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文四年,西历1738年,本因坊秀伯对井上春硕的二十番争棋开始了。秀伯的棋确实不赖,前八局胜多负少,但要命的是他对此役用心太多,弈至第八局时竟致吐血,二十番战因此只好中止。没过两三年,秀伯便因积劳成疾去世,与师尊知伯一样,死时也不过才二十五岁,而本因坊家的悲剧命运,并未随着秀伯的去世而停止…………
●八代本因坊 伯元
本因坊秀伯去世,无疑对式微的本因坊家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秀伯的弟子中并无十分出类拔萃之辈,唯有一位伯元还勉强可以算是够格,但却偏又自幼体弱多病,这种体质,自然也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去钻研棋艺了,唯一幸运的是,在伯元的时期,其他三家也并没有出现什么强者,因此本因坊家还不致于显得太弱。
这种局面对本因坊家或许是幸运,但对日本棋坛就不是那么幸运了,就在国中围棋好手青黄不接之际,琉球国的围棋高手来到了日本。
外国棋士到日本讨教,进行国际交流之事已不是首次,从算砂的时代开始,便有过韩国棋士前来进行访问比赛,琉球棋士在此之前也来过不止一次,因为古时日本棋士的平均实力在国际上着实太强,除中国棋士外无人可以与抗,所以日本棋士在面对中华棋士以外的场合,永远摆出一派上邦强者的架子,但在伯元的时代,琉球棋士来访时,却正赶上名人之位空缺,井上家六代目掌门人见此情势,认为有机可乘,遂自作主张,代表日本棋士迎战琉球访客,不料一战下来,三子局被琉球人中盘赢去,自觉颜面无光,懊恼不已,孰知丢人的事情还在后头。
话说那琉球棋士率众回国之后,自觉虽被让子但也是赢了日本国手,志得意满,竟前往中华大地挑战。结果遇到范西屏等中国高手,被杀得一塌糊涂,拜服之余,便四处传说“中华棋士天下无敌,大和的国手根本无法相比”。一时之间,井上家在日本围棋界成了有辱国威的大罪人,数代之间抬不起头来,而这时,本因坊家终于出现了强有力的家主,这便是九代目察元。
●九代本因坊 察元
1755年,二十二岁的青年察元接掌本因坊家,此人志向远大,不仅立志中兴本因坊一门,而且希望各家能够放下门户之见,一同促进棋道的发展,在他的提议下,日本棋坛成立了最早的围棋研究会,虽然各门派仍会抱有藏私之意,但毕竟这是有着相当积极意义的举措。只可惜在察元退位后,研究会便基本不复存在,直到明治继新以后,才又有类似的组织成立。
在察元的努力下,本因坊一门重新稳固了执棋坛牛耳的地位,而察元本身,亦在明和七年,即西历1770年得到了名人之地位。本因坊家又重新强盛起来。
●十代本因坊 烈元
如果说察元是本因坊家的中兴之主,那么他的继承人烈元便是一位优秀的守业之主。在御城棋合战中,烈元一直保持着胜多负少的成绩,也做到八段准名人。虽然并无特别惊人的作为,但的确是守护了本因坊一门的荣誉。
●十一代本因坊 元丈
本因坊一门的十一代目掌门人元丈,是多年来末曾出现的强者,十五岁时,元丈便已在御城棋合战中初露锋芒,横扫棋坛几乎无人能敌,然而,这时另有一位俊杰在棋坛崛起,与元丈正是一时瑜亮,此人便是安井家八代目掌门,旧姓中野的安井知得。
这时已是文政年间,即西历1818年,日本围棋再次迎来了全面繁荣的年代,这固然拜当时政通人和的时局所赐,本因坊元丈与安井知得两人对整个棋坛的影响也是功不可没。这两位强者在棋逢对手的同时私交甚好,同时又都有着超越胜负探求棋道的可敬心态,因此,他们两人才能弈出了许多对后人有所启发的名局。并且,这两人的精神影响了相当多的同辈棋士,可以说他们是棋士精神的楷模也不为过。唯一遗憾的是,两位天下的棋人生在同一时代的结果,是令得两人都没能成为名人,只是做到八段准名人而已。
●十二代本因坊 丈和
本因坊元丈一生中弟子甚多,其中最强的三人为首者奥村知策,其次小宫丈和,第三是舟桥元美。这三人中知策最强,原本已经被定为十二代目,却不幸暴病而亡。剩下两人中虽然丈和棋力较强,但为人有些小气刻薄,因此元丈本欲立处事圆通机变的元美为继承人。不料元美虽然尊重元丈,但性情终究太过潇洒,并不愿与丈和相争,因此借故出外周游躲了起来。在旅途中却又遇到一位小姐,爱慕不已之下向小姐的父母提亲,对方见元美儒雅知礼,又是个诗词歌赋样样皆能的才子,当即便允诺了这桩亲事。却说元丈方面见元美久久不归,回来时竟已擅自成亲,心中着实恼怒,便再不提立元美为十二代目之事。恰逢林家在这一代没有理想的继承人人选,上门向元丈请求一位养子,元丈便索性把元美过继出去,令他做了林家十一代目掌门,从此改名林元美,这一因缘际会,却令林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兴盛起来。林元美一生留下了许多文学和棋技方面的著作。不止对林家,对整个日本围棋界的贡献都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