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从2024年中开始,我开始喜欢上了派克61,大约在11月份,我萌生了整理一篇关于派克61历代版本断代及划分的报告的想法,于是前前后后拆解了十几支派克61,涵盖MK I-MK IV不同版本和美、加、英等不同产地,期间还收集了大量1950-1970年代的派克61广告图片,同时参考了一些外文文献资料关于派克61的记载。由于派克61无论是笔尖还是笔身都没有生产年份代码,所以在生产周期断代这方面颇为困难,只能是以文献资料作为主要依据,以61的版本、结构、零件形制、产地流变作为佐证;关于版本划分则主要以实物拆解情况为主要依据,以文献资料作为佐证。本来计划在蛇年春节前发布这篇稿子,但是由于一些事情拖了好几天,目前这篇其实也是赶鸭子上架,所以在发正文前先进行一下三点声明:
首先,这篇文稿从12月初开始动笔,到1月底基本形成了初稿,无论是查找图文资料、拆解整理零件、撰文拍摄配图,都是由我一个人完成的,仅有一些存疑的地方与某些熟络的笔友进行过一些交流,虽然文稿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但难免会有一些粗糙之处,请谅解。其次,在整理文稿的过程中,由于不断有新资料、新物证的发现,很多观点及内容,也经历了多次推翻和更新,可能有一些地方存在上下文互相矛盾的地方,我检查文稿时不一定都能发现,如果有问题欢迎指出。最后,我作为一个业余玩家,文稿里所有的观点,均为我的一家之言,无论是版本断代还是划分,仅作为了解派克61的参考,不适宜作为判断依据,请务必理解。
文稿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一、派克61笔帽拆解及各部件演示;二、派克61总成拆解及各部件演示;三、派克61各版本划分;四、派克61杂论。总计约16000余字,并有大量配图,受限于贴吧的图文限制,我无法一次性上传,所以只能分批次更新。希望大家能有耐心看完。
此外,有2张派克61的拆解图片,我贴在了最前面,大家需要经常回顾。
【一、派克61笔帽拆解及各部件演示】
总体来说,派克61的笔帽按部件结构算,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有机顶珠笔帽。属于初代61 MK1笔帽和第二代MKII笔帽,共6个部件,分别是帽身(Outer Cap)、笔夹(R.H.Clip)、塑料内套筒(Inner Cap)、金属套筒或金属抱爪(Cap clutch)、金属基座螺丝(Bushing)、有机顶珠螺丝(Clip Screw)。
二是金属顶珠笔帽,属于第三代61 MK III笔帽,共5个部件,分别是帽身(Outer Cap)、笔夹(F.H.Clip)、塑料内套筒(Inner Cap)、金属抱爪(Cap clutch)、金属顶珠螺丝(Clip Screw)。
<<<注意:这里61帽身的代系划分与派克61整笔的代系划分并不一样>>>
(一)各部件版本(按结构划分)

1、笔帽帽身(Outer cap)有3种:

(1)初代MK I笔帽:大约1956至1959/60年,有机顶珠毛细管上墨版本,帽身比后面的版本要长2毫米左右,从下帽沿至顶珠尖端大约是66毫米,帽身顶端有一块凸起部分用于定位笔夹(在PARKER字印正上方)。
(2)第二代MK II笔帽:大约1960年至1975年,有机顶珠毛细管上墨版本或卡式上墨器版本(上墨方式更换时间是1960年代末,有文字资料显示是1969年,但我个人倾向于是1968年,具体原因在后文整笔代系划分是叙述),从下帽沿至顶珠尖端64毫米左右,除尺寸外形制与初代一模一样,顶端也有一块凸起部分用于定位笔夹(在PARKER字印正上方)。此外,由于MKII笔帽内套筒结构的差异,可以再细分为MK II-A和MK II-B。
(3)第三代MK III笔帽:大约1975年至1983年停产,大概率仅有英产,卡式上墨器版,尺寸与MK II一样均在64毫米左右,形制与MK I/MK II不同,其顶端是一个凹槽定位笔夹,同样在PARKER字印正上方。
注意:这里61帽身的代系划分与派克61整笔的代系划分并不一样。
2、笔夹(Clip)有2种:

拆解演示图中的R.H.是有机顶珠版的、F.H.是金属顶珠版的。R.H.笔夹主要用于MK I、MK II帽身,经仔细比对,这三代笔夹尺寸、形制均一致。MK III帽身时由于顶珠改版,笔夹定位环进行了相应的改版,不同于有机顶珠的碗状定位环,MK III帽身的笔夹定位环是一个扁平的圆环。此外,三代的笔夹箭矢尺寸与形制几乎一致。
3、笔帽塑料内套筒(Inner cap)有4种:

(1)透明塑料内套筒,其长款属于MK I笔帽,短款属于MK II-A笔帽,两者均搭配五孔金属套筒,塑料套筒与金属套筒两者分离并不组装在一起使用,长款生产周期与MK I笔帽一致大约是1956-1959/60,短款生产周期推测大约是1960--1967年,主要是停产时间不好确定,不过可以确定1964年开始的早期英产61也有这种透明塑料套筒和五孔金属套筒,1967年停产的传家宝(绿色、玫瑰金色)彩虹包金帽在停产前,已经开始不再使用这种套筒。
(2)乳白塑料内套筒,属于MK II-A笔帽,搭配五孔金属套筒使用,目前不确定这一样本是否为透明塑料由于材质老化导致的变色,是否能单独列为一种零件模块版本存疑。
(3)黑色塑料内套筒,主要搭配四指金属抱爪,两者需要组装使用,推测生产周期大约是196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末1970初,形制与透明塑料套筒类似,但是下沿外侧有4个凸起,用于卡合四指金属抱爪。

(4)红色塑料内套筒,同样搭配四指金属抱爪使用,两者需要组装,推测生产周期大约1960年代末至1983年派克61完全停产,形制外观与前面几款内套筒不同,其上端没有台阶,但尖端有4个凹槽(感觉没啥意义并不卡合什么东西),下沿外侧同样有4个凸起用于卡合四指金属抱爪,但在凸起卡合上端开了一圈凹槽用于卡合金属抱爪的上圈环。此外,有机顶珠的黑色塑料内套筒和金属顶珠的红色塑料内套筒可以通用,其顶部螺纹一致。
此外,1975年云系列(卷云Cirrus、层云Stratus、积云Cumulus)的笔帽内部与其他款式又不太一样,其塑料内套筒应该比以上的都长,其金属抱爪是六指且被包裹塑料套筒里面,而不是环抱在塑料套筒下沿外侧。之前拆过一个卷云的笔帽,但那个已经卖掉了,没来的及拍照片,所以大家知道即可。
4、笔帽抓抱部件(Cap clutch)有2种:

(1)五孔金属套筒,主要用于MK I和MK II-A笔帽,搭配透明或乳白塑料套筒实验,装配在笔帽内下沿,与塑料内套筒分离,有6个凸起点位,用于抓抱笔握,这个版本的抓抱部件最佳,不容易在笔握形成插拔痕迹。与早期51相似,由帽沿有向内收口,这个部件极不容易取出。
(2)四指金属抱爪,主要用于MK II-B和MK III笔帽,搭配黑色、红色塑料套筒使用,上端圈套在塑料内套筒下沿,4个点位,后期MK III时期这个抱爪非常容易在笔握上留下划痕。
5、顶珠(Clip screw)有2种:

(1)有机顶珠,有2个部件,分别有机顶珠螺丝和金属基座螺丝,生产周期大约1956年至1975,涵盖MKI和MK II所有毛细管上墨版本的61都是有机顶珠,早期部分上墨器版本的61/65也在使用。此外,有机顶珠螺丝据我目测应该是有2个尺寸,初代MK I长帽身的有机顶珠螺丝顶端直径在5毫米左右,二代MK II的有机顶珠螺丝顶端直接在5.5毫米左右。
(2)金属顶珠,仅1个部件,一整个金属螺丝顶帽,生产周期自1975前后至1983年前后61停产,仅原配卡式上墨器版本的61/65。
此外,关于两种顶珠的生产周期主要是指常规版本,总统实金版本一直到1983年派克61/65停产,都是采用的有机顶珠。
(二)3种派克61笔帽拆解实物图
1、MK I有机顶珠拆解后实物图

型号:派克61美产传统Heritage金/银色彩虹包金笔帽(Parker 61 Heritage Made in USA Silver and Yellow gold Rainbow cap)
材质部件:包金笔夹、1/10重量比12K彩虹包金帽、有机顶珠、长款透明塑料内套筒、钢制五孔金属内抱筒。
生产周期:大约1957-1959年。MK I型笔帽
2、MK II-A有机顶珠拆解后实物图

型号:派克61英产传家宝绿色/玫瑰金色彩虹包金笔帽(Parker 61 Made in England Heirloom Green and Pink gold Rainbow cap)
材质部件:包金笔夹、1/7重量比16K/14K彩虹包金帽身、有机顶珠、透明塑料内套筒、钢制五孔金属内抱筒。
生产周期:大约1960年到1967年。MK II-A型笔帽
3、MK II-B有机顶珠版拆解后实物图

型号:派克61美产徽章包金帽(Parker 61 Made in USA Insignia 1/10 12K gold filled cap)
材质部件:包金笔夹、1/10重量比12K包金帽身、有机顶珠、黑色塑料内套筒、四指金属抱爪。
生产周期:大约1967至1975年。MK II-B型笔帽
4、MK III金属顶珠版拆解后实物图

型号:派克61英产豪华飞行家拉丝不锈钢包金夹笔帽(Parker 61 Made in England Flighter deLuxe brushed stainless steel with rolled gold trim cap)
材质部件:包金笔夹、拉丝不锈钢帽身、金属顶珠、红色塑料内套筒、四指金属抱爪。
生产周期:大约1975年至1983年。MK III型笔帽
【二、派克61总成拆解及各部件演示】
<<<<<<【未完待续】>>>>>>
受限于字数及图片上传数量限制,产地及后面杂论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