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复发的理论探讨(科普作品)
撰写:作家陶靖
[前言]抗癌在于智慧、防癌在于智慧,养生保健也在于智慧。80%癌症患者死于对医学的无知(医盲),死于对癌症的无知(癌盲)。
【正文】癌症,古代就已经存在,古代社会把“乳癌”称为“乳岩”,把胃癌称为“反胃”,把肺癌称为“肺痈”等等,虽然古今对癌症的称谓不同,但癌症作为一种疾病,其症状在古代就已经存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神医扁鹊提出了“早发现、早治疗”的观点,并把疾病的发展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包括易治阶段(体表阶段)、可治阶段(肌肉阶段)、难治阶段(内脏阶段)、不治阶段(骨髓阶段)。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同样把疾病分成若干阶段,包括“可治”阶段、“难治”阶段、“不治”阶段。哪怕是面对曹操本人所患的脑部疾病,一旦发展到“不治”阶段,名医华佗也只能选择逃避医治(放弃医治)。现代社会把癌症划分为:癌前病变阶段、初期阶段(原位癌阶段)、中期阶段(肿瘤局部扩散阶段)、晚期阶段(肿瘤全身扩散转移阶段)。癌前病变阶段属于细胞可塑、可逆转阶段。初期阶段属于可控阶段,中期阶段属于难治难控阶段,晚期阶段属于不可控阶段(不治阶段)。患者到了癌症晚期阶段治疗原则以“自救养生”为主、治疗为辅。患者和家属致力于研究抗癌战略,通过制定正确的抗癌战略原则指导自己抗癌、治癌、养生全过程,医生和医学专家致力于研究治癌战术,研究具体治疗方法和具体治癌药物。不少患者由于不懂得抗癌战略,不懂癌症,患癌后没有正确的抗癌原则指导,陷于盲目治疗,胡乱治疗,四处寻找神医仙丹的奔波活动中浪费宝贵的自救时光。今天我从抗癌治癌的战略高度对癌症复发的病理现象进行战略考察与理论研究,向全社会指出预防癌症复发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方向,笔者从战略高度对这一癌症“反复发作”的问题展开系统的理论探讨,仅供全社会参考。
癌症古时就称为终身性疾病,标志着仅凭药物不能根治,而且是慢性病。那么癌症经过医生治疗后,仍然反复发作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反复发作呢?
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医生治标,患者治本”。医生客观上只能通过治疗控制缓解癌症的症状。医生不具备既治标,又同时治本的双重职能。中药治癌同样也只能治标,因为中药的疗效是暂时的(短期疗效),因此中医专家也要求癌症患者长期口服中药控制缓解症状,从而稳定病情,如果随意停药,可能导致复发。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光疗(激光疗法等)等等方法也只能治标、无法治根。手术和放疗是局部疗法,只能治疗局部病灶。化疗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可以实施全身治疗,但也只能治癌症的标,而且化疗药物只对部分癌症有效,化疗药物只在某些治疗阶段有效。单纯片面依赖药物不能抑制癌症复发,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和专家能够保证癌症不复发,这是患者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现代医学科技的客观局限。癌症本质是全身性、复杂性、系统性、高风险性、高度恶性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病。无论中医和西医都只能治标,达到暂时缓解症状的疗效,无法根治。因此治疗后必然复发,只是复发的时间迟早而已,复发的频率多寡而已。癌症复发的病根要依靠患者本人自已调理控制。不少癌症患者,由于迷信医生,迷信药物,甚至神化医生、神化药物,导致患者极端依赖医生和药物,片面依赖医生和药物,因而无视患者自身尚存的对癌症的神奇免疫力、神奇自愈力和抵抗力,患者和家属放弃抗癌自救,无视自已的治本职责。“医生治疗+患者自我锻炼调理”是抗癌的基本原则,二者不可偏废。
癌症产生于患者个人的生活环境中,是由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错误、个人生活习惯不当,不良精神因素、职业因素等等因素促成。是由患者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产生,其中患者的内因决定外因。
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身体因素、精神因素等因素导致细胞癌变。致癌的内因要靠患者自已改变,医生和药物无法改变。患者体内的宜癌环境(宜癌土壤)也要靠患者本人的主观努力才能改变。单纯靠外力(治疗手段和药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体内的宜癌环境,仅靠外因仅仅能隔靴搔痒而已。
怎样预防癌变呢?大多数患者不了解癌症常识和医学常识,甘愿当“医盲”、“癌盲”,对医学一无所知,对癌症毫无了解。由于“谈癌色变”的恐癌心理影响,广大患者片面依赖医生的诊断证明(确诊结论),当医生能够下确诊结论时,癌症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了,由于技术条件和医学经验限制,初期癌症往往难以下确诊结论,而且容易误诊。患者过份依赖医生的诊断证明,也是患者自已耽误癌症治疗先机的悲剧,这也是因为癌症领域的无知愚昧引发的思想悲剧。
什么是“癌前病变”呢?患者本人怎样判断自已有癌症高发的危险呢?癌前病变是指癌症爆发前的疾病状态,此时还不是癌症,尚处于癌症爆发前夕,是癌变的基础疾病,如果患者处于癌前病变阶段,快则几个月,慢则2—3年,患者就可能爆发初期癌症(原位癌)。抓住癌前病变这一最佳调治时期,这一转换癌变方向的关键枢纽期,把细胞癌变控制于萌芽状态之中。抓住“癌前病变”这一战略先机,及时调治,力争及时转化癌变趋势,扭转细胞癌变态势。
令人遗憾的是患者往往在病情严重,感到身体难以忍受时才找医生检查,此时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阶段了。由于自已的无知,导致白白耽误了可控可治的最佳治疗时期,由于无知也无视了身体多次发出的癌变警报。警报声声,患者却充耳不闻。“无知”可怕呀,在癌症医学方面的“愚昧”可怕呵。
控制癌变首先要改变自已的无知,首先要转变自已的恐癌心理。
哪些是癌前病变呢?例如肝炎(肝硬化)演化成肝癌、胃炎(胃溃疡)演化成胃癌、肠炎(肠息肉)演化成肠癌,鼻炎(鼻息肉)演化成鼻咽癌等等。其中肝炎、胃炎、肠炎、鼻炎就是癌前病变。
哪些是初期癌症的症状表现呢?首先胃气衰竭是首要因素,具体表现为饮食无味(丧失味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身体消瘦,甚至暴瘦),标志着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退化了,表现为人体食物消化功能和能量吸收功能也开始退化了,各种疾病,包括癌症也将产生或者癌变已经形成。其次表现为全身乏力或局部身体乏力,再次表现为睡眠障碍出现了(因为人体能量不足),食物的营养供应衰退,神经系统也会出现故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一般会出现这三大基本特征。患者不要傻等医生的确诊结论,此时奋起抗病自救的时机到了。采取医生治疗和患者自救相结合的基本抗癌原则。
那么癌症产生和发展变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呢?
一、食欲退化规律。食欲旺,表明消化与吸收能力强,人的精神旺盛,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也强,反之,食欲差(厌食)表明对食物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减弱,肌体的能量缺乏,食欲差也是癌变的首要特征。儿童患癌率不断上升的今天,儿童的厌食、偏食(挑食)现象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把儿童患癌控制于萌芽状态。
在癌前病变时期患者就会出现明显的食欲退化现象,首先是味觉减退,感觉到食之无味进而少食厌食。标志着人体需要的食物能量供应明显缺乏,人体免疫力也随之逐步衰弱,古人认为“胃气”衰弱了,甚至提出“人无胃气(食欲)则死”的观念。
厌食的原理是什么呢?癌症患者在人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人体内环境日益恶化,人体的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逐渐衰退,使患者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厌食行为,其中心理因素和病理因素是产生厌食的根本力量。
厌食有哪些基本规律呢?(1)乏味规律。(2)消化功能衰退规律。(3)反胃规律(具体表现进食后的恶心、呕吐、疼痛)。(4)吸收功能衰竭规律。(5)内环境恶化抑制进食规律(癌痛,精神绝望崩溃,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肿瘤梗堵等等原因导致进食困难)
改善食欲的原则如下:(1)保持良好心态。好心态促进食欲,绝望崩溃抑制食欲。(2)通过中药和锻炼调理等综合手段,改善器官的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3)抑制癌痛,促进身体进食。(4)改善人体内环境是促进食欲的基础和根本。(5)改善人体外环境。选择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内部环境改善,增进食欲。
二、精神崩溃规律。
癌症不仅打击人的肉体,让肉体溃烂痛苦,也打击人的精神意志,患者在疼痛折磨下往往精神崩溃、意志力丧失。肉体疼痛引发精神崩溃,精神崩溃又导致人体免疫力退化,甚至让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急剧丧失。古人告诉我们阴阳和谐,生命昌盛,阴阳不调,生命凋亡,当作为“阳”的身体和作为“阴”的精神不和谐,而且身体“阴”的因素衰竭,抵抗力、自愈力、免疫力也随之衰竭,身体内环境急剧恶化,患者走向死亡。癌症患者要积极参与社会性公益慈善活动,通过系列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开阔自己的胸怀,避免因为患癌而产生抑郁、自闭、绝望、崩溃、颓废、孤独的不良心理,让自己回归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有利于培养患者的良好心态。保持一种良好心态是抵制癌症发展的根本手段。
三、肉体崩溃规律。晚期癌症患者往往给人极其消瘦的印象,往往瘦得仅剩一层皮,仿佛没有肌肉(皮包骨),同时精力衰竭、精神不振,甚至走路也困难,经常疼痛难忍、吃饭睡觉都十分困难。癌症患者的肉体崩溃标志着患者的食欲已经严重衰竭,极端厌食、消化能力也衰竭,身体不能通过食物产生能量,最重要的是晚期癌症患者的能量吸收能力和食物营养的吸收能力均已衰竭,已经由长期厌食转化成身体本能拒食、弃食了。此时医生一般会宣布患者进入“药物不治”阶段或称为“病入膏肓”阶段。此时患者和家属对生命仍然不要放弃,采用“食疗+中药+按摩+改变内外环境条件+每日大量吸氧(每日大量呼吸新鲜空气)+每日体内排毒泄毒”等综合调理手段进行抗癌自救,通过患者和家属积极自救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食疗+中药+体内排毒泄毒”的前提条件是患者能够进食)。
四、疼痛规律。癌症与常规疾病比较,最大的特点是疼痛难忍。而且常常发作,几乎天天发作,尤其是晚期患者感到极端剧痛,生不如死。医学界采用吗啡等止痛药也只能缓解一时,从根本上减轻癌痛,抑制癌痛,甚至“带痛生存(痛而不死)”是古今中外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顽固性癌痛也会导致病情不断恶化,人体内环境不断恶化,不仅打击患者的肉体,也能击跨患者的精神,难忍难止的持续性癌痛让广大患者心灰意冷、精神绝望,抗癌意志力彻底崩溃。
那么癌痛原理是什么呢?怎样控制癌痛呢?
如下因素引发疼痛:①肌肉组织损伤(外科手术、肿瘤溃烂等等);②血管破裂;③肿瘤压迫神经;④气血不通畅;⑤病毒侵袭(细菌侵袭);⑥精神刺激(精神因素引发疼痛);⑦体内病毒突变恶化;⑧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包括气候突变、温度变化、物理刺激等等);⑨不明原因刺激等等。疼痛是由人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导致,可以是单一因素所致,也可以是多因素引发疼痛,疼痛因素可以是外因,也可以是内因所致。因此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虽然由药物手段阻断传导神经,可以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但不会改变生命恶化的本质。我们采用哪些手段抑制癌痛、减轻癌痛呢?癌前阶段的疼痛可控,初期阶段的疼痛可控,中期阶段癌痛难控,晚期阶段癌痛失控。晚期癌症患者要坚持身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质和各器官功能,从而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和自愈力,通过持之以恒地体能锻炼,有利于抑制顽固性癌痛,锻炼调理以适度不极端为原则,以综合手段锻炼,避免以一招一式简单锻炼。
癌痛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呢?(1)内外刺激作用导致癌痛的规律(包括精神压力,情绪刺激,气候突变,物理刺激等等因素)(2)器官功能衰竭致痛规律。(3)气血不畅致痛规律。(4)体外环境恶化致痛规律。(5) 内外环境不协调致痛规律。(6)人体内环境恶化致痛规律。
癌痛的基本原理是人体内环境不断恶化,出现恶病质,人体的免疫系统失灵不能抑制病情恶化,人体多系统失灵、失能、失用,人体多器官不断衰竭并且失能失用所导致。抑制改善癌痛的基本原则如下:①患者、医生和家属尽最大努力改善人体内环境,保持食欲,让患者树立坚定的抗癌信心、保持顽强的抗病意志力,三方协作共同改善人体内环境。②患者树立信心,顽强自救、科学合理调理身体,力争缓解症状。③尽最大努力保持食欲,保持能量和营养供应。这是缓解疼痛的先决条件。④保持良好心态,这是抗癌抑制癌痛的根本因素、保持顽强的抗病意志力(通过精神疗法,摆脱绝望深渊),建立抗癌抑痛信心,无信心者必败。⑤合理食疗。通过食疗增强对癌症的抵抗力。⑥运用针灸、按摩、食物排毒,大量呼吸大自然中的新鲜空气,合理适度锻练体能等综合方法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人体机能,改善癌症患者体内严重缺氧状况。由于癌症患者体内严重缺氧,癌细胞又厌氧惧氧,因此癌症患者每天要通过深呼吸法从大自然中吸进大量新鲜氧气,补充体内缺氧状况力争抑制肿瘤进一步发展,每日从大自然中大量吸氧是癌症患者的必修课。锻炼,吸氧,利用早晚日光浴(吸收维生素D)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癌痛,有利于改善人体内环境,也有利于调整不良心态。
总之通过不断改善人体内外环境,提升免疫力、自愈力,抵抗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癌痛折磨。这其中的先决条件和关键之关键是要不断改变患者的极端厌食,恢复食欲,只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抑制癌痛。如果不能恢复患者的能量和营养供应,不能恢复患者的能量和营养吸收机制,患者就没有抑制癌痛的能量源泉。患者中的“痛而不死”现象说明体内有足够的能量、营养和良好的心态支持,“痛而恶化”,加剧死亡现象,表明体内能量、营养枯竭了,同时心态也可能崩溃了,各器官因为缺乏能量供应也会很快陷入衰竭。晚期癌症患者利用止痛药,帮身体赢得踹息机会,但不能依赖止痛药。盼望医生和医学专家能够从根源上,从整体上,从战略高度考察癌痛现象,提高抑制癌痛的长远疗效。
五、出血规律。
癌症患者到了晚期阶段往往会出现出血现象。不少患者死于不明原因的大出血。从根本上减少出血,抑制出血,还是靠改善患者生存的内外环境,体内环境和体外环境。如果内外环境不改善,药物止血或手术止血只起一时之效,因为体内的恶病质和肿瘤破溃等因素会引发反复出血。出血现象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1)血管破裂出血(血管受到压力和各种刺激,包括精神压力、情绪刺激);(2)肿瘤自行溃烂出血;(3)手术不当引发出血;(4)病情恶化导致出血;(5)肿瘤压迫血管;(6)不当服药;(7)化疗和放疗失当(过量放疗、过量化疗)出血。癌症患者出血现象错综复杂,出血后往往难以查明出血源头,难以控制出血现象,不少患者死于大出血。
怎样减少癌症患者出血现象?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同时着手改善生存环境。(1)减少减轻血管承受的各种压力,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网。通过适当锻练调理改善全身供血状况,促进血液循环。(2)调节精神状态,让自已的情绪乐观稳定,减轻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刺激。(3)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仍然要坚持身体锻练、食物调理、精神调理(心态调控)、中药调理,目的在于改变人体内环境、改善人体内环境,提升肌体的免疫力、自愈力、抵抗力。(4)利用云南白药等止血药物调节缓解出血状况或者采用手术紧急止血。(5)选择良好的外部生活环境,疗养自已的癌症(利用外因条件)选择空气好、水好、蔬菜无污染、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粮食、气候适宜的良好自然环境调理癌症,改善体质。
撰写:作家陶靖
[前言]抗癌在于智慧、防癌在于智慧,养生保健也在于智慧。80%癌症患者死于对医学的无知(医盲),死于对癌症的无知(癌盲)。
【正文】癌症,古代就已经存在,古代社会把“乳癌”称为“乳岩”,把胃癌称为“反胃”,把肺癌称为“肺痈”等等,虽然古今对癌症的称谓不同,但癌症作为一种疾病,其症状在古代就已经存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神医扁鹊提出了“早发现、早治疗”的观点,并把疾病的发展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包括易治阶段(体表阶段)、可治阶段(肌肉阶段)、难治阶段(内脏阶段)、不治阶段(骨髓阶段)。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同样把疾病分成若干阶段,包括“可治”阶段、“难治”阶段、“不治”阶段。哪怕是面对曹操本人所患的脑部疾病,一旦发展到“不治”阶段,名医华佗也只能选择逃避医治(放弃医治)。现代社会把癌症划分为:癌前病变阶段、初期阶段(原位癌阶段)、中期阶段(肿瘤局部扩散阶段)、晚期阶段(肿瘤全身扩散转移阶段)。癌前病变阶段属于细胞可塑、可逆转阶段。初期阶段属于可控阶段,中期阶段属于难治难控阶段,晚期阶段属于不可控阶段(不治阶段)。患者到了癌症晚期阶段治疗原则以“自救养生”为主、治疗为辅。患者和家属致力于研究抗癌战略,通过制定正确的抗癌战略原则指导自己抗癌、治癌、养生全过程,医生和医学专家致力于研究治癌战术,研究具体治疗方法和具体治癌药物。不少患者由于不懂得抗癌战略,不懂癌症,患癌后没有正确的抗癌原则指导,陷于盲目治疗,胡乱治疗,四处寻找神医仙丹的奔波活动中浪费宝贵的自救时光。今天我从抗癌治癌的战略高度对癌症复发的病理现象进行战略考察与理论研究,向全社会指出预防癌症复发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方向,笔者从战略高度对这一癌症“反复发作”的问题展开系统的理论探讨,仅供全社会参考。
癌症古时就称为终身性疾病,标志着仅凭药物不能根治,而且是慢性病。那么癌症经过医生治疗后,仍然反复发作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反复发作呢?
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医生治标,患者治本”。医生客观上只能通过治疗控制缓解癌症的症状。医生不具备既治标,又同时治本的双重职能。中药治癌同样也只能治标,因为中药的疗效是暂时的(短期疗效),因此中医专家也要求癌症患者长期口服中药控制缓解症状,从而稳定病情,如果随意停药,可能导致复发。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光疗(激光疗法等)等等方法也只能治标、无法治根。手术和放疗是局部疗法,只能治疗局部病灶。化疗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可以实施全身治疗,但也只能治癌症的标,而且化疗药物只对部分癌症有效,化疗药物只在某些治疗阶段有效。单纯片面依赖药物不能抑制癌症复发,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和专家能够保证癌症不复发,这是患者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现代医学科技的客观局限。癌症本质是全身性、复杂性、系统性、高风险性、高度恶性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病。无论中医和西医都只能治标,达到暂时缓解症状的疗效,无法根治。因此治疗后必然复发,只是复发的时间迟早而已,复发的频率多寡而已。癌症复发的病根要依靠患者本人自已调理控制。不少癌症患者,由于迷信医生,迷信药物,甚至神化医生、神化药物,导致患者极端依赖医生和药物,片面依赖医生和药物,因而无视患者自身尚存的对癌症的神奇免疫力、神奇自愈力和抵抗力,患者和家属放弃抗癌自救,无视自已的治本职责。“医生治疗+患者自我锻炼调理”是抗癌的基本原则,二者不可偏废。
癌症产生于患者个人的生活环境中,是由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错误、个人生活习惯不当,不良精神因素、职业因素等等因素促成。是由患者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产生,其中患者的内因决定外因。
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身体因素、精神因素等因素导致细胞癌变。致癌的内因要靠患者自已改变,医生和药物无法改变。患者体内的宜癌环境(宜癌土壤)也要靠患者本人的主观努力才能改变。单纯靠外力(治疗手段和药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体内的宜癌环境,仅靠外因仅仅能隔靴搔痒而已。
怎样预防癌变呢?大多数患者不了解癌症常识和医学常识,甘愿当“医盲”、“癌盲”,对医学一无所知,对癌症毫无了解。由于“谈癌色变”的恐癌心理影响,广大患者片面依赖医生的诊断证明(确诊结论),当医生能够下确诊结论时,癌症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了,由于技术条件和医学经验限制,初期癌症往往难以下确诊结论,而且容易误诊。患者过份依赖医生的诊断证明,也是患者自已耽误癌症治疗先机的悲剧,这也是因为癌症领域的无知愚昧引发的思想悲剧。
什么是“癌前病变”呢?患者本人怎样判断自已有癌症高发的危险呢?癌前病变是指癌症爆发前的疾病状态,此时还不是癌症,尚处于癌症爆发前夕,是癌变的基础疾病,如果患者处于癌前病变阶段,快则几个月,慢则2—3年,患者就可能爆发初期癌症(原位癌)。抓住癌前病变这一最佳调治时期,这一转换癌变方向的关键枢纽期,把细胞癌变控制于萌芽状态之中。抓住“癌前病变”这一战略先机,及时调治,力争及时转化癌变趋势,扭转细胞癌变态势。
令人遗憾的是患者往往在病情严重,感到身体难以忍受时才找医生检查,此时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阶段了。由于自已的无知,导致白白耽误了可控可治的最佳治疗时期,由于无知也无视了身体多次发出的癌变警报。警报声声,患者却充耳不闻。“无知”可怕呀,在癌症医学方面的“愚昧”可怕呵。
控制癌变首先要改变自已的无知,首先要转变自已的恐癌心理。
哪些是癌前病变呢?例如肝炎(肝硬化)演化成肝癌、胃炎(胃溃疡)演化成胃癌、肠炎(肠息肉)演化成肠癌,鼻炎(鼻息肉)演化成鼻咽癌等等。其中肝炎、胃炎、肠炎、鼻炎就是癌前病变。
哪些是初期癌症的症状表现呢?首先胃气衰竭是首要因素,具体表现为饮食无味(丧失味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身体消瘦,甚至暴瘦),标志着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退化了,表现为人体食物消化功能和能量吸收功能也开始退化了,各种疾病,包括癌症也将产生或者癌变已经形成。其次表现为全身乏力或局部身体乏力,再次表现为睡眠障碍出现了(因为人体能量不足),食物的营养供应衰退,神经系统也会出现故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一般会出现这三大基本特征。患者不要傻等医生的确诊结论,此时奋起抗病自救的时机到了。采取医生治疗和患者自救相结合的基本抗癌原则。
那么癌症产生和发展变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呢?
一、食欲退化规律。食欲旺,表明消化与吸收能力强,人的精神旺盛,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也强,反之,食欲差(厌食)表明对食物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减弱,肌体的能量缺乏,食欲差也是癌变的首要特征。儿童患癌率不断上升的今天,儿童的厌食、偏食(挑食)现象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把儿童患癌控制于萌芽状态。
在癌前病变时期患者就会出现明显的食欲退化现象,首先是味觉减退,感觉到食之无味进而少食厌食。标志着人体需要的食物能量供应明显缺乏,人体免疫力也随之逐步衰弱,古人认为“胃气”衰弱了,甚至提出“人无胃气(食欲)则死”的观念。
厌食的原理是什么呢?癌症患者在人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人体内环境日益恶化,人体的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逐渐衰退,使患者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厌食行为,其中心理因素和病理因素是产生厌食的根本力量。
厌食有哪些基本规律呢?(1)乏味规律。(2)消化功能衰退规律。(3)反胃规律(具体表现进食后的恶心、呕吐、疼痛)。(4)吸收功能衰竭规律。(5)内环境恶化抑制进食规律(癌痛,精神绝望崩溃,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肿瘤梗堵等等原因导致进食困难)
改善食欲的原则如下:(1)保持良好心态。好心态促进食欲,绝望崩溃抑制食欲。(2)通过中药和锻炼调理等综合手段,改善器官的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3)抑制癌痛,促进身体进食。(4)改善人体内环境是促进食欲的基础和根本。(5)改善人体外环境。选择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内部环境改善,增进食欲。
二、精神崩溃规律。
癌症不仅打击人的肉体,让肉体溃烂痛苦,也打击人的精神意志,患者在疼痛折磨下往往精神崩溃、意志力丧失。肉体疼痛引发精神崩溃,精神崩溃又导致人体免疫力退化,甚至让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急剧丧失。古人告诉我们阴阳和谐,生命昌盛,阴阳不调,生命凋亡,当作为“阳”的身体和作为“阴”的精神不和谐,而且身体“阴”的因素衰竭,抵抗力、自愈力、免疫力也随之衰竭,身体内环境急剧恶化,患者走向死亡。癌症患者要积极参与社会性公益慈善活动,通过系列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开阔自己的胸怀,避免因为患癌而产生抑郁、自闭、绝望、崩溃、颓废、孤独的不良心理,让自己回归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有利于培养患者的良好心态。保持一种良好心态是抵制癌症发展的根本手段。
三、肉体崩溃规律。晚期癌症患者往往给人极其消瘦的印象,往往瘦得仅剩一层皮,仿佛没有肌肉(皮包骨),同时精力衰竭、精神不振,甚至走路也困难,经常疼痛难忍、吃饭睡觉都十分困难。癌症患者的肉体崩溃标志着患者的食欲已经严重衰竭,极端厌食、消化能力也衰竭,身体不能通过食物产生能量,最重要的是晚期癌症患者的能量吸收能力和食物营养的吸收能力均已衰竭,已经由长期厌食转化成身体本能拒食、弃食了。此时医生一般会宣布患者进入“药物不治”阶段或称为“病入膏肓”阶段。此时患者和家属对生命仍然不要放弃,采用“食疗+中药+按摩+改变内外环境条件+每日大量吸氧(每日大量呼吸新鲜空气)+每日体内排毒泄毒”等综合调理手段进行抗癌自救,通过患者和家属积极自救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食疗+中药+体内排毒泄毒”的前提条件是患者能够进食)。
四、疼痛规律。癌症与常规疾病比较,最大的特点是疼痛难忍。而且常常发作,几乎天天发作,尤其是晚期患者感到极端剧痛,生不如死。医学界采用吗啡等止痛药也只能缓解一时,从根本上减轻癌痛,抑制癌痛,甚至“带痛生存(痛而不死)”是古今中外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顽固性癌痛也会导致病情不断恶化,人体内环境不断恶化,不仅打击患者的肉体,也能击跨患者的精神,难忍难止的持续性癌痛让广大患者心灰意冷、精神绝望,抗癌意志力彻底崩溃。
那么癌痛原理是什么呢?怎样控制癌痛呢?
如下因素引发疼痛:①肌肉组织损伤(外科手术、肿瘤溃烂等等);②血管破裂;③肿瘤压迫神经;④气血不通畅;⑤病毒侵袭(细菌侵袭);⑥精神刺激(精神因素引发疼痛);⑦体内病毒突变恶化;⑧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包括气候突变、温度变化、物理刺激等等);⑨不明原因刺激等等。疼痛是由人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导致,可以是单一因素所致,也可以是多因素引发疼痛,疼痛因素可以是外因,也可以是内因所致。因此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虽然由药物手段阻断传导神经,可以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但不会改变生命恶化的本质。我们采用哪些手段抑制癌痛、减轻癌痛呢?癌前阶段的疼痛可控,初期阶段的疼痛可控,中期阶段癌痛难控,晚期阶段癌痛失控。晚期癌症患者要坚持身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质和各器官功能,从而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和自愈力,通过持之以恒地体能锻炼,有利于抑制顽固性癌痛,锻炼调理以适度不极端为原则,以综合手段锻炼,避免以一招一式简单锻炼。
癌痛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呢?(1)内外刺激作用导致癌痛的规律(包括精神压力,情绪刺激,气候突变,物理刺激等等因素)(2)器官功能衰竭致痛规律。(3)气血不畅致痛规律。(4)体外环境恶化致痛规律。(5) 内外环境不协调致痛规律。(6)人体内环境恶化致痛规律。
癌痛的基本原理是人体内环境不断恶化,出现恶病质,人体的免疫系统失灵不能抑制病情恶化,人体多系统失灵、失能、失用,人体多器官不断衰竭并且失能失用所导致。抑制改善癌痛的基本原则如下:①患者、医生和家属尽最大努力改善人体内环境,保持食欲,让患者树立坚定的抗癌信心、保持顽强的抗病意志力,三方协作共同改善人体内环境。②患者树立信心,顽强自救、科学合理调理身体,力争缓解症状。③尽最大努力保持食欲,保持能量和营养供应。这是缓解疼痛的先决条件。④保持良好心态,这是抗癌抑制癌痛的根本因素、保持顽强的抗病意志力(通过精神疗法,摆脱绝望深渊),建立抗癌抑痛信心,无信心者必败。⑤合理食疗。通过食疗增强对癌症的抵抗力。⑥运用针灸、按摩、食物排毒,大量呼吸大自然中的新鲜空气,合理适度锻练体能等综合方法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人体机能,改善癌症患者体内严重缺氧状况。由于癌症患者体内严重缺氧,癌细胞又厌氧惧氧,因此癌症患者每天要通过深呼吸法从大自然中吸进大量新鲜氧气,补充体内缺氧状况力争抑制肿瘤进一步发展,每日从大自然中大量吸氧是癌症患者的必修课。锻炼,吸氧,利用早晚日光浴(吸收维生素D)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癌痛,有利于改善人体内环境,也有利于调整不良心态。
总之通过不断改善人体内外环境,提升免疫力、自愈力,抵抗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癌痛折磨。这其中的先决条件和关键之关键是要不断改变患者的极端厌食,恢复食欲,只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抑制癌痛。如果不能恢复患者的能量和营养供应,不能恢复患者的能量和营养吸收机制,患者就没有抑制癌痛的能量源泉。患者中的“痛而不死”现象说明体内有足够的能量、营养和良好的心态支持,“痛而恶化”,加剧死亡现象,表明体内能量、营养枯竭了,同时心态也可能崩溃了,各器官因为缺乏能量供应也会很快陷入衰竭。晚期癌症患者利用止痛药,帮身体赢得踹息机会,但不能依赖止痛药。盼望医生和医学专家能够从根源上,从整体上,从战略高度考察癌痛现象,提高抑制癌痛的长远疗效。
五、出血规律。
癌症患者到了晚期阶段往往会出现出血现象。不少患者死于不明原因的大出血。从根本上减少出血,抑制出血,还是靠改善患者生存的内外环境,体内环境和体外环境。如果内外环境不改善,药物止血或手术止血只起一时之效,因为体内的恶病质和肿瘤破溃等因素会引发反复出血。出血现象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1)血管破裂出血(血管受到压力和各种刺激,包括精神压力、情绪刺激);(2)肿瘤自行溃烂出血;(3)手术不当引发出血;(4)病情恶化导致出血;(5)肿瘤压迫血管;(6)不当服药;(7)化疗和放疗失当(过量放疗、过量化疗)出血。癌症患者出血现象错综复杂,出血后往往难以查明出血源头,难以控制出血现象,不少患者死于大出血。
怎样减少癌症患者出血现象?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同时着手改善生存环境。(1)减少减轻血管承受的各种压力,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网。通过适当锻练调理改善全身供血状况,促进血液循环。(2)调节精神状态,让自已的情绪乐观稳定,减轻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刺激。(3)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仍然要坚持身体锻练、食物调理、精神调理(心态调控)、中药调理,目的在于改变人体内环境、改善人体内环境,提升肌体的免疫力、自愈力、抵抗力。(4)利用云南白药等止血药物调节缓解出血状况或者采用手术紧急止血。(5)选择良好的外部生活环境,疗养自已的癌症(利用外因条件)选择空气好、水好、蔬菜无污染、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粮食、气候适宜的良好自然环境调理癌症,改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