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由本人自费购买,仅供学习交流。
交响性套曲,作于1908年。 1911年11月20日由马勒弟子布鲁诺·瓦尔特初演于慕尼黑,当时作者已经去世。作品用女中音 (或男中音)、男高音演唱加上乐队演奏。作品的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与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
作品虽是交响曲,却未排入其交响曲的编号,按照马勒作品的顺序,这部作品应排为“第九交响曲”,而这被马勒认为不吉祥,因为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都是在写完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后去世的,所以最后定名“大地之歌”。作品采用了汉斯贝特格(hans bethge)《中国之笛》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该版本是皮埃尔・布列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入门古典音乐首选。



交响性套曲,作于1908年。 1911年11月20日由马勒弟子布鲁诺·瓦尔特初演于慕尼黑,当时作者已经去世。作品用女中音 (或男中音)、男高音演唱加上乐队演奏。作品的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与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
作品虽是交响曲,却未排入其交响曲的编号,按照马勒作品的顺序,这部作品应排为“第九交响曲”,而这被马勒认为不吉祥,因为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都是在写完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后去世的,所以最后定名“大地之歌”。作品采用了汉斯贝特格(hans bethge)《中国之笛》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该版本是皮埃尔・布列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入门古典音乐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