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610贴子:2,997,191
  • 23回复贴,共1

马戏团的猴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马戏团的猴子表演,简直比人还聪明。训练员每一个暗示,他都领会的精准到位。学人走路,骑单车,装死,各种动作惟妙惟肖。可是,他的生存能力比起山里的大多数野猴,估计好不到哪里。他已经习惯了看饲养员的颜色,通过表演获得食物,如果回归大自然,他可能已经不习惯自己寻找食物了。现代人类也存在这种情况,太依赖于前人的知识总结。如果把前人总结的知识比喻成一锅馒头,现代人恨不得把掉在水里的面渣都捞出来吃掉,就是不愿意自己和面蒸馒头。而且还会衍生出捞面渣的技巧,谁捞的干净谁牛掰。


IP属地:广东1楼2025-02-06 15:25回复
    大师,你太落伍了。不但要把面渣吃干抹净,连锅里的汤都要把它喝完。这才符合《老子》″人无弃人,物无弃物的教导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4 23:43
    回复
      人难道不是在“马戏团”中生存?


      IP属地:四川3楼2025-04-05 10:22
      回复
        也就馒头都吃不明白的人,才会以为别人是在捞面渣。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05 17:33
        收起回复
          在数学上,这个本质被称之为过拟合.
          其实这是所谓的"强者",经常会陷入的一种情况. 大部分运动员,本质上越强的,就越是过拟合的. 过拟合的前提是环境.
          环境可以是竞技规则,也可以是任何行为最后带来的惩罚结果. 对于环境的不断适应的过程,就是传统意义上,不断"变强"的过程. 最终达到最强者, 也就成了最为过拟合的人.
          说白了,就是你太强了,你进化的太好了,好到完全的帖合了当下环境的规律和条件, 咦,有人会问,这样不好么? 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呀,这就是所谓“强大”的最本质体现呀。

          上图,为同一组样本点,左边神经网络训练一2次,和10次, 以及右边完全拟合的场景.
          可以看出,训练2次时, 拟合出的规律,和样本的正确答案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不是完美正确率. 但是它拟合了一种大至的规律,只是细节不到位. 而右侧是训练无数遍的"强者"神经网络,完全匹配正确答案,100分,误差为0.
          这也是为何强者,都很在乎细节, 因为细节是至胜的关键所在,任何竞争都一样.
          那"强者"什么时候就会出问题呢? 其实就是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最佳战略均衡的改变.正确答案变了.
          在数学上面,我们经常用于训练人工智能. 就需要采样一些样本点,这些样本,即是输入什么,就应该输出什么, 应该输出的就是正确答案,是从现实中采样得来的. 神经网络经常多轮的训练,会慢慢拟合这些样本的规律线. 为什么学术界极力避免过拟合的情况出现呢? 为什么训练的太好,反而实际使用时更差呢? 这是因为,我们采样的点,通常并不是很全面的, 可能只有一部分,体现一部分的场景,全场景各种情况都有样本的很难. 而且,这些采样点,通常有着一定的误差,也就是在局部,上下起伏. 所以在一个局部还有误差的样本中,不断的内卷和拟合,反而可能不利于现实中的更多的场景中的适配. 除非采样时,这些样本是全面的,且精确的. 在规则不变的前提下, 当然是越拟合越好.
          学界对于过拟合通常的处理方法,也值得人的思维去应用,这就是dropout技术,dropout说白了,就是在训练时,有意的随机关闭一定量的神经元,让其不输出,这样,无论是训练多少轮,都不会出现过拟合的现象,好比人脑暂时关闭了某些个常用的思考方式或信息,假装自己不知道.
          在现实中,通常这也是一个矛盾, 一方面,你要在某一领域或竞技体育项目上争冠,就一定要过拟合, 有人比你拟合,别人就一定会比你强.另一方面,过强的拟合性,会在规则更改后,势得其反,反而更不容易适配新规律.比如乒乓球的刘国梁,有几个技术,在旧规则下面,几乎是无敌的,比如全遮挡发球,对手只能蒙. 乒协就是针对的他,来修改的规则. 修改后,即退役,没法打了. 再比如,柯达胶卷和诺基亚,曾是各自业内无敌的存在,然而环境一旦改变,这种企业也很难调整方向,去适配新业务.
          所以说,过拟合未尝不可. 能做为某一时段某一规则下面的王者, 就已经可以说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大部分人则没有这样的殊荣. 而且,就算规则和环境的改变,这些人也一样凭借的老底和资本,可以混的不错. 比如刘国梁可以做教练,做不成教练的那些人,代代言打打广告,一辈子也衣食无忧.


          IP属地:湖北5楼2025-04-07 13:27
          收起回复
            这也是为什么要以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今天的生存环境别说和古人差别巨大,就是跟几年前都差别巨大.
            今天的人类也一样野外求生能力极弱,可是今天的生存环境,谁有事没事的天天野外求生? 这个机率有多大呢? 这跟马戏团的猴子有什么区别呢? 马戏团的猴子回归大自然,现在那还有那么多大自然来回归? 连峨眉山的猴子都靠偷游人的食物过活,动不动还抢游客的手机玩.
            像马戏团的猴子,那就算是猴中精英了,跟本不愁生计,马戏团如果倒闭了,难道就要回大自然么? 就跟人一样,一个公司倒闭了,你就不活了吗? 一个猴子被训练过,就已经是猴才了,自带价值属性,卖也能卖个好价钱,到任何一个动物园做表演那都是出路广的很.


            IP属地:湖北6楼2025-04-08 10:30
            回复
              现代人类太依赖于前人的知识总结? 现代人类可是很大的群体,各行各业的顶级期刊有多少是前人的知识总结? 没有创新你发什么期刊?
              这个说法,到不如说是老子吧,孔子吧等这些传统国学类帖吧的人,这才比较合适. 太依赖于前人的知识总结。如果把前人总结的知识比喻成一锅馒头,现代人恨不得把掉在水里的面渣都捞出来吃掉,就是不愿意自己和面蒸馒头。而且还会衍生出捞面渣的技巧,谁捞的干净谁牛掰


              IP属地:湖北7楼2025-04-08 10:36
              收起回复
                如果把前人总结的知识比喻成一锅馒头,现代人类不会自己和面蒸馒头? 大学的每个专业的课程,那都得从零开始自己和面蒸馒头.
                而有的专业,它必须得捞面渣,比如佛教史学者,考古工作者,训诂学家等,捞面渣是这些人的工作,是人类本能的探索欲,但是人家这些人依赖这些玩意么? 人家研究这玩意,就是当标本在看,就像研究昆虫的,比蚂蚁自己都还了解蚂蚁,蚂蚁的全身脏腑,加大小便加自己家里什么结构通通门清. 照你所说,这些昆虫学家要依赖蚂蚁的知识总结,来指导自己?
                研究佛教史的人,有几个是信佛的? 人家一般都同时还研究数个别的宗教. 研究训诂的,那是诸子百家各类文献通通把面渣捞出来,人家研究这些,是为了捞面渣给自己吃? 考古学家开展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为了学习夏商周远超现代的黑科技还是怎么着? 这叫依赖前人的知识总结?


                IP属地:湖北8楼2025-04-08 10: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