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活拔鹅毛绂,就是利用人工的方法,从活鹅身上拔取毛城。介绍了鹅的选择及活拔毛绒的时间、活拔毛绒的准备工作、活拔鹅毛绒的操作技术、活拔鹅毛绒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活拔毛绒后鹅的饲养管理。

鹅毛绒质地松软轻柔,其保暖能力比棉花高1倍,比羊毛高0.5倍。人工活拔鹅毛绒,就是利用人工的方法,从活鹅身上拔取毛绒。应用该方法拔取毛绒后,鹅经过一个多月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毛绒,可再进行拨取,一年中能反复多次进行,而且人工活拔的鹅毛绒具有纯净柔软,蓬松度高弹性好、色泽同一、不含杂质的优点,最适合加工成高级羽绒制品,一般1只3.5-4.0kg的鹅,每年活拔鹅绒可收益25~40元(根据当时市场行情而定),即相当于该鹅肉的价值,大大地提高了养鹅的经济效益。在母鹅休产后的适当时期进行活拔毛绒,不仅可以增收,而且可促使母鹅提早恢复产蛋,有利于高产鹅生产性能的发挥。
1 鹅的选择及活拔毛绒的时间
按照生产优质毛绒的要求必须选择品种优质、羽毛纯白,体型大而健壮的个体,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综合利用生产资源等方面。
主要利用以下几种鹅:
①淘汰的老种鹅。在淘汰处理前拔取毛绒1次,这种做法在经济上最为合算,
②产蛋的鹅。自然休产期拔取毛绒1次,而后适当补足营养,继续产蛋,这类鹅1年一般可拔毛1~3次,既产蛋又产毛可以大大增加收益。
③肉用鹅。从3月龄开始到宰杀(5-8月龄)前1个月为止,拔毛2-5次,育肥后家杀食肉。
④生产肥肝的鹅。饲养期需10-12个月,在这一期间可拔取 3~5 次毛绒。
⑤作种用的鹅。从3月龄开始到产蛋前1.5个月为止,可拔取毛绒2次。
⑥饲养公雏鹅,长大后供拔取毛绒用利用率为 4-5年。
⑦凡是体弱多病、背养不良、抵抗力差的鹅,饲养5年以上新陈代谢弱、血管部位毛多的鹅,整只出口的鹅,以及体型小、体重较轻的鹅,均不能活拔毛绒。
⑧雏鹅的翅膀羽毛已全部长齐、并拢,全身毛绒丰满浓密,一般在3月龄左右开始初次拔取毛绒。拔毛后经7~10d就长出新毛绒,毛绒重新长成的时间为35-40d。饲养中要随时观察鹅毛绒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下次拔毛的适宜时间。
2 活拔毛绒的准备工作
2.1 保持鹅体干净
鹅必须每周洗浴1次,特别是在拔毛前1d,让鹅到水中戏水、游泳,使其羽毛洁白。无论是在水上或旱地饲养的鹅,均应停食1d,只喂清水,而在拔毛当天应停止喂水,以免鹅粪便污染毛绒和操作者的衣服。
2.2 选好场地,备好盛器
选择晴天室内无通风处作拔毛场所,并在地面上铺垫塑料布或纸张(水泥地面可不用铺垫),准备好清洁干燥的盛具(如糖瓷盆、塑料盆、塑料袋、布袋、箩筐等),将拔下的毛绒放入盛具中,以免毛绒飞散在地面受尘土污染。准备好0.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红药水消毒棉球、镊子以及针,线,以便临时使用。
2.3 鹅灌少许酒、醋 为了减轻拔毛时鹅的疼痛,便于拔毛,可在拔毛前10~15min给每只鹅喂15~25g食醋,并在醋里加入15~30g白酒,而后再进行拔毛。只给第1次拔毛的鹅灌喂醋酒,以后再拔就不需要灌喂。但是给鹅灌酒后拨毛极易引起鹅产蛋减少。如在拔毛前15min喂半片去痛片,拨完后再按同样数量喂1次,既不影响鹅产蛋,还可防止鹅因拔毛而患上感冒。
3 活拔鹅毛绒的操作技术
3.1 活拔毛绒的部位
主要是在脖颈以下及胸、腹部、两肋、腿部、肩部,背部等处,这些部位绒朵较多。鹅翅膀上的翎毛,不能作优质的填充原料,只可用作工艺品原料,拔取与否可根据收购需要而定。
3.2 活拔毛绒操作方法
活拔鹅毛绒时,操作人员坐在凳子上,先将鹅颈夹于鹅的两个翅膀之间,操作人员用两腿夹住鹅的翅膀,一手捉住鹅的两腿使其腹部朝上,另一手拔毛(顺序是腹部、两肋、胸部),然后翻转鹅使其背部朝上,两夹住鹅的脚,一手抓其颈上部,另一手拔毛(顺序是颈下部肩、背部)最后再拔脚部以及膀部位的毛。
拔毛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捏住毛根,大小毛一起拔,这种拨法不影响毛绒的再生;另一种是先拔毛片,后拔毛朵,这种拨法毛绒约28d左右可再生。拔毛时要插、捏、拔。插是将手指插人毛、绒的丛根部,捏是用手指紧捏住毛绒,拔是将毛绒迅速向外拉。每次手拔毛绒宁少勿多,一把一把往外拔,尽可能拔取干净,不要东拔一下,西拔一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利索,以免增加鹅的疼痛,若鹅的羽毛密度紧而密,拔取时应少捏几根:若其密度低而松,可多捏几根,以顺拔为主,也可以逆拔,一定要防止用力过猛,并要避免拔断羽毛而留下长根,这样会影响毛的再生(要等到第2年换毛时才能再长出新毛)。
一般第1次拔取毛绒的鹅,由于毛孔紧缩,既费力又费时,到第2次拔时就会相对容易。如果要拔翅膀上的翎毛由于其生长得牢固,第1次拔时如果用手难以拔下,可使用钳于央住毛根拔出,第2-3次(每隔60~80d)一般用手就可以拔下。
4 活拔毛绒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①血管毛多,较大毛片难拔:拔毛时,如遇到大片的血管毛(尚未长成的毛片,比一般毛短而白,毛根圣紫红或自青色),或较大毛片难拔,应尽可能避开不拔取,以免造成出血而影响鹅的生长。如果不能避开,应将其剪短,剪血管毛或较大的毛片时,只能用剪刀一根一根从毛根部剪断,并要注意不剪破皮肤和剪断绒朵。
②鹅挣扎:在拔第1次、第2次毛绒时,由于毛孔紧缩,鹅可能会挣扎,操作人员要注意抓紧,以防鹅挣扎时断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但也不能抓得过紧、压迫过猛,以免鹅因窒息过久面引起死亡。在拨毛过程中注意让鹅活动,特别是让其头、颈部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③伤皮、出血:拔毛过程中,如误拔血管毛引起出血或小范围破皮,可擦些红药水,或用消毒棉蘸0.2%高锰酸钾溶液(随配随用)涂擦。如破皮范围太大,要用消毒过的针线缝好,并撒上磺胺类药物(消炎粉)或青霉素粉。伤口未愈合前禁止鹅下水和防止雨淋,也不宜养在潮湿的地方,以免伤口感染。
④毛绒根部带肉:从健康鹅身上拔取的羽绒根部不会带肉,遇到少许毛绒根部带肉时,可放慢速度细心拔取。如果鹅表皮出现轻微血点,可在拔后涂些红药水或紫药水;如果大部分毛绒都带有肉质,表明这只鹅营养不良,应暂停拔毛。
⑤鹅出现“脱肛”:拔毛绒时鹅受刺激比较强烈,有极少数鹅会出现“脱肛"现象。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1~2d后就能自然地收缩,恢复正常。如果发现肛门溃烂或水肿,可用0.2%高锰酸钾溶液涂抹患处数次,有条件的养殖场(者)可撒些青需素粉,经1~2d便可治愈。5 活拔毛绒后鹅的饲养管理
鹅在第1次或第2次拔毛后,有一部分会出现暂时不食或少食,走路提腿,或摇摇晃晃,或爱站不伏、不睡不食等现象,这些均属正常,一般过2-3d就会自然消失。每次拔毛后3~5d内不要让鹅下水,淋雨、曝晒,不要在强光下放养,也不要在湿地方放养,以防其感染或感冒(即出现摆头、鼻孔甩水,不想进食,甚至连水都不愿喝等症状)。拔毛3d后的鹅食欲可增加10%-20%,要想办法将其喂饱,并补充精饲料 3-5d。此外,若发现活拔毛绒后的有病态,要及时诊治。

种鹅拔毛后,公母鹅应分群饲养,防止拔毛期间配种。种鹅在产蛋前1个月(公鹅在配种前1.5-2个月)应停止拔毛,并恢复到产蛋期的饲料和饲养管理水平,以准备产蛋,并在产蛋前半个月与公鹅混群饲养。

鹅毛绒质地松软轻柔,其保暖能力比棉花高1倍,比羊毛高0.5倍。人工活拔鹅毛绒,就是利用人工的方法,从活鹅身上拔取毛绒。应用该方法拔取毛绒后,鹅经过一个多月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毛绒,可再进行拨取,一年中能反复多次进行,而且人工活拔的鹅毛绒具有纯净柔软,蓬松度高弹性好、色泽同一、不含杂质的优点,最适合加工成高级羽绒制品,一般1只3.5-4.0kg的鹅,每年活拔鹅绒可收益25~40元(根据当时市场行情而定),即相当于该鹅肉的价值,大大地提高了养鹅的经济效益。在母鹅休产后的适当时期进行活拔毛绒,不仅可以增收,而且可促使母鹅提早恢复产蛋,有利于高产鹅生产性能的发挥。
1 鹅的选择及活拔毛绒的时间
按照生产优质毛绒的要求必须选择品种优质、羽毛纯白,体型大而健壮的个体,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综合利用生产资源等方面。
主要利用以下几种鹅:
①淘汰的老种鹅。在淘汰处理前拔取毛绒1次,这种做法在经济上最为合算,
②产蛋的鹅。自然休产期拔取毛绒1次,而后适当补足营养,继续产蛋,这类鹅1年一般可拔毛1~3次,既产蛋又产毛可以大大增加收益。
③肉用鹅。从3月龄开始到宰杀(5-8月龄)前1个月为止,拔毛2-5次,育肥后家杀食肉。
④生产肥肝的鹅。饲养期需10-12个月,在这一期间可拔取 3~5 次毛绒。
⑤作种用的鹅。从3月龄开始到产蛋前1.5个月为止,可拔取毛绒2次。
⑥饲养公雏鹅,长大后供拔取毛绒用利用率为 4-5年。
⑦凡是体弱多病、背养不良、抵抗力差的鹅,饲养5年以上新陈代谢弱、血管部位毛多的鹅,整只出口的鹅,以及体型小、体重较轻的鹅,均不能活拔毛绒。
⑧雏鹅的翅膀羽毛已全部长齐、并拢,全身毛绒丰满浓密,一般在3月龄左右开始初次拔取毛绒。拔毛后经7~10d就长出新毛绒,毛绒重新长成的时间为35-40d。饲养中要随时观察鹅毛绒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下次拔毛的适宜时间。
2 活拔毛绒的准备工作
2.1 保持鹅体干净
鹅必须每周洗浴1次,特别是在拔毛前1d,让鹅到水中戏水、游泳,使其羽毛洁白。无论是在水上或旱地饲养的鹅,均应停食1d,只喂清水,而在拔毛当天应停止喂水,以免鹅粪便污染毛绒和操作者的衣服。
2.2 选好场地,备好盛器
选择晴天室内无通风处作拔毛场所,并在地面上铺垫塑料布或纸张(水泥地面可不用铺垫),准备好清洁干燥的盛具(如糖瓷盆、塑料盆、塑料袋、布袋、箩筐等),将拔下的毛绒放入盛具中,以免毛绒飞散在地面受尘土污染。准备好0.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红药水消毒棉球、镊子以及针,线,以便临时使用。
2.3 鹅灌少许酒、醋 为了减轻拔毛时鹅的疼痛,便于拔毛,可在拔毛前10~15min给每只鹅喂15~25g食醋,并在醋里加入15~30g白酒,而后再进行拔毛。只给第1次拔毛的鹅灌喂醋酒,以后再拔就不需要灌喂。但是给鹅灌酒后拨毛极易引起鹅产蛋减少。如在拔毛前15min喂半片去痛片,拨完后再按同样数量喂1次,既不影响鹅产蛋,还可防止鹅因拔毛而患上感冒。
3 活拔鹅毛绒的操作技术
3.1 活拔毛绒的部位
主要是在脖颈以下及胸、腹部、两肋、腿部、肩部,背部等处,这些部位绒朵较多。鹅翅膀上的翎毛,不能作优质的填充原料,只可用作工艺品原料,拔取与否可根据收购需要而定。
3.2 活拔毛绒操作方法
活拔鹅毛绒时,操作人员坐在凳子上,先将鹅颈夹于鹅的两个翅膀之间,操作人员用两腿夹住鹅的翅膀,一手捉住鹅的两腿使其腹部朝上,另一手拔毛(顺序是腹部、两肋、胸部),然后翻转鹅使其背部朝上,两夹住鹅的脚,一手抓其颈上部,另一手拔毛(顺序是颈下部肩、背部)最后再拔脚部以及膀部位的毛。
拔毛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捏住毛根,大小毛一起拔,这种拨法不影响毛绒的再生;另一种是先拔毛片,后拔毛朵,这种拨法毛绒约28d左右可再生。拔毛时要插、捏、拔。插是将手指插人毛、绒的丛根部,捏是用手指紧捏住毛绒,拔是将毛绒迅速向外拉。每次手拔毛绒宁少勿多,一把一把往外拔,尽可能拔取干净,不要东拔一下,西拔一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利索,以免增加鹅的疼痛,若鹅的羽毛密度紧而密,拔取时应少捏几根:若其密度低而松,可多捏几根,以顺拔为主,也可以逆拔,一定要防止用力过猛,并要避免拔断羽毛而留下长根,这样会影响毛的再生(要等到第2年换毛时才能再长出新毛)。
一般第1次拔取毛绒的鹅,由于毛孔紧缩,既费力又费时,到第2次拔时就会相对容易。如果要拔翅膀上的翎毛由于其生长得牢固,第1次拔时如果用手难以拔下,可使用钳于央住毛根拔出,第2-3次(每隔60~80d)一般用手就可以拔下。
4 活拔毛绒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①血管毛多,较大毛片难拔:拔毛时,如遇到大片的血管毛(尚未长成的毛片,比一般毛短而白,毛根圣紫红或自青色),或较大毛片难拔,应尽可能避开不拔取,以免造成出血而影响鹅的生长。如果不能避开,应将其剪短,剪血管毛或较大的毛片时,只能用剪刀一根一根从毛根部剪断,并要注意不剪破皮肤和剪断绒朵。
②鹅挣扎:在拔第1次、第2次毛绒时,由于毛孔紧缩,鹅可能会挣扎,操作人员要注意抓紧,以防鹅挣扎时断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但也不能抓得过紧、压迫过猛,以免鹅因窒息过久面引起死亡。在拨毛过程中注意让鹅活动,特别是让其头、颈部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③伤皮、出血:拔毛过程中,如误拔血管毛引起出血或小范围破皮,可擦些红药水,或用消毒棉蘸0.2%高锰酸钾溶液(随配随用)涂擦。如破皮范围太大,要用消毒过的针线缝好,并撒上磺胺类药物(消炎粉)或青霉素粉。伤口未愈合前禁止鹅下水和防止雨淋,也不宜养在潮湿的地方,以免伤口感染。
④毛绒根部带肉:从健康鹅身上拔取的羽绒根部不会带肉,遇到少许毛绒根部带肉时,可放慢速度细心拔取。如果鹅表皮出现轻微血点,可在拔后涂些红药水或紫药水;如果大部分毛绒都带有肉质,表明这只鹅营养不良,应暂停拔毛。
⑤鹅出现“脱肛”:拔毛绒时鹅受刺激比较强烈,有极少数鹅会出现“脱肛"现象。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1~2d后就能自然地收缩,恢复正常。如果发现肛门溃烂或水肿,可用0.2%高锰酸钾溶液涂抹患处数次,有条件的养殖场(者)可撒些青需素粉,经1~2d便可治愈。5 活拔毛绒后鹅的饲养管理
鹅在第1次或第2次拔毛后,有一部分会出现暂时不食或少食,走路提腿,或摇摇晃晃,或爱站不伏、不睡不食等现象,这些均属正常,一般过2-3d就会自然消失。每次拔毛后3~5d内不要让鹅下水,淋雨、曝晒,不要在强光下放养,也不要在湿地方放养,以防其感染或感冒(即出现摆头、鼻孔甩水,不想进食,甚至连水都不愿喝等症状)。拔毛3d后的鹅食欲可增加10%-20%,要想办法将其喂饱,并补充精饲料 3-5d。此外,若发现活拔毛绒后的有病态,要及时诊治。

种鹅拔毛后,公母鹅应分群饲养,防止拔毛期间配种。种鹅在产蛋前1个月(公鹅在配种前1.5-2个月)应停止拔毛,并恢复到产蛋期的饲料和饲养管理水平,以准备产蛋,并在产蛋前半个月与公鹅混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