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吧 关注:199,876贴子:1,832,649

你从齐印领悟到了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31 14:16回复
    齐白石为新中国唯一获得国际和平奖的艺术家,他的为人,他的画,他的印,均开一代先河,成为公认的楷模。
    这里但说齐印。
    齐白石曾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活,似我者死!
    尽管有如此严厉的告戒,然而,学齐印之后学,逃脱“似”者鲜。
    那么,你从齐印领悟到的,是什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31 14:17
    回复
      发言者都是票友。
      没有老师。
      没有裁判。
      所以,不存在对错,发心声即可。
      我也会不定期地来说话。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31 14:24
      回复
        这是一个讨论贴。
        谈下一自己切实的感受,即可。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31 14:25
        回复
          先发几方齐印。
          每印一楼,便于讨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31 14:2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31 14:30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31 14:32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1-31 14:34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1-31 14:35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31 14:37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1-31 14:41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1-31 14:44
                        收起回复
                          可以了
                          大家可以发言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1-31 14:46
                          回复
                            有文友线下发给我自己刻的三方印,并有言在先道:
                            “师授以汉印,后独爱古玺,非汉印亚于古玺,不过余之私心宗汉印心浅,爱古玺心深也。”
                            看了,三方印均好,但我没有先夸,而是先说了从印的一般原则——
                            印宗秦汉中的秦汉,当包括古玺。
                            从古玺中体会章法之灵动,从汉印中(体会)字之入印时进行“印化”处理的基本规律,个中滋味,只有潜心进去,方能领会其精妙。
                            进去是为了学,进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来,也就是用,亦即创作。
                            所以,篆刻一技,须反复进出,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波浪式提高。
                            最终形成自己的面目。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1-31 21:06
                            回复
                              自然,齐印属于近代方兴未艾的豪放派一路,阳刚之气浓烈,与传统工整风格相对峙。这与齐白石从印历程有关。
                              齐白石是中年以后开始从事篆刻的,这时他已经是功力深厚、面目鹤立画坛的中国画画家了。
                              客观地说,对于印家,传统工整风格之印容易辨识,却不易抒情,而既有利于辩识又容易抒情,就惟有“写中带工、工中带写”一路了。
                              这就是齐印创作的背景。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1-31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