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吧 关注:4,517贴子:288,295

散装广府!?——浅谈早期美国粤人华侨的内部矛盾及冲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广东人移居海外的传统由来已久,在鸦片战争开始前,广州已有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作为中国对外唯一的通商口岸,亦是中美人员商贸往来以及信息交流的中心,根据学者的相关研究显示,1784年至1785年,在美国“中国皇后”号船只首航广州成功后吸引美国东海岸商人来华经商,美国民间掀起了与中国的贸易热潮。而1785年至1833年的48年中,美国到达广州的船只就有1004艘,达到英国来华船只总数的44%,是其他欧洲国家来华船只的4倍,从1791至1841年,美国对华贸易额增长达6倍之多,借由贸易热潮的春风,商人、传教士等纷纷雇佣当地人作为其经纪人进行相应的商业或者传教活动。而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水路相通,使得珠三角农村各地人士更容易到达广州或香港聚集,打工或经商,便于增长见识,并且为移居远洋提供了必要的人口基础和中介关系,基于这种贸易关系带来的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得出海谋生成为广东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的文化传统。而前来追求利益经商的美国商人以及为主传播福音的美国传教士在广州交流着来自新世界的消息,比如美国西海岸的淘金热。这些因素让珠江三角洲与美国产生的密切联系,奠定了美国早期华侨移民以珠江三角洲为主的局面。而珠三角地区的早期移民对同地缘或血缘的宗亲式帮带拉起了的移民网络,即使在广州失去一口通商地位以及1882年美国发布排华法案之后,也能发挥效用。


IP属地:广东1楼2025-02-08 13:25回复
    早期抵达美国的珠江三角洲移民面对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语言不通,人种差异,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出于谋生考量以及互帮互助寻求发展的精神,利用地缘血缘等关系组建各式各样的社团。在1876年,赴美参观的李圭在《东行日记》中对于华侨的地域成分以及其建立的会馆有过如下记载:


    IP属地:广东2楼2025-02-08 13:27
    回复
      但是,这些会馆似乎存在着地缘排外性又具有狭隘的乡土观念,即使是来自于珠江三角洲移民,甚至更确切地说是来自于古广州府的华侨。一般而言,从影响力来说可以把这些广州府华侨分为两类,以南海、番禺、顺德三县为一类,简称“南番顺”,其位于珠三角中心地带,南海与番禺更是广州城的母县,如此得天独厚的位置,在农业时代,自宋元后经岭北南传的农业技术结合本地特色打造的基塘水围后便一直是岭南经济文化重地,外加接近广州,使得不少南番顺的美国侨民在移居海外前,便已积累不少财富,又因此三县地理相连,语言风俗相通,因而联合起来组建三邑会馆。另一类广州府华侨则是,由新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县合称四邑移民,不管是李圭的描述还是相关的统计都表明,四邑华侨人数最多,此四县同样是地域相邻,风俗一致,随操粤语却别有一致,语言上与南番顺有一定的差别,梁启超在其新大陆游记中写道“新会、新宁在省会几无人能解,恩、开则甚相近”,指的是语言方面四邑之间可互通,而四邑之外却难以听懂,如今的方言圈研究据说四邑话亦是独树一帜,总之,早期移居美国的四邑侨民联合起来创办了四邑会馆,后来才逐渐拆分出冈州、合和、新宁等会馆。


      IP属地:广东3楼2025-02-08 13:27
      回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广州府县建立的会馆,但是在美国早期的粤人华侨中,三邑与四邑确是广府内部最重要的两支力量,其影响力与存在感在唐人街可谓数一数二,按理应是强强联合上演一番海外拓殖的戏码,可令人感到沮丧的事实是广府华侨内部的冲突主要发生在三邑与四邑之间!与梁启超的表述类似,南海县人康有为在《废省论》中如此谈及海外粤人华侨:“故在海外华侨中,有四邑会馆,新会、新宁、恩平、开平为之。有三邑会馆,南海、番禺、顺德为之。而肇庆之鹤山,多附于三邑焉。三邑与四邑常不和而相争,甚至有闭关绝市之事”。


        IP属地:广东4楼2025-02-08 13:27
        回复
          本帖的内容虽然含有部分不和谐以及有争议的因素,但我本人一贯的主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一味地翻历史旧账或者强找差异,在广府文化日趋式微的今日,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好与坏,过去发生在先辈身上的事情,哪怕只是一个细小的历史片段都是值得珍视的宝贵的记忆,当我们回望先辈的足迹,我们到底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发和教训,如何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历史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吗。


          IP属地:广东5楼2025-02-08 13:28
          回复
            当然除了三邑与四邑之外,三邑与人和(客家)、四邑与阳和之间也有龃龉。


            IP属地:广东6楼2025-02-08 13:28
            回复
              讲回三邑与四邑,其实双方的牙齿印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IP属地:广东7楼2025-02-08 13:29
              回复
                三邑人作为广州府核心地区,在出海以前其财富积累以及体现其地区文化高位的科举进士非四邑可比,傲慢的三邑人看不起四邑,这与今时今日仰仗经济地区发达动辄大秀优越感的行为有何不同?哪怕是在所谓狭义广府(古广州府)之内的这样现象依然不绝于耳。而四邑语言与三邑大有差异,放在当时的时间点,四邑对三邑的认同感不高面对三邑人的自视甚高,自然也不会甘心低头。这背后是两者对经济利益争斗的阶段矛盾。


                IP属地:广东8楼2025-02-08 13:31
                回复
                  三邑与四邑之间的大规模冲突以莫泰事件为导火索。


                  IP属地:广东9楼2025-02-08 13:31
                  回复
                    事情经过,互相攻讦,如此教训焉能忘却?当引以为戒。


                    IP属地:广东10楼2025-02-08 13:32
                    回复
                      地域无限细分?为祸无穷!


                      IP属地:广东11楼2025-02-08 13:33
                      回复
                        调停的努力。


                        IP属地:广东12楼2025-02-08 13:34
                        回复
                          达成和解。


                          IP属地:广东13楼2025-02-08 13:34
                          回复
                            冲突的影响,胜者是四邑?站在中立者的角度,若两者能合力一处,是否会闯荡出一番伟大事业?,能否在今日之北美夺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有些人诟病以东南亚华侨的成就来诟病广府人在美之格局,我们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相比于东南亚土著,北美白人具有更高维度的文明远超当时之中国以及拥有现代民族主义之排他性,想从西人手中虎口夺食其难度不可谓不高,但广府内部结构之松散实是其无法在北美扩大地盘的内因所在。


                            IP属地:广东14楼2025-02-08 13:35
                            回复
                              如今三邑与四邑在岁月的变迁下,经香港文化浸染、广府新概念的提出等,二者间的隔阂已极大地消除,唯望未来两者可以摒弃地域成见、通力合作,相互成就。


                              IP属地:广东15楼2025-02-08 1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