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法 偶 得
2025.2.1
李俊华
这两天连着写了两幅字。虽然表面看还能看,但实际上原有的毛病、不足依旧,没什么改进。好友说,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惭愧!哪里是要求过高啊,不过是对比字帖,觉得差距太大了,有点汗颜。
反复看以前写的字,忽然悟到,积习难改,实则是我们自幼在使用多种写字工具中积累下的毛病,成年后追求书法审美时,互相抗拒的结果。古人开始读书写字时,只有唯一的书写工具,就是毛笔。他们习字、临帖时,眼前只有一条路,也就是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干扰、负担,也没有多少框框的束缚。只要一门心思、心无旁骛的刻苦临帖,很快就会有收获。而今人不同,自幼就有铅笔、钢笔、圆珠笔,早些时候有蜡笔、水彩笔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写字工具固然方便,但也给写字留下许多不易察觉的坑。也就是说,用毛笔描红、临帖之前,其他书写工具已经积累了不少陋习,只不过写起来惬意而不理睬。比如临《勤礼碑》时,明明原帖上是横平竖直的笔体,但我们写着写着就把平平的笔画写得翘起来,似乎很俏,很潇洒,殊不知这一俏,就把颜体的“拙”的冲淡了,冲没了。还有颜体写“口”、“国”字时,竖笔一定要垂直,不能写飘了,就是不能像写手写体一样轻飘飘往左下溜----写铅笔字、钢笔字是常见的习惯。但临帖时这样写,颜体风格荡然无存。也就是说,用其他书写工具时养成的毛病没感觉、不在意。带到临帖时就处处捉襟见肘且不易纠正。
也许有朋友会说,你是不是推卸责任、给自己找借口啊?非也,只是想在痼疾前找到问题根源。那些坏习惯,也都是我经历过的。联系上述因丰富多样的书写工具而带来的弊端,再看看颜体代表作《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字贴》,那里的字个个挺拔、巍峨,像一座座山峰。它们都贴现了书法在鉴赏、临帖、书写时的规则:宁拙毋巧,宁丑勿媚,乃书法真理,颠扑不破!
至此,临帖书写时,如何摒弃掉先前书写工具养成的坏习惯,摒弃掉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巧”“媚”的笔法习惯,亦步亦趋的按帖的古拙方向走,宁可丑一点,宁可笨拙一点,也就是一点点找回了颜体的真谛,哪怕是一点点,,也是成就!
2月1日晚
2025.2.1
李俊华
这两天连着写了两幅字。虽然表面看还能看,但实际上原有的毛病、不足依旧,没什么改进。好友说,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惭愧!哪里是要求过高啊,不过是对比字帖,觉得差距太大了,有点汗颜。
反复看以前写的字,忽然悟到,积习难改,实则是我们自幼在使用多种写字工具中积累下的毛病,成年后追求书法审美时,互相抗拒的结果。古人开始读书写字时,只有唯一的书写工具,就是毛笔。他们习字、临帖时,眼前只有一条路,也就是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干扰、负担,也没有多少框框的束缚。只要一门心思、心无旁骛的刻苦临帖,很快就会有收获。而今人不同,自幼就有铅笔、钢笔、圆珠笔,早些时候有蜡笔、水彩笔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写字工具固然方便,但也给写字留下许多不易察觉的坑。也就是说,用毛笔描红、临帖之前,其他书写工具已经积累了不少陋习,只不过写起来惬意而不理睬。比如临《勤礼碑》时,明明原帖上是横平竖直的笔体,但我们写着写着就把平平的笔画写得翘起来,似乎很俏,很潇洒,殊不知这一俏,就把颜体的“拙”的冲淡了,冲没了。还有颜体写“口”、“国”字时,竖笔一定要垂直,不能写飘了,就是不能像写手写体一样轻飘飘往左下溜----写铅笔字、钢笔字是常见的习惯。但临帖时这样写,颜体风格荡然无存。也就是说,用其他书写工具时养成的毛病没感觉、不在意。带到临帖时就处处捉襟见肘且不易纠正。
也许有朋友会说,你是不是推卸责任、给自己找借口啊?非也,只是想在痼疾前找到问题根源。那些坏习惯,也都是我经历过的。联系上述因丰富多样的书写工具而带来的弊端,再看看颜体代表作《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字贴》,那里的字个个挺拔、巍峨,像一座座山峰。它们都贴现了书法在鉴赏、临帖、书写时的规则:宁拙毋巧,宁丑勿媚,乃书法真理,颠扑不破!
至此,临帖书写时,如何摒弃掉先前书写工具养成的坏习惯,摒弃掉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巧”“媚”的笔法习惯,亦步亦趋的按帖的古拙方向走,宁可丑一点,宁可笨拙一点,也就是一点点找回了颜体的真谛,哪怕是一点点,,也是成就!
2月1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