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论吧 关注:235贴子:13,977
  • 3回复贴,共1

持种异熟心。趣生有受识。生死缘依食。灭定心染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云何正理。十证颂曰。持种异熟心。趣生有受识。生死缘依食。灭定心染净。此颂具含十理。
一持种心。二异熟心。三趣生体。四有执受。五寿暖识。六生死时。
七缘起依。八识食体。九灭定心。十染净心。
一持种心
论。染净起时至执自然生。
  述曰。若现行起无种子者。同外道自然生。唯以自然为因无余因故。下第十破中亦云无所熏故。
若无自种则界地往还等。诸染污法无因而生过 然彼经部执色受熏持种。
或虽不相应彼计是假无体法。大众有不相应。然无量习。今并设遮。亦有执故。
二异熟心。
异熟心指的是由善恶业感所生的心识,它具有果报的性质。
异熟心的定义和特性
异熟心是由善恶业感所生的心识,其特性包括:
果报性:异熟心是一种果报心,意味着它是由过去的业力所感召的结果。
间断性:异熟心并非恒常存在,有时会中断,然后再继续。
业果性:异熟心与业果有关,它不是恒常相续的,而是有时间间断的。
真异熟心:真异熟心是恒常存在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普通的异熟心则有间断。
六识: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心识并非真异熟心,而是异熟生,具有间断性。
三趣生体
界地随他业力生 此识随善恶业。于三界九地五趣之中。所感真异熟果故。为总报主故。趣生体也。
三界趣生体。谓三界五趣四生之体也。前明因果相酬。此言趣生之体。以有因果。必有体故。
四,有执受
有执受。有生命即有执受,因为众生之五根与四境合为九界,这些是心与心所法的依处,能够产生觉受
除了觉受之外,执受还包括“安危共同”的意义,即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与有根身共同安危
五,寿暖识
寿为寿命,指生命;暖为温暖,指肉体;识为心识,指精神。


IP属地:江西1楼2025-02-01 08:48回复
    唯识学理论核心所在,说明“万法唯识”,总说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在此八识之中,以阿赖耶识为根本识。即是说渺渺茫茫的宇宙万有森罗万象,说不尽的因因果果等诸法无一不是吾人心识的波浪,阿赖耶识的影像而已。
    此识是建立唯识学的根本依据,它是有情轮回的主体,是众生认识的本源,是染净诸法生起的所依,行者转染成净的根本所在。
    故说阿赖耶识在唯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阿赖耶识缘起是唯识的根本核心思想,义理甚深
    《成唯识论》卷三云:“如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识,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之义。
    谓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
    又《摄大乘论.所知依分》云:
    复何缘故此识名阿赖耶识,一切有情生杂染品法于此摄藏为果性故,又即此于彼摄藏为因性故,
    是故说明阿赖耶识、或诸有情摄藏此识为自性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
    由此诸义,故将此第八识名阿赖耶识。
    公元5世纪瑜伽行派盛行,中观派衰落。
    僧护论师弟子佛护和清辩分别开创应成派和自续派,复兴中观学,与唯识宗展开“空有之争”。
    佛护主张“六识论”,破斥唯识宗;清辩主张“俗有真无”,提出外境真实性。
    唯识宗内部分有相和无相唯识,均认“内识”真实。应成派彻底否定实有,自续派保留一定“量”。
    双方对“不生不灭”等概念有分歧,但均赞同龙树“八不”中观。
    法相唯识学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我们的心识所显现的。
    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实际上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这个观点强调了心识在形成我们对现实世界认知中的中心作用。
    中观思想,特别是龙树的中观派,主张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不变的实质,即它们是“空”的。这里的“空”不是指不存在,而是指没有自性,是依赖条件而暂时存在的。
    原始佛教所说的第六识,其实包含了唯识宗所说的第七、第八识。这种划分带有人为性质,如果有需要其实还可再分出第九识、第十识乃到无穷。
    应成派只承认“六识”,而唯识宗有“八识”,其实双方只是划分方式不同而已,“识”还是那个“识”。
    应派按照缘起法的“十二因缘”观,认为维持有情众生生死轮转的“识”,只是从一世转到另一世的诸缘之一。因为诸行无常,所谓的“识”就是不确定的,是处在刹那生灭中的,
    不能说某个有情的“识”转变成了另一个有情,或者谁主导了这个转变过程。与其他诸缘比较起来,“识”并不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它也是无常无我的,说到底也是虚妄的。
    唯识宗认为阿赖耶识是染净和合的,里面有的不生不灭的“净识”,也就是“真如实性”,实有的是这个东西。而真如实性在本质上与龙树菩萨所说的不生不灭的“空”是一个意思。
    龙树说的“空”不能理解为“没有”,谁要作这样的理解那就是断灭见。
    阿赖耶识于解脱的圣者是“净”的,而在凡夫位则是“染”的,修行的过程就是“转染成净”。
    因此,唯识宗所主张的阿赖耶实有论,不是一元论的实有论。
    问题在于唯识宗认为不生不灭的圆成实性是真实不虚的,也就是有个真实不灭的“不生不灭”。
    而应成派认为这是在头上安头,他们连这个“不生不灭”也要遮破。无论你说什么是真实不虚的,应成派都要一破到底。


    IP属地:江西2楼2025-02-01 09:11
    回复
      我们对人性最大的误会,是以为只要是人,都会有点人性和良心。
      那个众生群体,已经退化到了,彼此的内心都无法进行真实连接的程度。
      在斯里兰卡的一个小镇上,我停下车在一个小店里买水,出来后我直接坐在马路牙子的井盖上喝水休息,这时女店主拿出来一把椅子放在我身边,然后她又默默的回到了店里。
      她看见我坐在路边,应该是觉得我这样略显狼狈和不雅,就给我一把椅子坐。
      我坐在椅子上,眼睛望着街道,心里一直在感受这种女店主的关怀。
      休息完毕,我把椅子拿进了她的店里,并向她鞠躬道谢。
      日式鞠躬,我一直觉得这是表示感谢的最佳姿势。
      在首都的街头,看见两个人在沿街卖唱,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妇人清唱,搀扶着她的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孩,像是母女,也像祖母和孙女,她们就这样一边唱,一边缓慢地行走。
      我从她们身后走过去的时候,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她们在干什么,再回头看的时候,才知道她们是卖唱的。
      她们在每一户人家门前都要停下唱几句,没人出来就继续走到下一户人家的门前继续唱。
      我折返回去,从钱包里拿出一点钱,交给那个年轻女孩,那女孩很羞涩的跟我道谢。而这时我才发现,那个老妇人似乎是个盲人,她似乎看不见东西,所以需要那个女孩搀扶。
      在我旅行的时候,留在我心里的画面,往往是最普通的那些人。
      在吴哥骑行的途中,路过一个村庄的田地,远处有几个农民在田地里收割稻子。
      他们看见我,都直起腰来,远远的向我挥手。
      我在车上也举起一只手向他们致意。
      我和他们距离很远,大约有一百多米的样子,看不清他们的脸,但我能看到他们都在对我微笑。
      和我打过招呼后,他们又都弯下腰去继续收割稻子,我也继续骑行。
      这个场景一直记在我心里。
      旅行中很宝贵的内容,是要和当地的人,和事物,能产生一种“心灵的连接”。
      不管那些与你进行心灵连接的是人,还是建筑,或者风景。彼此间内心最纯粹真切的内容连接到了一起,那是旅程中最美妙的感觉,也是旅行中最有价值的内容,给你留下的美好回忆,不亚于风景。
      骑自行车旅行永远是最好的旅行方式,你一脚一脚的踩过一个地方,和你坐飞机、火车、汽车经过一个地方,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骑车旅行,你不会错过任何事。
      这些场景都能和我内心的某些方面产生连接。
      与心底深处那种最真实、最朴素的方面进行连接。
      每当想起某次旅行,最先想起的就是这些画面。
      每个人在旅行中想要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但旅行不仅仅意味着吃了什么食物看过什么风景,或者享受过什么样的服务,
      除了感官,还有心灵层面的感受。
      而这一点,是那个地方众生,在旅行中最缺乏的一种旅行能力。


      IP属地:江西3楼2025-02-03 13:23
      回复
        总体近八十年没有世界级的冲突了,
        普遍和平之中,矛盾也积累的差不多了。
        在我这一生,也许能看到大事件的发生。
        就像我刚来的时候,这里正在发生山火,坐在院子里吃着火锅,看着山火。
        大自然的山火是一种自我生命力更新的手段。
        如果没有火,那么这种生态就难以为继。
        如果没有战争,人类文明会退化。
        好几代人都歌舞升平的社会,那只能产出越来越多的白左。
        没有战争,社会却溃败了,这事正在欧洲发生。
        战争和人性是紧密相关的。
        人性永远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于是就有了战争。
        战争是人性的体现。
        要想消除战争就要人性首先完满,
        仅仅人性完美了还不行,资源还要同样充足,这更不可能。
        先不说那么大范围,就说,让在这里的99.9999%那帮东西都活得像个正常人,这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战争是人类解决自身之恶的手段。
        不要把战争和人类缺陷分割开来,因为它就是人性无法摆脱的缺陷的一部分。
        是人性中的恶产生了战争,而针对自身的这种恶,人类根本没有除了战争以外其它解决的智慧。
        这不是鼓吹战争。
        这是洞察人性。


        IP属地:江西4楼2025-02-03 1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