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3,721贴子:1,328,057

回复:淮阳子(7.0)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于美德必须与各种障碍进行斗争,所以它会牺牲某些安逸和乐趣。实际上,美德修行就是训练我们与自然冲动作斗争的能力,所要达到的高度是:在我们的道德意向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都能制服自然冲动。


IP属地:河南46楼2025-02-09 17:21
回复
    德性伦理关注的不仅是发生了的行为,而且进一步推及到伴随在行为中的道德动机、愿望和情感等问题。德性伦理不仅通过规则,而且也通过培养美德来指导人的行为,而后者是更为根本的。
    德性伦理学面临的普遍批评是它不能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即德性伦理学不能应用于具体的道德问题。相应地,一元论(如功利主义)或多元论为基础的规范伦理学能够处理这些问题。


    IP属地:河南47楼2025-02-09 17:21
    回复
      西方近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有缺陷、有弊端的经济形态,而且其规则一旦泛化就会使整个社会生活市场化、资本化,从而导致许多社会问题。
      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西方伦理学不再像古典思想家那样重视人的品质问题,重视“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而只重视人的行为问题,重视“一个人应当怎样行动”的问题。
      从重视作为整体的人的生活(包括人的行为)到只重视人的行为,而不关心作为整体的人的生活,这给人们留下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人们可以在不违反社会规则的前提下随心所欲、各行其是。


      IP属地:河南48楼2025-02-09 17:22
      回复
        人类高出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即他不是被动地适应生存,而是积极主动地认识利用改造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认识利用客观自然的过程中,总的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意图、愿望投射进去。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追求合自己目的的结果,在不违抗自然必然性的范围内,总试图在自己所知道的选择范围内作出最后的选择,这就是人类理性。


        IP属地:河南49楼2025-02-09 17:23
        回复
          “德性”这一概念最初指的是万物所具有的某种长处或优点。因此,它适用于万物,也就是说万物皆有德性,皆有他物所不具有的,仅为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或优点。后来,德性一词逐渐主要用于人的特性,而且获得了道德的含义,成为人所具有的好的品质或能力的指称。


          IP属地:河南50楼2025-02-09 17:39
          回复
            西方德性伦理学起源于古希腊社会,后来随着西方社会的变革,逐渐被边缘化,并为规范伦理学所取代。中西德性伦理学都强调一点,那就是,德性的获得要通过培养而养成。亚里士多德的基本看法是:某一德性的获得要靠相关行为的不断重复。勇敢的德性得之于不断地从事勇敢的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方式固定化,形成某种固定的行为倾向。


            IP属地:河南51楼2025-02-09 17:40
            回复
              西方伦理学强调的是,每个人在对国家、对他人尽义务时,不可忽视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这一最基本最切实的责任。西方是个人主义的,个人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思想基础,体现了西方文化的根本性质。西方文化突出个人权利,宣扬个人独立,推崇个人建树,完善个人人格,追求个人利益。
              西方文化坚信自我人格的独立性、绝对性和不可侵犯性。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中,西方文化侧重于个体的存在与发展,并主张通过追求社会公正来达到主体精神的高扬和个体人格的完善。


              IP属地:河南52楼2025-02-09 17:41
              回复
                中国式的责任的动力或者是名垂青史、光宗耀祖,或者是尽忠尽孝。对群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是整个中华民族从天子到庶人的共通的一般的社会心理结构。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责任就是对君主尽忠、对长辈尽孝的绝对义务。
                自由是责任的哲学根据和基础。肩负责任,这不是天意,也不是觉悟,只是自由的必然要求。在西方,即使个人有绝对的自由,也不光意味个人可以任意选择,而且意味自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推卸责任给环境和别人。自由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负担、压力和责任。人是有自由的,因而就是有责任的。


                IP属地:河南53楼2025-02-09 17:41
                回复
                  在西方人眼里,一个人在采取行动之前,不论他的目的、动机如何,他的善、恶是未定的;人是自己把自己造成了善人或恶人,因此根本就没有人性从来或本来就是善或是恶的问题,人性首先是人自己的作品,即人自己创造的结果。因此,道德的善是一个有待于自己去创造或完成的事情,而道德的恶也是一个有待于自己通过努力去避免或逃匿的事情。


                  IP属地:河南54楼2025-02-09 18:12
                  回复
                    成为主流伦理学理论的功利主义将市场经济的最大利益化原则一般化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使人们以为只要自己的谋利行为不伤害他人利益甚至能促进他人利益的实现,就是道德的全部涵义。
                    近代西方伦理学特别是功利主义的偏颇所导致的后果是众所周知的。这就是人有了自由,也有了充分谋求利益的机会和环境,但放弃了对德性、人格和实践智慧的追求和培育,人的生活就等于物质生活,人的追求就等于利益的追求。
                    在致力于复兴德性伦理学的思想家看来,西方近代以来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根源就在于只重视行为及其正当性问题,而不重视行为者及其德性问题。


                    IP属地:河南55楼2025-02-09 18:13
                    回复
                      近代以来的伦理学主要关注正当和不正当的行为,德性伦理学改变了我们关于伦理学所问的这类问题,主张伦理学应当关注什么是好生活,以及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过上好生活。
                      “什么是正当行为”与“我应该怎样生活,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是两种不同角度的问题。前一类问题涉及的只是行为选择,而后一类问题涉及的是人的完整生活,除了行为之外,还包括品质、情感、意志等。它认为,人们应该有德性地生活,成为具有德性品质之人。


                      IP属地:河南56楼2025-02-09 18:45
                      回复
                        在市场经济的资本逻辑驱使下,消费主义盛行。针对享乐主义的幸福观,德性伦理学家在弘扬古典德性思想的基础上,阐明真正的幸福或好生活是人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的繁荣兴旺,而不只是物质欲望这种最低层次需要的满足。


                        IP属地:河南57楼2025-02-09 18:46
                        回复
                          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浸染和渗透,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最突出现象。其严重后果之一是,导致利己成为人们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动机。把个人的自由权利视为至高无上的,是近代以来自西方蔓延整个世界的一种主导观念,其基点是把个人视为实体和本位,而把社群视为附属物和纯粹服务机构的个体主义。


                          IP属地:河南58楼2025-02-09 19:10
                          回复
                            “规则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它将判别和指导道德行为的正当与否作为根本目标,因而把建立一种明确而普遍有效的行为规则视为伦理学的主要任务。行为没有规则,就无法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联、有效的行为预期以及可延续的活动形式,也就不能形成人类社会。
                            在一定程度上,规则仍然是蕴涵着某种道德共识和道德价值的有条理的表达。在现代社会,规则伦理学的思想已得到充分地阐释和展开,规则伦理学的具体表现方式——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规则同其他伦理方案一样,只是人们为实现幸福生活这个目的的资源之一。


                            IP属地:河南59楼2025-02-09 19:11
                            回复
                              底线伦理的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一种以规则为本位的知性人才培养模式;美德伦理的价值取向本质上追求的是一种以人格健全发展为本位的德性人才培养模式。底线伦理坚持规则优先理念,从社会道德规范出发,以“人应该怎样行动才合乎规则”为价值旨归,以规范调控、他律约束为机制,要求人们在具体的生活境况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美德伦理的“美德”特质则集中表现为人在规则面前的主动性和神圣性。美德伦理本质上属于一种“人格伦理”,即是一种指向更真人生经历、更善人生价值和更美人生境界的人格的自我完善。道德不只是外在的遵守,更是内在的实现、内心的诚服和以此为基础的行动。


                              IP属地:河南60楼2025-02-09 19: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