行善济贫、义薄云天等,具有一定“民本”思想,敢于为民伸张正义;或敢于追求自由、痛恨贪官污吏、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反映市井阶层的思想、心理和愿望。其二,杂技和武术体现民族性。漳州布袋木偶戏中的“武戏"居多,其融合杂技和武术表演艺术,擅长表演顶缸、耍盘、耍棍、腰鼓、舞绸、刀枪对打、舞狮等技艺,展示出闽南民间喜武好斗的习性。漳州布袋木偶戏还吸取了汉代“百戏”、隋唐“散乐”的民俗技艺特长,展现出古老的民族艺术,延续了闽南民众自汉唐以来喜欢看杂耍、喜欢舞枪弄棒的习俗,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其三,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体现民族性。
          精神性价值
          漳州布袋木偶戏富有灵魂和思想,且包含着艺人的精神,将最真实的情感带给观众。艺人翻转木偶、舞动道具、赋予木偶鲜活的生命,使之具有独特的精神性,展现出木偶艺人独特的精神认知。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价值也贵在其精神性。其一,扬善去恶的民族精神。一台木偶戏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戏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平民百姓等三教九流人物一应俱全。漳州布袋木偶戏通过木偶的表演展现出社会风貌、人情冷暖,唤起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鞭挞。其二,张扬个性的闽南精神。漳州布袋木偶戏在情节安排上反映了人生艰难、社会不公的现实困境,以戏中人物拼搏奋斗、走出困境为情节主线刻画出闽南民众渴望自由、舒张人性、自强不息、“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其三,祈求平安的传统精神。漳州布袋木偶戏通过表现戏中人物拜神灵求平安的习俗,反映闽南民众希望家和万事兴,乡邻和睦、生活安定的精神祈盼。
          戏曲性价值
          从戏曲的角度观之,木偶虽不属于戏曲,但具备戏曲性,属于泛戏曲。其一,与戏曲同宗同脉。漳州布袋木偶戏自古以来就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花苑里的一朵奇葩。其二,导人戏曲表演手段。漳州布袋木偶戏导人戏曲表演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运用了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木偶戏借助戏曲表演手段,把死的木偶变成能说会道、活灵活现的“活人”,既能分角色表演生、且、净、末、丑,也能够表演飞禽走兽;一个木偶即是一个角色,一个木偶即是一出戏。其三,沿用戏曲的舞台布置和乐曲。漳州布袋木偶戏模仿戏曲的舞台布置,设有“出将”“人相”两个边门,作为木偶上下场之处;在芗剧、潮剧流行地区,漳州布袋木偶戏应观众所需,采用了多种戏曲伴演的手法,戏曲成分居多。
          世俗性价值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演出,几乎存在于闽南各个岁时节令中,如“天公生”(正月初九)、端午节、普渡节、下元节等。漳州布袋木偶戏根植于民间,产生于民众的文化需求,拥有群众基础,是民众的精神寄托。同时,宋代以来儒、释、道三家与世俗社会的融合,使漳州布袋木偶戏成为闽南民众的精神寄托。


          IP属地:辽宁6楼2025-02-11 1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