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吧 关注:94,787贴子:830,062
  • 7回复贴,共1

关于无人生还的谜底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帖非常不好意思地在开头就放谜底了,于是重新发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28 22:45回复
    最近刚看玩这本书,结尾说法官是凶手,这个谜底总感觉有些牵强,不过不是因为网上很多人说的作案手法漏洞百出,在看完最后的自白后,我翻回开头去,发现一开始就是对法官接收到邀请的心理描写,假如他是凶手,真的会这么想呢?
    还是说这些心理描写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吗?谢谢解答。
    以下是原文:
    沃格雷夫法官先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尽管笔迹认不真切,但通篇行文措辞却异常明确:“亲爱的劳伦斯……分别多年……务请光临印第安岛……景色迷人之至……离情别意,又何其多!……往日云烟……人天交融……向阳之乐……12点40分由帕庭顿车站出发……在橡树桥恭候大驾……具名是位女的,花体签名是:康斯坦斯·卡尔明顿。
    沃格雷夫法官先生苦苦思索着末一次见到康斯坦斯·卡尔明顿夫人的具体日期,想必有七年,不,八年了吧!那时她正去意大利准备享向阳之乐,同大自然和田夫野老融为一体。后来,听说她又向前到了叙利亚,那里的阳光更盛,乐意更浓,更能同大自然和阿拉伯牧民融为一体。
    他想起来了,康斯坦斯·卡尔明顿就是这种妇女,一个人买上一座小岛住下,那显得有多么神秘!沃格雷夫法官先生觉得自己推断得这样有理,不禁微微点起头来。就这样点呀点呀的……
    他睡着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28 22:47
    回复
      2025-07-14 06:35:08
      广告
      还真没在意过这个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30 01:16
      回复
        无人生还模式几乎必然存在叙诡,尤其是涉及到凶手心理活动的时候,不成问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30 01:57
        回复
          我个人理解是,这段心理描写运用了“隐瞒部分信息”的叙诡手法。直接来看确实像是法官收到了一封信,然后开始回忆寄信人的身份;但也可以解读为法官已经在检查作案的细节(伪造的信,让自己混入其他被邀请过来的人中)时,插进了一段关于他对自己伪造信件时借用的身份的主人的一段回忆。最后他还自认为用康斯坦斯女士做幌子还很符合现实中那个人的性格,所以他笑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30 11:25
          收起回复
            我觉得这是作者故意欺骗读者,说叙诡估计太夸张了吧。一般本格推理要求作者不能故意欺瞒愚弄读者,但克里斯蒂显然没把这当回事,就在这里欺骗了读者。


            IP属地:河南6楼2025-01-30 22:50
            回复